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爲一名開明的父親,讓孩子去經歷很多的事,讓他有個不遺憾的童年。我會讓孩子看動畫片,也會讓孩子玩手機,也會縱容孩子的一些無理取鬧。

原標題:“今晚,3歲半的兒子說討厭我”

跟着新父母,學做好父母!早一天關注,早一天受益!全國最受歡迎的親子教育公衆號——新父母在線微信公衆號爲閱讀量4.2億+的搜狐***人、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者孤煙直創辦!新父母在線每天都會帶給你最實用用的親子教育乾貨!微信搜索公衆號——新父母在線即可關注免費收聽專家微課!

文|菜鳥冷靜

今晚,發生了這樣的一件事:

兒子從小區玩了回來,有點晚了,他要看動畫片。

通常情況,我們都會事先說好看幾集就要關電視。

今晚他要看兩集,我告訴他時間有點晚了,只能看一集。

他不依不饒地堅持要看兩集,我不答應,奶奶也介入維護孫子的利益。我強勢的關掉了電視。

最終,兒子妥協了。

我陪兒子看了一集動畫片,然後睡覺前講故事的時候,兒子突然冒了一句:

“爸爸,我討厭你!”

這,真扎心了。

1

教育孩子,到底應該以怎樣的方式,去獲得認同。

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爲一名開明的父親,讓孩子去經歷很多的事,讓他有個不遺憾的童年。

但開明不等於放縱。明知道有些事對孩子的一生會有不好的影響,那便更不可能任其發展。

那麼,什麼是開明?

我會讓孩子看動畫片,也會讓孩子玩手機,也會縱容孩子的一些無理取鬧。

那麼,什麼又是放縱呢?

看動畫片時間太長,甚至影響了休息;玩手機太過癡迷,甚至玩到了忘乎所以;無理取鬧碰到了原則性的問題,仍然不去強制性地糾正。

對孩子來說,開明,就像是春風拂面,無比舒適;

而放縱,則像是沉浸在毒藥裏,無法自拔。

其實,每個人的身體裏,抗體的產生,都是由病毒來刺激的。

因此,對於放縱的度的把控,我通常是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裏。這個度,把控好了,則會助力孩子的成長。

於是,看動畫片,我會事先跟孩子商量好看幾集;玩手機,我也會商量好設定一個合理的鬧鐘;而無理取鬧碰到了原則性的問題,比如關乎孝道,則是沒得商量的。

當然,這些事要循序漸進。

欣慰的是,孩子從最初的哭鬧,到慢慢接受,再到慢慢形成一種默契,現在,只要提前商量好了,也就不需要監督了。

成長過程中,比起直接講道理,更重要的是去踐行

比如自控,比如承諾。

《顏氏家訓 慕賢》有云:“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潛移默化,自然似之。”

現在的他肯定還不知道,慢慢地,他有了一點自制力。

也許現在,是迫於父親的監督,但我相信,將來面對各種不良誘惑,他也會給自己設定一個界限,不會放縱。

2

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則。

《宋史》有云:“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

意思是自己不做出表率,別人就不會追從;自己不身先士卒,別人就不會信服。

這裏的自己,是父母;這裏的別人,則是孩子。

爲人父母,自己無節制的玩樂,卻希望孩子不貪玩?怎麼可能呢?

大多數的情況,孩子就是家庭的一面鏡子,家裏任何的角落,都能通過這面鏡子映射出來。

孩子親歷的每一件事,都會成爲他心靈的一顆種子。

這些種子中有你所期望的善良、正直、專注、自制、堅韌、樂觀;

但也不可避免的會有詭詐、貪婪、散漫、懶惰、消極、欺騙。

這取決於家庭環境給他做的是怎樣的表率。

可悲的是,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那少數的情況。

自己不努力做表率,以爲孩子上了一所好學校就萬事大吉了,以爲孩子成績不好找個輔導班就行了。

殊不知,最好的輔導,就是你在孩子旁邊努力工作,孩子在你的旁邊認真學習。

如果真那麼簡單,爲什麼還在到處宣揚“父母是最好的老師”呢?

教育專家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中寫道:“成人心中有馨香,才能對兒童形成宜人的薰陶。”

因此,你期望孩子有怎樣的未來,那麼你就去做怎樣的表率吧。

3

教育,最好的開始時間是孩子的出生,而第二好的時間則是現在。

不要期望孩子突然有一天變成了你期望的樣子,除非現在,你就做好他的表率,從現在就一步一步地去塑造。

不管是孩子的品格,還是學習成績,一定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差距,是一步一步拉開的,也是一步一步縮小的。

重要的是要意識到:成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我不期望孩子一天就能夠形成自制力,但我要努力給他埋下這樣的一顆種子,也許在不經意的時候就發芽了,就茁壯了,就長成了一顆參天大樹,護佑他的一生。

我希望我的孩子,今後能夠正直善良,堅韌樂觀,希望他能夠成爲一名君子,信奉承諾。

因此,現在我就要規範他的行爲,也做他的榜樣。

4

我很喜歡一部電影,叫《摔跤吧,爸爸》。

裏面的一個很小的情節:女兒瞞着父親去參加朋友的婚禮,她們向朋友哭訴父親逼她們成爲一個摔跤手,想奴隸一樣的訓練她們,但願別人不會碰到這樣的一個父親。

而她們的朋友卻說:

“我倒希望能有一個這樣的父親,至少他是爲你們着想,否則你們也會像我一樣,從出生起,就註定要與鍋碗瓢盆爲伍,整天有做不完的家務,到14歲便要嫁出去,好減輕這個家的負擔,最後被送到一個從未見過的男人面前,爲他相夫教子度過一生,這就是我的人生……而你們的父親爲了你們與全世界對抗,就是爲了你們能夠主宰自己的未來。”

女兒頓悟,從此刻苦訓練,再也不偷懶了,最終贏得一個又一個的冠軍,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我何嘗不希望類似的情節會出現在兒子成長過程中的某一天。

渴望那一天,他突然就明白了,爲何當初爸爸只讓他看一集動畫片,爲何當初爸爸只讓他玩一會兒手機。

頓悟人生,然後揚帆遠航。

想到這裏,我也不再去糾結了。孩子現在的不理解是因爲他還沒有足夠的經歷,他還沒能夠形成這樣的意識。

逼着他優秀,逼着他進步,暫時的委屈,又有何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