早在上個世紀1980年,德國慕尼黑大學一位教授擲地有聲般寫到:“中醫藥在中國至今沒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誠對待,沒有確定其科學傳統地位而進行認識論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學探討,所受到的是教條式的輕視和文化摧殘。這樣做的不是外人,而是中國的人。他們不承認在中國本土上的寶藏,爲了追求時髦,用西方的術語胡亂消滅和模糊中醫的信息,是中國人自己消滅了中醫。”

中醫是中國的國粹,在民間有良好的羣衆基礎。但是,中醫科學的理念需要堅持和弘揚,只有人人蔘與,才能走出一條中醫產業發展大道。所以,在當今科技發達醫療倒退的情形下,中醫志願者呼籲:建議人人學點中醫,多少不限,總之都會利人利己。如果你長時間感覺胃脹,長嗝,食慾不佳,不要一不舒服就去藥房或上醫院,如果你是中醫志願者,如果懂得中醫知識,知道“豐隆穴”,那麼,可以用大拇指採用點按式按豐隆穴3分鐘,再沿順時針揉豐隆穴10分鐘,後用大拇指沿豐隆穴向下單方向搓10分鐘就ok了,症狀就有所緩解。

作爲中國人,作爲中醫志願者,需勇擔重鑄中華醫魂的重任,復興中醫中藥!無爲而治,各類人才就會自然成長,大有可爲。這也是爲什麼中醫自古就有如此多的流派的原因之一,再加上各地氣候不同,物產各異,更加造就了各地、各類風格不同的中醫方法,所以中醫的天性就是充滿個性的,多元化的,它與西醫從一開始就走的不是一條道。人類返樸歸真的趨勢與中醫的本質有種天然的契合,中醫本身就可以直接成爲我們的一種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

中醫要發展,中醫思維更需要“創新”。中醫志願者是中醫發展的中堅力量,需要在中醫裏用責任和使命“圈一片地,種上點糧”,等待春暖花開後看它茁壯成長。中醫志願者部放眼探索未來,把中醫學術的精華沉澱下來,流傳開去,發揚光大,帶動中醫藥在新的世紀不斷向前發展。在發展過程中,中醫志願者部爭做推動“健康中國”的忠誠衛士,以“傳播中醫,分享健康,服務社會”爲己任,積極傳播中醫文化,分享中醫產品,倡導中醫應用,推動中醫發展創新;讓中醫走進醫院,走進社區,走進老百姓的生活,走向全世界的不同地區和人羣;讓更多不懂中醫的人愛上中醫,讓喜歡中醫的人獲得收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