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正念的家庭文化中,父母、祖父母,都是隨着孩子與時俱進,一起成長的,通過長輩對晚輩的正念教育和晚輩對長輩的反教育的家庭文化,成爲一個生生不息的載體。我第一節課給大家提到過一個概念,我們要建立一個愛的存摺,我們往存摺裏存什麼,我們就會得到怎樣的結果,也就說什麼樣的家庭文化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以及什麼樣的結果。

原標題:新父母在線課堂|北大學霸媽媽告誡父母:這樣的家庭才能培育出學霸

跟着新父母,學做好父母!早一天關注,早一天受益!全國最受歡迎的親子教育公衆號——新父母在線微信公衆號爲閱讀量4.2億+的搜狐***人、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者孤煙直創辦!新父母在線每天都會帶給你最實用用的親子教育乾貨!微信搜索公衆號——新父母在線即可關注免費收聽專家微課。

來源:新父母在線微信公衆號

編者按:12月21日,北大學霸媽媽、新父母在線課堂名師夏燕繼續開講,她告誡父母,正念家庭教育文化才能培養出學霸孩子。全文整理如下:

有一首歌我非常喜歡,名字叫《國家》。

“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是幸福的洋溢,國與家連在一起,創造地球的奇蹟。”

我記得古人曾經說過:天下之本在國,而國之本在家。

我是這麼理解的,家作爲國的一個載體,我們要好好愛我們的家。我身邊的家長有非常多的苦惱,從孩子身體健康到行爲習慣都有操不完的心,時刻爲孩子的前程所擔憂,但又分不清良莠不齊的育兒觀念。

也有一些父母非常焦慮,抱怨社會,抱怨大環境,其實我認爲我們真的沒必要這麼焦慮。

前面我講過一個概念——揚長教育。我覺得這是一種能量,賦予孩子生命能量的教育,它恰恰爲我們帶來了一種新的和解方式,也使我們不再焦慮,與自己和解的方式那就是——正念。

這也是今晚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正念家庭文化,準確地說是正念家庭教育文化

我覺得家庭教育其實是一種文化,當下面臨着大環境的壓力,所以焦慮、苦惱、壓力是無處不在的,也一時難以消除,但是這樣一個正念的概念卻可以幫助我們調節這些不安的情緒,提升共情力。

它可以使我們變得更有智慧,更少被負面情緒左右,在這樣的一個心態下,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個時刻都能夠享受當下。

沒有一種育兒理念能告訴父母在每件事情上該如何處理,但“正念”的理念卻可以幫我們形成自己獨特的智慧,讓我們家長學會用一種溫暖的、和平的方式去應對自己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困境。

其實大家不要覺得這個概念非常的遙遠、模糊、遙不可及。其實每個人都是可以做到的,“正”就是正確的,正在當;“念”就是念頭、理念。

覺察當下,活在當下,不迷失在某些情緒遷移的漩渦中,能保持一種平靜淡定的心態,當然也不是指聖人的境界,通過們和孩子共同成長來獲得彼此的進步。

在這個過程當中進行修煉會成爲一種習慣,而取代的是“身在此,心在彼”,不由自主去抱怨、煩惱的情緒。

我昨晚和閨蜜一起聚會還在探討心理這個問題,好像一提起來就會想到抑鬱、煩惱、焦慮、自殺等等,其實我覺得因爲它關注的負面東西太多了。

其實我覺得家庭教育前面應該還加兩個字:積極,也就是積極家庭教育,這個和正念是一脈相承的理念。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當我們孩子剛生下來,他喫的時候是非常滿足的,睡的也非常香甜,他可能哭着哭着就笑了,也可能笑着笑着就哭了。

因爲他活在當下,體驗在當下,這也是爲什麼我們覺得嬰兒是那麼可愛那麼純真的原因。

我覺得回到那樣的狀態,我們家長修煉自己,培育自己正念的過程,去察覺到並找回我們與生俱來的一個本質力量,讓它在自己體內繼續存在。

我們學會持續取用這種正念的態度,讓我們去甩掉育兒的焦慮。

當然並不是說完全沒事,而是說可以幫我們找到問題的核心,也就是能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最重要的是活在當下,我們可以非常和善、堅定的實現我們養育孩子的理想。

2

我曾經和同學有一個自律約定法,就是準備一張卡,裏面有一張表格,用持續八週的時間去做某個事,做到了就會去打勾或者打圈,卡片就會被填滿,但一定要堅持每天都去做,這也是家長檢驗自律的好方法。

正念是一種智慧,可以成爲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和態度,也就是活在當下。

比如孩子喫飯,這個時候喫飯就是喫飯,在我們幸福力課程裏說起來很簡單的幾個字:好好喫飯,好好睡覺,好好說話。

我們可以自己反思一下,真的做得到嗎?喫飯的時候是不是還在說着別的事,想着別的東西。

所以我今天提出“正念的家庭教育”這樣的理念,是想我們新父母課堂的家長朋友們能跟着我們新父母一路同行,好好享受此刻跟孩子在一起的每時每刻。

在一個家庭中,父母是建築物的根基,孩子只是上面呈現的一部分,如果父母情緒焦躁不安不穩定,那孩子成爲高樓大廈的可能性也不大。

之前新父母老師也說過很多次,孩子就是父母的複印件,我們想教育好孩子,父母還是要學會自我教育。

什麼是家庭文化呢?孩子也是我們家庭成員的成員,也在共同經營我們的家庭。

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成員的思維習慣,行爲習慣互相碰撞,磨合,就會形成一種對整個家庭都很重要的影響力,這樣的環境和氛圍就是家庭文化。

比如我家,小朱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很民主、有愛、很溫馨的家庭氛圍中,夫妻雙方就是經營者。

我第一節課給大家提到過一個概念,我們要建立一個愛的存摺,我們往存摺裏存什麼,我們就會得到怎樣的結果,也就說什麼樣的家庭文化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以及什麼樣的結果。

在一個好的家庭文化裏面,夫妻恩愛,相敬如賓,那孩子就會茁壯成長。

如果家庭裏學習氛圍非常濃郁,家裏到處都是書,像我家裏到處都是書,那小朱看書就像喫米一樣,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慢慢地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得來的。

比如我們和鄰里之間,和學校、社會的關係非常和諧,這對孩子也是非常重要的,榜樣的作用和力量,在這樣的家庭也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在整個家庭發展中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反之那些消極的、不健康的家庭文化就會使這個家庭非常糟糕。

如果夫妻之間頻繁吵架、打鬧甚至是出現信任危機,鄰里之間關係處不好,這會嚴重影響到家庭,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

負面的家庭文化一定會使家庭走向相反的方向,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說家庭也是社會有機的組成部分,家庭的穩定和發展對社會也起着非常重要的影響。

3

我覺得我們家小朱的成長還得益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家訓。

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在我們當代家庭教育中也是非常有意義的,爲什麼現在我們越來越注重教授小孩子們一些禮儀文化方面的知識,比如餐桌文化,怎麼樣喫飯,孩子們喫飯的時候應當給他立什麼樣的規矩,這其實就是在傳導我們的一些傳統美德。

我覺得家庭正念的文化,它更好的狀態就是長輩對晚輩以言語、行動來施教。

家庭中,它會形成一種循環互補的教育,就是長輩通過以身作則來教育晚輩,晚輩也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會讓長輩感覺到這個孩子在受教育的過程當中的點點滴滴的進步,家裏形成一種非常好的循環互補教育。

所以從長遠的意義上講,正念的家庭文化教育比學校的知識教育,社會教育更重要。

在家庭當中,隨時隨地發生的事都可以進行教育。

在正念的家庭文化中,父母、祖父母,都是隨着孩子與時俱進,一起成長的,通過長輩對晚輩的正念教育和晚輩對長輩的反教育的家庭文化,成爲一個生生不息的載體。

這樣每一個人都會擁有自信,擁有從容,擁有成長,還有面對未來的態度,所以我們說文化,什麼是文化,文化是以文化人,是教育的根本,所以說教育一定是在特定的文化環境中進行的。

家庭教育的理念,家長在教育子女的這個問題上的看法,會受到個體的認知水平,還有經驗差異的影響。

比方在中國,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以家庭爲本位的。中國人的家庭教育觀念,很有中華文化的特色。

比方古人說,這個人滿腹經綸、飽讀詩書,說的是學士、名士,這是非常讓人尊敬的,還有家和萬事興等觀念,其實早已經是深入人心了。

作爲正念的家庭教育的文化,他一定是終身教育。家長具備了這樣的觀念,就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基礎。

中國對具有濃郁傳統文化內涵的家庭教育理念就非常重視。

道德教育要求孩子不單單要學習好,也要會做人,比如《弟子規》教育的內容都是以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爲核心的,在我們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私塾都是一對一的,或者是一位老師,教幾個小孩兒,交流、溝通,開放於一體的一些課程特點都是非常靈活。

所以,我也跟朋友開玩笑我們做家長的就像私塾先生一樣,我們教孩子首先要從修養開始,家庭首先是建立倫理關係的地方,一個人人格的鑄就起於家庭教育,而這個責任就落在了我們父母身上。

不管是學校教育還是社會教育,只能以學科以爲出發點,來傳播知識、培養習慣。

而家長的優勢在於更瞭解自己的孩子,我們知道孩子究竟是喜歡什麼,清楚自己孩子的優劣勢,能更好的有針對性地培養。

我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家長能夠正念家庭教育,在家庭中可以通過一種遊戲化的方式來培養孩子。

有些家庭在孩子兩三歲時就開始用玩樂的方式教授中華經典詩詞,孩子可以邊玩兒一邊學,這樣就會潛移默化地培養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這是非常值得鼓勵的。

其實啊,想要激發孩子自身的興趣,我們也可以親自設計一些小遊戲,給孩子一個輕鬆活潑的學習環境。

大家都知道抗金英雄岳飛,他的母親就是我們當代家庭的一個模範,她對岳飛一直非常嚴格,教育孩子不但要學會承受苦難,而且要成爲一個剛正不阿的人。

母親經常會給他讀詩文,講經典故事,在母親的耳濡目染下,岳飛逐漸領會到了其中的真諦,變得非常自律,也練就了一身武藝。

後來母親把這個精忠報國四個字刺在了他的背上,他也很爭氣沒辜負期望。

4

其實家庭教育中沒有獨門訣竅,最好的捷徑就是就是我們父母和孩子一同成長、一同進步。

教育,既要教,又要育,那父母的修養就是孩子的教養。

如果說學習是孩子的功課,那教育其實就是我們父母的修行。

陶行知先生曾說: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也就是說,教育可以把它生活化,也可以通過生活的點滴細節來達到育人的最終目的。

在生活中我們要不斷地內觀內省內化,這三點就是屬於家長的一場修煉之旅。

尤其是晚上睡前,特別建議大家瞭解一下瑜伽裏的正念冥想,讓自己靜下來,這裏沒有哭鬧聲沒有雞毛蒜皮,迴歸一個人最初的狀態,尋找內心的寧靜。

在這裏我還想跟大家談談我對育兒的一點感受,我經常和朋友聊到孩子的話題,我這樣說:其實孩子不是我們的一切,我們真的是要學會好好愛自己,做回自己。

我的朋友中也有是全職媽媽的,但是其實她並不快樂,生了孩子以後她爲孩子放棄了太多東西,而結果其實並不理想,孩子依然不聽話,她也不知道怎樣跟孩子交流。

我覺得家庭教育重在育,就是父母在孩子面前的榜樣和示範作用,而不是在於那個形式。

其實孩子需要並不是保姆式的愛,而是一種高質量的陪伴。

有人說家長的有效期是18年,其實我認爲有效期就是孩子這個上初中之前的這段時間,大概是12年。

所以曾經看到有一個家長這樣說:其實有效期越來越短,就是懷胎十月,有效十年。

好像說起來也確實有一定的道理,我之前送小朱到北大報到時,真的有一刻覺得和孩子之間從此就要漸行漸遠了。

但是不管將來孩子離我們多遠,在他成長的每一個瞬間,我們給予孩子正念的家庭教育,未來即使他遇到坎坷,也一定能從家庭中汲取信心勇敢前行。

正念的家庭教育的文化,它培養出的孩子應當是沙漠裏的仙人掌,暴風雨中的小草,嚴寒裏的松柏,所以我想只有我們父母調整好心態,孩子纔能有好的狀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