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大學習方法之番茄工作法

摘要:番茄工作法是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於1992年創立的一種簡單的時間管理法,可以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效率。第一,選擇一個任務,專注工作25分鐘,休息5分鐘,一個番茄時間不可分割;第二,每4個番茄時間後休息30分鐘;第三,完成一個任務劃掉一個任務(如圖1所示)。 

1 二階番茄工作法流程

番茄工作法的本質是廣義動量定理,即力在時間上的積累效應。番茄工作法包括5個要點:125分鐘工作(集中精力);2)休息5分鐘(休息回血);3)拆分任務(拆分敵人降低難度);4)記錄干擾立刻返回番茄鍾(不被敵人拆分);5)分析提高(閉環控制)。番茄工作法使用了通用方法論中的廣義動量定理和拆分。

本節分爲六個部分,第一部分概述番茄工作法;第二部分使用軍事學案例得到通用結論;第三部分介紹番茄工作法的四個階層;第四部分使用管理學理論分析番茄工作法,第五部分使用廣義動量定理分析番茄工作法,第六部分是番茄工作法的優化(如圖2所示)。

番茄工作法思維導圖

下面我們將展開對番茄工作法的解讀。

(一)番茄工作法概述

番茄工作法(意大利語:Pomodoro Technique)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方法,它是由意大利人弗朗西斯科·西里洛於1992年創立的一種時間管理方法。在番茄工作法一個個短短的25分鐘內,收穫的不僅僅是效率,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成就感。

執行番茄工作法的基本要求:

1)番茄鐘不可分割;

2)耗時超過6個番茄鐘的任務需要再拆分;

3)每個番茄鍾開始後就不能暫停,一旦暫停,只能作廢重來;

4)若一項活動花費時間很短,不到一個番茄鍾,可與其他活動合併;

5)番茄工作法不用於假期和休息期的活動。

番茄工作法劃分工作和休息時間,將時間劃分爲小塊,有利於提高工作和休息的效率,提高時間的感知和掌控。

利用整個番茄時間,專注於某一段時間,減少打斷,提高時間的感知和掌控。

一個人番茄時間爲25分鐘工作+5分鐘休息,4個番茄時間爲一輪,之後休息30分鐘(如圖3所示)。

3 番茄工作法示意圖

番茄工作法的流程有5個階段,分別爲計劃、追蹤、記錄、分析和可視化處理(如表1所示)。

1 番茄工作法流程的5個階段 

番茄工作法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因:

1)顛覆對時間的依賴

將抽象的時間變成具體連續的事件,使我們能抓住時間,不再是分分秒秒地去追趕時間。番茄時間的概念,特別是倒計時,產生了一種有利於工作的積極的緊迫感。

2)複雜的事情簡單化

大任務分散番茄時間,小任務合併番茄時間。對簡單的任務進行估測會更加容易,估測的質量也會提高,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能鼓勵自己實現目標。

3)放輕鬆

保持勞逸結合,保持大腦高效運轉和思維敏捷。每25分鐘的休息,人們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因而能激發創造力,放鬆提高了連續工作的效率。

4)有利於自我觀察和分析

番茄工作法代表着每25分鐘一次的自我觀察,掌握並直接影響我們的工作進程,使效率不斷提高,這能大大激發我們的興趣,自發地完成工作和任務。

5)可持續的節奏

尊重工作時間,同時也尊重休息時間,這會讓你獲得持續的高工作效率。

以上內容和網上的內容差不多,下邊我將使用我的通用方法論和圖解法來分析、解釋番茄工作法。

解決問題包括兩大方法,分別是降低問題難度和提高能力。降低問題難度有4種常用的方法,包括是拆分(分而治之)、類比、聯想和追本溯源。提高能力有2種方法,包括是廣義動量定理和系統思考(如圖4所示)。

解決問題的方法(通用方法論)

(二)軍事學解釋番茄工作法

假設A軍和B軍各有4名士兵,雙方進行槍戰,2發子彈打死一個敵人,每個士兵身後用一個血條來表示士兵的狀態,如果血條是滿的,表示士兵處於滿血狀態;如果是半個血,表示士兵中了一槍;如果是沒有血,則表示該士兵陣亡。

第一種戰役:雙方4人打4人。

敵我雙方同時投入全部兵力。A軍和B軍都同時集中自己的兵力投入戰場,雙方的兵力對比是1:1,雙方每人打出2發子彈,打死1人,自己中2發子彈,雙方都全部陣亡,勝率爲50%(如圖5所示)。

 四人打四人

第二種戰役:拆分敵人,各個擊破,4人打2人,接着4人打2人。

A軍將B軍拆分爲2個部分,每個部分2個人,A軍集中自己的4個人和B軍的上半部分進行戰鬥,A軍每人打出1發子彈,共4發子彈,將B軍的兩個人打死;B軍每人打出1發子彈,A軍有2人各中1發子彈。B軍的下半部分沒有參與第一輪戰鬥(如圖6所示)。

6 拆分敵人,4人打2人第一輪戰鬥

緊接着,A軍集中這4人來對付B軍的第二部分,戰鬥開始前,A軍有2人滿血,2人半血;B2人均滿血。A4人打出4發子彈,將B2人打死,B2人打出2發子彈,將A2個半血的人打死。這樣A軍剩餘2人,B軍全軍陣亡,A軍以50%代價換來了B100%犧牲,A軍勝率100%(如圖7所示)。

拆分敵人,4人打2人第二輪戰鬥

如果A軍不馬上進行第二輪戰鬥,而是進行休息,使得兩個半血的士兵回血到滿血狀態,然後再開始戰鬥,那麼A軍打出4發子彈,將B2人消滅,自己剩餘4人,勝率100%,犧牲人數爲0,傷亡更小(如圖8所示)。

拆分敵人,4人打2人回血後第二輪戰鬥

從上述的戰鬥我們可以得到如下結論:拆分敵人,然後集中自己的力量各個擊破,可以以較小的代價獲得較大的成果;如果在戰鬥後進行適當的休息,可以提高自身的戰鬥力。

第三種戰役:拆分敵人,被敵人拆分,2人打2人,1人打2人,1人打2人。

A軍將B軍拆分成上下兩個部分,每個部分2個人,打算各個擊破;而B軍也採用了同樣的方法,將A軍分成了上下兩個部分(如圖9所示)。

拆分敵人和被敵人拆分

A軍和B軍的上半部分進行戰鬥,下半部分未參加戰鬥。A軍的2人每人打出2發子彈,殺死B2人;同樣,B2人每人打出2發子彈,殺死A2人。這樣A軍和B軍各剩下下半部分的2人(如圖10所示)。

10 互拆後上半部分戰鬥

A軍和B軍的下半部分準備進行戰鬥,此時A軍中的一名士兵去喫東西了。這相當於A軍是被拆分了(如圖11所示)。

11 互拆後下半部分戰鬥前

A軍的1人和B軍的2人開始戰鬥,A軍的1名士兵打出1發子彈,射中B軍的1名士兵;B軍的2人各打出1發子彈,A軍的這名士兵被打死(如圖12所示)。

12 互拆後下半部分第一場戰鬥

B軍的2人和A軍剩餘的最後1名士兵進行戰鬥,此時B軍的士兵1個滿血,1個半血。戰鬥開始後,A軍的1名士兵打出1發子彈,將B軍半血的士兵打死。B軍的2人各打出1發子彈,將A軍的最後1名士兵打死。B軍剩餘1名士兵,獲得勝利(如圖13所示)。

13 互拆後下半部分第二場戰鬥

從上邊三個戰役,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幾點結論:

1)集中力量可以增加獲勝的概率。

2)適當休息回血,可以提高下一輪戰鬥的戰鬥力。

3)拆分敵人各個擊破,有利於提高勝率並且降低自身消耗。

4)被敵人拆分會降低勝率概率。這裏的敵人包括外部敵人和內部敵人。喫東西這個敵人影響了A軍的集中兵力,從而導致失敗,喫東西是內部敵人。

我們可以使用波士頓矩陣來分析集中兵力和分散兵力,自己分散、自己集中、敵人分散和敵人集中可以組合成四種情況:自己分散VS敵人分散,勝率50%;自己分散VS敵人集中,勝率0%;自己集中VS敵人分散,勝率100%;自己集中VS敵人集中,勝率50%(如表2所示)。

集中和分散的波士頓矩陣 

不要小瞧這個波士頓矩陣,上邊的矩陣中有《戰爭論》和《戰略論》的精髓。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的核心原則是:集中兵力進行會戰,2倍兵力足以打敗敵人。他的邏輯是,不斷的增加兵力數量,最終肯定會打敗敵人,而他通過研究戰爭史得到,2倍的兵力就足以擊敗敵人。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按照《戰爭論》的指導進行戰鬥的,所以如果你看戰爭史的話,你會發現一戰時,敵對雙方都在不斷的集中兵力進行會戰,這就出現了自己集中VS敵人集中的情況。李德·哈特目睹了一戰時的慘烈,他從中得到了教訓:只是自己集中並不能保證獲得勝利,因爲敵人也會集中;而是不僅要自己集中,還要使敵人分散,從而達到自己集中VS敵人分散的狀態,才能保證獲得勝利。

(三)番茄工作法進階金字塔

我們使用大衛·海勒八大思維圖示法中的類比來簡化理解番茄工作法的難度。番茄工作法中的集中精力(工作25分鐘)如同戰鬥中的集中兵力,休息(5分鐘)如同休息回血,拆分任務如同拆分敵人,記錄干擾後立刻返回番茄鍾如同不被敵人拆分(如圖14所示)。

14 番茄工作法和戰鬥原則類比

結合軍事學案例給出的結論和番茄工作法的難易程度,將番茄工作法分爲四個階層,從而形成番茄工作法進階金字塔(如圖15所示)。

15 番茄工作法進階金字塔

1)一階25分鐘工作和5分鐘休息。

一階理論爲:集中力量+休息回血。

所需工具:計時器(可以是倒計時器或者各種番茄工作法APP)。

使用方法:選擇一項任務,開啓25分鐘倒計時,集中精力完成這項任務,25分鐘計時完成後,休息5分鐘,然後執行下一個循環(如圖16所示)。

16 一階番茄工作法流程圖

不需要擔心4個週期之後需要的30分鐘休息,因爲剛開始使用番茄鍾時,大部分人可能堅持不了4個週期。休息時可以喝水,喫點東西,做做簡單的活動等等,但是不要做需要動腦的事情,因爲休息時爲了讓大腦恢復精力,用腦的話就違背了休息回血的初衷。

2)二階25分鐘工作和5分鐘休息+今日待辦。

二階理論爲:集中力量+休息回血+拆分敵人。

所需工具:計時器+今日待辦+筆。

使用方法:在一階的基礎上增加今日待辦,理論是在一階理論的基礎上增加拆分敵人,這樣就可以降低任務的難度。降低難度後就可以用較小的力量獲得較大的成果(如圖17所示)。

17 二階番茄工作法流程圖

首先在今日待辦的表格中將今天要完成的任務進行拆分,比如我打算20191217日學習《番茄工作法》這本書。那麼可以將學習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讀《番茄工作法》;第二部分是記錄《番茄工作法》的要點,第三部分是給《番茄工作法》這本書畫思維導圖。

今日待辦表格包括4部分,第一部分爲日期,記錄今天的日期;第二部分爲時間、事項名稱、番茄記錄和干擾記錄,用來記錄需要完成的事項,開始的時間,番茄鐘的記錄和干擾的記錄;第三部分爲計劃外和緊急事件,用來記錄需要今天完成的計劃外的事項;第四部分是表示各種符號的意義,比如用叉×表示完成1個番茄鍾(如表3所示)。

今日待辦示例 

填寫完今日待辦任務之後,開啓25分鐘番茄鍾,每完成1個番茄鍾,在記錄的表格中使用×號表示,並且休息5分鐘。每完成一項任務,就將其用橫線劃掉。讀《番茄工作法》假設用了4個番茄鍾,那麼番茄的記錄就應該是4個叉×號,然後將這個事項劃掉(如表4所示)。

今日待辦示例 

3)三階25分鐘工作+5分鐘休息+今日待辦+處理干擾。

三階理論爲:集中力量+休息回血+拆分敵人+不被敵人拆分。

所需工具:計時器+今日待辦++活動清單。

使用方法:在二階基礎上增加了活動清單,用來記錄干擾,25分鐘的番茄時間是我集中精力進行工作的時間,不希望被任何事情干擾來這段時間。也就是我不希望我集中精力的時間被幹擾事項拆分,從而使我的精力被拆分,就像A軍的一個士兵去喫東西了一樣,降低了A軍的戰鬥力(如圖18所示)。

18 三階番茄工作法流程圖

干擾分爲內部干擾和外部干擾,內部干擾就是你自己產生的干擾,比如突然想起來快遞沒拿,想看看微信等;外部干擾是外部產生的干擾,比如你的同事過來問你問題,朋友來電話等等。

活動清單是最近要完成的事情,今日待辦中的事項是從活動清單中提取出來的。活動清單就是最近要做的事情。用U表示計劃外事件,也就是在執行番茄鍾時發生的不是今天要完成的事件。如果這個事件需要在某天完成,那麼就在時間欄標註U(時間)(如表5所示)。

活動清單示例 

我們按照流程圖梳理一下三階番茄工作法應該如何使用。首先從活動清單中挑選幾項需要今天完成的事項,放入今日待辦表格中,比如將讀《番茄工作法》,記錄《番茄工作法》要點和給《番茄工作法》畫思維導圖三項事件放入今日待辦中。然後開啓25分鐘番茄鍾。如果在執行番茄鍾過程中遇到干擾,比如我在執行記錄《番茄工作法》要點時,突然想起來快遞沒拿。那麼就進入判斷環節中,有干擾發生,然後判斷是不是必須今天做,如果必須今天做,那麼就將其記入計劃外和緊急事件的表格中,如果需要標註開始時間,那麼就在時間欄中標註時間,如17:30分。然後需要記錄這個干擾,內部干擾使用斜線/進行記錄,外部干擾使用小橫線-進行記錄。這個是內部干擾,所以就在記錄《番茄工作法》要點後邊的干擾記錄中增加一個斜線/,表示一次內部干擾,然後繼續執行番茄鍾(如表6所示)。

今日待辦示例

我在執行記錄《番茄工作法》要點時,朋友打電話通知我1221日結婚,邀請我去參加。這是一個外部干擾,判斷不需要今天完成,所以記錄到活動表格中,並且使用U表示是計劃外事項,如果需要,標註時間,比如在時間欄標註爲U1221)(如表7所示)。

活動清單示例 

並且在今日待辦的記錄《番茄工作法》要點事項後邊記錄1個小橫線-,表示1個外部干擾。然後返回番茄鍾繼續執行(如表8所示)。

今日待辦示例 

由於在執行番茄鍾時,不希望因爲任何干擾而停止番茄鍾,所以需要在做簡單的記錄之後立刻返回執行番茄鍾,而不是去執行干擾事項。從時間上來說,不想讓干擾在執行番茄鍾時發生影響,那麼就對應兩種方法,一種是提前處理干擾,不讓干擾發生,即提前屏蔽干擾,比如將手機調成靜音來防止電話和微信等的干擾;另一種是延後處理,即只進行簡單記錄,等以後處理,然後立刻返回番茄鍾。

4)四階25分鐘工作+5分鐘休息+今日待辦+處理干擾+分析數據。

四階理論爲:集中力量+休息回血+拆分敵人+不被敵人拆分+閉環控制。

所需工具:計時器+今日待辦++活動清單+記錄表。

使用方法:在三階工具上,增加記錄表,用來彙總今日預測所需番茄鍾數量,實際執行番茄鍾數量,各種擾動數量等,然後通過分析來找到差距,進行優化提高。由於今日待辦的每件事中增加了番茄預估數量,然後也包括了所用的番茄數量,這就形成了通過目標番茄數-實際番茄數而得到差距,通過差距來指導該如何進行工作。通過差距進行控制的方法就是閉環控制。比如預測閱讀《番茄工作法》需要3個番茄鍾,結果用了2個番茄鍾還沒有讀到一半,按照這個進度不能使用3個番茄鍾將全書讀完,所以就加快讀書速度或者增加番茄預估數量(如圖19所示)。

19 四階番茄工作法流程圖

第四階番茄工作法纔會用全番茄工作法的5個階段:計劃、追蹤、記錄、分析和可視化處理。

首先在活動清單中預測每件事情所需的番茄數量,預估的每個番茄使用小方框£表示,填寫在預估番茄數量一欄中(如表9所示)。

活動清單示例

然後根據事件的重要性和緊急程度,以及自己一天可以完成的番茄數,選擇合適的任務放入今日待辦中。比如我一天能完成12個,那麼我可以選擇前3個事項,將它們挪到今日待辦中。不要選擇超過1天可以完成的番茄鍾數量,要爲一些計劃外事件留有時間,所以建議一般今日待辦中的番茄鍾數量可以爲1天可以完成番茄數量的80%左右。如果今日待辦的都完成了,那時還可以從活動清單中選擇其他事項挪到今日待辦中,繼續完成。

在今日待辦的番茄記錄中,寫好預測所需的番茄數量,寫好今天的日期(如表10所示)。

10 今日待辦示例

選擇第一個事項,開始啓動番茄鍾,完成1個番茄鍾後,在小方框□中畫一個叉×(如表11所示)。

11 今日待辦示例 

在完成了2個番茄鍾之後,發現還沒讀完全書的一半,那麼3個番茄鍾可能就不能完成這個事項,所以可以進行第二次預估,使用小圓圈○來表示。比如預估還需要2個番茄鍾,那麼就在番茄記錄中增加2個小圓圈○(如表12所示)。

12 今日待辦示例 

最後讀《番茄工作法》使用了4個番茄鍾,也就是畫了4個叉×(如表13所示)。

13 今日待辦示例 

在執行記錄《番茄工作法》要點時,突然想起來有快遞要拿,先判斷是不是必須今天完成,判斷結果是需要今天完成,那麼就寫在計劃外和緊急事件中,如果需要一個時間來表示需要開始這個事項,那麼就在時間欄中標註時間。由於這是一個內部干擾,所以在干擾記錄中使用斜線/表示發生一次內部干擾(如表14所示)。

14 今日待辦示例 

正在執行記錄《番茄工作法》要點時,忽然電話響起來,朋友張亮告訴我1221日他舉行婚禮,邀請我參加。判斷這個事項不是今天必須完成的,那就把它寫在活動清單中,標註一個U表示計劃外事項。如果這個事件有需要完成的日期,那麼就把日期也寫上,比如U1221)。對於這種外部干擾,如果能在2分鐘內解決,那麼就立刻解決它,比如接聽這個電話。而如果不能在2分鐘內解決,那麼就推遲到番茄完成後解決。比如一個朋友打電話諮詢你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你在2分鐘之內不能解決,那麼就告訴他你現在手頭有事需要處理,一會給他回電,回電需要寫到今日待辦中(如表15所示)。

15 活動清單示例 

由於被別人的電話打斷番茄鍾,這個干擾屬於外部干擾,在今日待辦中使用小橫線-記錄到干擾記錄中(如表16所示)。

16 今日待辦示例

處理擾動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保護番茄鐘不被其他干擾佔用。

最後在一天結束時,今日待辦會記錄今天完成的番茄數量和干擾等。去門衛拿快遞和燒水泡一杯咖啡可以在休息時間做,不記錄番茄鍾(如表17所示)。

17 今日待辦示例 

活動清單中劃掉已經完成的事項,剩餘的事項可以在以後完成(如表18所示)。

18 活動清單示例 

接下來我們要把以上這些有用的信息彙集到記錄表中,以便分析提高自己的效率以及自己預估的準確性(如表19所示)。

19 記錄表示例 

在記錄表中,彙集了今天的各種工作記錄數據,包括預估番茄數量、實際番茄數量和擾動數量等等。在預估數量一欄中,第一個數字表示第一次預估的番茄數量,第二個數字表示第二次預估番茄的數量,誤差=預估番茄數量-實際番茄數量。我們希望自己能準確的預估自己每項工作所需的時間,所以應該儘可能的第一次就預估準確,而不需要進行第二次預估。剛開始使用番茄工作法時,預估可能會不準確,隨着自己番茄工作法的熟練,預估會越來越準確。另外,爲了使自己的效率增加,應該儘可能的減少干擾,比如提前把手機靜音,防止外部電話干擾。

如果執行了較長時間的番茄工作法,還可以彙總多天的數據進行分析,記錄表和圖形都是較好的可視化工具(如圖20所示)。

20番茄工作法彙總分析圖

通過較長時間的記錄分析,可以知道自己最近共完成了多少個番茄鍾。如果是一個較大的任務,比如學習一門課程,那麼就可以預估這門課程還需要多少時間,如果所需時間超過自己預期,就需要增加每天的番茄數量或者提高每個番茄的效率。

25分鐘工作+5分鐘休息的番茄鐘不一定對你是最優的,這個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決定。

(四)管理學解釋番茄工作法

本部分將使用TOC制約理論和科學管理原理兩種方法解釋番茄工作法,番茄工作法可以通過將科學管理原理中搬運生鐵的例子進行方法遷移而得到。

4.1 TOC制約理論解釋番茄工作法

在《番茄工作法圖解》一書中,作者使用了“鼓-緩衝區-繩子”來解釋番茄工作法,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是什麼,由於這個相對有點複雜,我簡單介紹一下。這個是TOC制約理論的一部分,被稱爲DBR、(Drum-Buffer-Rope),是一種生產理論。TOC制約理論、精益生產(包括TPS)和流水線生產是世界三大生產管理方法。TOC制約理論有一個核心,那就是瓶頸決定系統的產出,所以增加非瓶頸不能增加產出,只有增加瓶頸產出才能增加系統產出。TOC制約理論聚焦於瓶頸這個槓桿,可以用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TOC有聚焦五步驟,包括:找到瓶頸、挖盡瓶頸、遷就瓶頸、打破瓶頸和回頭找瓶頸。人們的時間不是瓶頸,而是具有高精力的時間纔是瓶頸,類似於生產流程中最慢的環節。那麼從TOC制約理論的角度來說,就要挖盡高精力的時間以及遷就這段時間。挖盡就是隻用這段時間做有效產出的事情,比如讀書,寫作或者工作,而不是看小說、打遊戲或者看電影,要儘可能將高精力時間用於可以有最大產出的事情上。遷就瓶頸就是別的環節要遷就這段高精力時間,比如提前屏蔽干擾來保護番茄鍾,或者延後處理外部干擾來保護番茄鍾。其實,應該使用SDBR來分析番茄工作法更爲合適。爲了充分利用瓶頸的產能,TOC中採取在瓶頸設備前準備適當的原料,以防止上游出現問題而導致瓶頸無料加工,從而降低了系統的產出。對應於番茄工作法,就應該在每天待辦中安排合適的工作量,防止高精力時間無事可做而被浪費掉。TOC制約理論可以參考《可以量化的管理學》一書,裏邊有詳細的理論以及案例分析。

也有人使用戴明的PDCA循環來分析番茄工作法,爲什麼TOCPDCA都能分析番茄工作法呢?因爲它們三個的本質模型都是系統思考的負反饋,通過偏差來進行控制,這個可以使用通用方法論中的思維網來分析。

4.2 使用科學管理原理分析番茄工作法

方法遷移:泰勒科學管理原理中搬運生鐵的案例通過勞逸結合來搬運更多的生鐵,這是一個體力勞動。而番茄工作法通過在工作上的勞逸結合來得到更多的產出,這是一個腦力勞動。如果採用世界第五大學習法跨界學習中的方法遷移,那麼可以將泰勒的體力勞動的勞逸結合法遷移到腦力勞動中,也就得到了“番茄工作法”。方法遷移比重新發明一種方法要簡單的多,之前方法的原理和步驟等等都可以進行遷移,降低了重新發明的成本。

泰勒通過實驗發現工人一天可搬運的生鐵量與他的疲勞反映沒有恆定的關係。頻繁的解除工人的負荷,可以使工人搬運更多的生鐵量而不勞累。如果他持續的搬運生鐵而不休息,很快就會徹底累到,產出量也不會很大。如果有一個懂這個規律的人站在他旁邊,指導他何時搬運及何時休息,對其進行培訓,直至他養成這個習慣,他就能每天按照這個速度搬運生鐵而不勞累,並且能達到最大的產出量。在肌肉馬力和時間的圖形中,如果工人一直在工作,那麼肌肉疲勞會導致肌肉馬力持續降低,最終無法工作。而如果工作一段時間就進行休息使得肌肉恢復,那麼就可以工作更長的時間(如圖21所示)。

21 搬生鐵案例的肌肉疲勞曲線

泰勒通過科學的勞逸結合的方法指導工人搬運生鐵,使得工人的產出量變爲了之前的3.8倍。

科學管理原理中搬運生鐵的案例是一個體力勞動,通過勞逸結合來提高產出量;而番茄工作法針對的是腦力勞動,也是通過勞逸結合來提高產出量,也就是說,可以通過方法遷移,將用於體力勞動的勞逸結合遷移到腦力勞動上,從而得到“番茄工作法”。

我們可以畫一幅圖來直觀的表現勞逸結合和一直工作的精力曲線(如圖22所示)。

22番茄工作法精力曲線

(五)廣義動量定理分析番茄工作法

我們所創造的成果與我們的精力以及投入的時間有關,我們可以通過圖形來簡單計算我們的成果。在能力相同的情況下,時間越長成果越多,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能力越強成果越多。比如一直工作的成果是精力曲線和兩個座標軸所包圍的面積,假設精力曲線和座標軸的交點分別爲ab,那麼所創造的成果就是1/2ab,即三角形的面積。勞逸結合則是多個梯形面積之和,假設其中一個梯形的上底爲c,下底爲d,高度爲h(即對應25分鐘),那麼這個梯形的面積爲1/2c+d)×h(如圖23所示)。

23番茄工作法的工作成果累積

而如果我們使用廣義動量定理Fαt=nmV進行分析,由於力量不是恆定值,所以我們需要使用力的平均值,而α則表示力的方向,番茄工作法要求一次只做一件事情,那麼α就等於1。如果同時將力用於2件事情上,那麼一件事情上的α就等於0.5。在一直工作的精力曲線中,力的平均值爲1/2a+0=1/2a,時間tb,那麼Fαt=1/2ab,正好等於三角形的面積。而在一個梯形中,力F的平均值=1/2c+d),時間th,那麼Fαt=1/2c+d)×h,正好等於梯形的面積。這不是一個巧合,而是番茄工作法或者所有工作都可以使用廣義動量定理Fαt=nmV來衡量和分析,其本質是力在時間上的積累效應。

從廣義動量定理Fαt=nmV角度來說,如果力F不變或者下降的非常緩慢,那麼一直工作肯定產出最大,但是人的精力很難長時間保持一個高水平,這就導致了需要不斷的休息來恢復精力,這樣勞逸結合的方式才能使得產出最大化。

(六)番茄工作法的優化

番茄工作法爲什麼有效?

我們使用解決問題的兩大方法來分析一下。番茄工作法集中精力工作25分鐘,然後休息5分鐘,產生的成果是精力在25分鐘內的累積效應,也就是廣義動量定理的本質(如圖24所示)。

24使用通用方法論分析番茄工作法

另外番茄工作法中的計劃-追蹤-記錄-分析和可視化是系統思考中的負反饋模型,所以也有人使用同是負反饋模型的PDCADBR來分析番茄工作法(如圖25所示)。

25 番茄工作法的系統思考圖

番茄工作法是否可以優化呢?答案是可以。

番茄工作法的本質是廣義動量定理,而番茄工作法主要做的工作是對精力F和時間t的管理來增加成果,而從廣義動量定理Fαt=nmV的角度來說,增加成果有4要素,包括力的大小F、方向α、作用點和時間t,還可以通過優化方向α和作用點來增加成果,比如定位理論就是通過選擇合適的作用點來增加成果的。

同樣的,也可以通過負反饋的各個要素來優化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使用拆分來降低問題的難度,還可以使用類比、聯想和追本溯源的方法來降低問題難度。比如本文使用軍事學案例來類比番茄工作法。

另外,左腦負責邏輯,右腦負責圖形,番茄工作法主要是使用左腦,而如果增加圖解分析,調動右腦參與學習,相當於雙核同時工作,學習效果也會大幅增加。比如文中使用的圖解工具包括思維導圖、流程圖、ECXEL表格與作圖、八大思維圖示法、簡筆畫、波士頓矩陣和系統思考圖等。

摘自《思維導圖圖解孫子兵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