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大學習方法之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包括兩個分支,一種是東尼·博贊發明的Mind Map,另一種是大衛·海勒發明的Thinking Maps,由於國內均翻譯爲思維導圖,所以很多人誤認爲它們是同一種工具,兩種圖解方法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點。

Mind MapThinking Maps都是圖解方式,並且也都使用了聯想和拆分的思維。Mind Map只有一種放射狀的形式,Thinking Maps有八種形式,分別對應八種邏輯。Mind MapThinking Maps都是非常優秀的圖解工具。

由於國內Mind Map的普及度遠高於Thinking Maps,很多人將Mind Map等同於思維導圖,爲了便於區分,本文不特殊說明的地方中,思維導圖指的是Mind MapThinking Maps使用八大圖示法作爲區分。

關於圖解有助於思考的理論非常多,我選了其中兩個簡單易懂的來進行說明。

1)左右腦分工理論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斯佩裏博士通過著名的割裂腦實驗,證實了大腦不對稱性的“左右腦分工理論”。人的左腦主要從事邏輯思維,右腦主要從事形象思維,是創造力的源泉,是藝術和經驗學習的中樞,右腦的存儲量是左腦的100萬倍(如圖1所示)。

1 左右腦功能圖

思維導圖通過將思維可視化,充分調動右腦參與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學習、記憶和思考的效率。

2)雙重編碼理論

心理學家佩維奧是雙重編碼理論的提出者,他強調在信息的貯存、加工與提取中,語言與非語言的信息加工過程是同樣重要的。

實驗顯示,就編碼類型而言,非語言編碼(圖畫、擬聲)的自由回憶效果比較好,而語言性編碼(文本、聲音)的順序回憶效果比較好。就感知模式而言,同爲視覺感知模式,圖片在回憶任務中的效果優於文字。

圖文結合的雙編碼模式由於單一編碼模式,所以思維導圖的圖文結合方式有利於增加學習的效率。

東尼·博讚的Mind Map

摘要:思維導圖是一種放射狀圖解工具,主要使用了壓縮(關鍵詞)、聯想和拆分三種思維,是一種非常優秀的思維可視化工具(如圖2所示)。

2 思維導圖的思維導圖

(一)概述

思維導圖,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叫心智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它簡單卻又很有效,是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

思維導圖運用圖文並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係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啓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思維導圖因此具有人類思維的強大功能。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思維形象化的方法。我們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類大腦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種進入大腦的資料,不論是感覺、記憶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數字、符碼、香氣、食物、線條、顏色、意象、節奏、音符等,都可以成爲一個思考中心,並由此中心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點,每一個關節點代表與中心主題的一個連結,而每一個連結又可以成爲另一箇中心主題,再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點,呈現出放射性立體結構,而這些關節的連結可以視爲您的記憶,就如同大腦中的神經元一樣互相連接,也就是您的個人數據庫。

思維導圖是有效的思維模式,應用於記憶、學習、思考等的思維"地圖",有利於人腦的擴散思維的展開。思維導圖已經在全球範圍得到廣泛應用,新加坡教育部將思維導圖列爲小學必修科目,大量的500強企業也在學習思維導圖,中國應用思維導圖也有20多年時間了。

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因創建了“思維導圖”而以大腦先生聞名國際,成爲了英國頭腦基金會的總裁,身兼國際奧運教練與運動員的顧問、也擔任英國奧運划船隊及西洋棋隊的顧問;又被遴選爲國際心理學家委員會的會員,是“心智文化概念”的創作人,也是“世界記憶冠軍協會”的創辦人,發起心智奧運組織,致力於幫助有學習障礙者,同時也擁有全世界最高創造力IQ的頭銜。

東尼·博贊在大學時代,在遇到信息吸收、整理及記憶的等困難,前往圖書館尋求協助,卻驚訝地發現沒有教導如何正確有效使用大腦的相關書籍資料,於是開始思索和尋找新的思想或方法來解決。

他開始研究心理學、神經生理學等科學,以及研究名人的筆記,漸漸地發現人類頭腦的每一個腦細胞及大腦的各種技巧如果能被和諧而巧妙地運用,將彼此分開工作產生更大的效率。1968年,東尼·博贊發明了思維導圖。1971年東尼·博贊開始將他的研究成果集結成書,慢慢形成了發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和思維導圖法(Mind Mapping)的概念。

(二)思維導圖和神經元的類比

思維導圖受到了大腦神經元的啓發,我們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和神經元的類比來了解思維導圖。

神經元即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分爲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細胞體具有聯絡和整合輸入信息並傳出信息的作用。突起有樹突和軸突兩種。樹突短而分枝多,直接由細胞體擴張突出,形成樹枝狀,其作用是接受其他神經元軸突傳來的衝動並傳給細胞體。軸突長而分枝少,爲粗細均勻的細長突起,常起於軸丘,其主要作用是傳導由胞體發生的興奮衝動。

如果進行簡單的理解,那麼樹突就是輸入,接收膜電位;細胞體可以理解爲信號的處理環節;而軸突理解爲輸出,輸出膜電位(如圖3所示)。

3 大腦神經元的結構

思維導圖包括中心主題(中心圖)、分支、關鍵詞和顏色等要素。中心主題一般採用中心圖加關鍵詞表示(如圖4所示)。

4 思維導圖的模型

思維導圖和神經元的結構非常相似,思維導圖的中心主題如同神經元的細胞體,分支如同樹突,關鍵詞如同樹突的膜電位輸入(如圖5所示)。

5 神經元和思維導圖的對比

我們可以使用八大思維圖示法中的橋形圖來描述思維導圖和神經元之間的類比關係(如圖6所示)。

6 思維導圖和神經元的類比

思維導圖的中心主題如同神經元的細胞體,思維導圖的分支如同神經元的樹突,思維導圖的關鍵詞如同神經元的膜電位輸入。

(三)思維導圖一二三四

根據思維導圖的特點,可以總結出思維導圖的一二三四。一種形式:放射狀結構;二種作圖方法:手繪和軟件;三種思維:壓縮(關鍵詞)、聯想和拆分;四種要素:線條(分支)、關鍵詞、圖像和顏色(如圖7所示)。

7 思維導圖一二三四

放射狀結構是思維導圖和核心,思維導圖可以沒有文字,沒有圖像,沒有顏色,但是不能沒有放射狀結構,放射狀結構是思維導圖區別於其他圖解工具的核心。

兩種作圖方法包括手繪和軟件繪製,手繪需要白紙和彩筆;軟件繪製需要使用軟件,比如ImindmapXMindMindmanager等,可以在電腦、平板或者手機上進行繪製。

降低問題難度有拆分、類比、聯想和追本溯源四種方法,思維導圖使用了拆分和聯想兩種方法,它可以幫助解決問題(如圖8所示)。

8 通用方法論

三種思維中,壓縮(關鍵詞)需要的是歸納能力,將一句話,或者一段話,甚至一本書的內容進行歸納,將內容進行整理,有利於總結和記憶,壓縮使用的是三大思維中的縱向思維(邏輯思維)。聯想是從一種事物聯想到另一種事物,使得思維進行發散,所以思維導圖傾向於發散,而不是收斂,聯想是三大思維中的橫向思維。拆分是降低問題難度最簡單有效的方法,通過拆分問題,然後各個擊破。拆分是三大思維中的縱向思維(邏輯思維)。

四種要素中包括線條、關鍵詞、圖像和顏色,其中圖像包括中心圖和關鍵圖。在一幅標準的思維導圖中,以上四種要素都會包括,比如東尼·博贊個人簡歷的思維導圖中,中心圖是東尼·博讚的照片,然後延伸出8個分支,每個分支上邊有關鍵詞,比如第一個分支上的關鍵詞是作者,然後每個一級分支又繼續延伸到二級分支和三級分支等。每個分支就是對應着四要素中的線條。分支線條和圖像使用不同顏色進行繪製,分支上還增加了一些關鍵圖像,比如運動員的分支上畫了一個游泳的圖像(如圖9所示)。

9 東尼·博讚的思維導圖

如果非要給四種要素按照重要性進行排名的話,我覺得線條第一重要,因爲放射狀由線條組成,然後是關鍵詞、圖像和顏色。

下圖是《啓動大腦》中的一張思維導圖,包含了線條、關鍵詞、圖像和顏色(如圖10所示)。

10 《啓動大腦》中的思維導圖

(四)步驟和流程圖

思維導圖的繪製包括4個步驟:

第一步,確定主題,繪製中心圖。

第二步,確定邏輯結構,繪製一級分支。每個分支一種顏色。

第三步,擴展二級和以下分支,使用壓縮(關鍵詞)、聯想和拆分等邏輯,豐富思維導圖。

第四步,增加關鍵圖像,使得思維導圖圖文並茂。

第二步中的“確定邏輯結構”是很多思維導圖專家建議的,博贊式的思維導圖沒有這個建議。因爲博贊式的思維導圖重視聯想,從而導致思維過於發散而不收斂,並且缺乏邏輯性,所以很多思維導圖專家都建議思維導圖要按照一定的邏輯結構進行繪製。邏輯結構可以按照重要性順序、時間順序、演繹順序或者結構順序進行繪製,也可以使用類似5W1H這種類似的邏輯結構。

可以使用流程圖來表示上述步驟(如圖11所示)。

11 思維導圖的繪製流程圖

下面,我們以曹衝稱象的故事來演示如何繪製思維導圖。

在距離現在一千七百多年前,中國是處於魏、蜀、吳三強鼎立的三國時代。

有一天,吳國的孫權送給魏國領袖曹操一隻大象,長久居住在中原的曹操從來沒有看過這種龐然大物,好奇地想知道這個大怪物的體重到底有多重。於是,他對着臣子們說:“誰有辦法把這隻大象稱一稱?”

在場的人七嘴八舌地討論着,有的說:“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樹做秤桿。”有的說:“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誰有那麼大的力氣提得起這杆大秤呢?”也有的說:“辦法倒有一個,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塊一塊的再稱。”可是在場的人覺得太殘忍了,而且曹操喜歡大象可愛模樣,不希望爲了秤重失去它。

就在大家束手無策正想要放棄的時候,曹操7歲的兒子曹衝,突然開口說:“我知道怎麼秤了!”他請大家把大象趕到一艘船上,看船身沉入多少,在船身上做了一個記號。然後又請大家把大象趕回岸上,把一筐筐的石頭搬上船去,直到船下沉到剛剛畫的那一條線上爲止。接着,他請大家把在船上的石頭逐一稱過,全部加起來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曹操微笑着點一點頭。他叫人照曹衝說的辦法去做,果然稱出了大象的重量。

第一步,確定主題,繪製中心圖。

主題確定爲:曹衝稱象,然後要繪製一幅代表性圖片作爲中心圖。這個故事的核心是曹衝用船來稱象,那麼就畫一張象在船上,在船舷上記錄船喫水深度的圖片作爲中心圖(如圖12所示)。

12 確定主題,繪製中心圖

第二步,確定邏輯結構,繪製一級分支。每個分支一種顏色。曹衝稱象是一個故事,有時間、地點、人物和過程等,可以使用六何分析法(5W1H)作爲這張思維導圖的邏輯結構,包括:WhenWhereWhatWhoHowWhy。使用六何分析法相當於將這個故事進行了拆分,拆分爲6個部分,每個部分只需按照六何分析法要求填寫到對應的分支中就行。每個分支使用一種顏色,一級分支可以由粗到細(如圖13所示)。

13 確定邏輯結構,繪製一級分支

第三步,擴展二級和以下分支,使用壓縮(關鍵詞)、聯想和拆分等邏輯,豐富思維導圖。

在關鍵詞的使用上,如果只是自己看的話,那麼可以儘量簡化,比如稱象的步驟,可以寫成:象上船,畫記號,象下船,裝石頭,稱石頭。但是如果這張思維導圖別人也需要看的話,那麼還是在把問題表述清楚的前提下進行壓縮,比如稱象的步驟爲:1)把大象趕上船;2)船身畫水面記號;3)把大象趕上岸;4)向船上裝石頭到記號位置;5)稱量石頭重量並累加。

思維導圖自己用於記憶時,一點點提示就可以了,但是分享給別人時,表達清晰就變得重要的,否則你的思維導圖就只能自己看得懂(如圖14所示)。

14 擴展二級和以下分支

第四步,增加關鍵圖像,使得思維導圖圖文並茂。

曹衝稱象中,如何稱象是核心內容,所以按照曹衝稱象的5個步驟,每一個步驟配一幅圖片,這樣更能突出思維導圖的重點(如圖15所示)。

15 增加關鍵圖像

每個人分析的角度不同,所以確定的重點也不同。可能有的人會認爲曹衝聰明纔是重點;還有人聯想到阿基米德稱金和曹衝稱象都是利用浮力原理,將重點放到了:爲什麼阿基米德發現了浮力,而曹衝沒有發現?

無論你確定的重點是什麼,儘可能增加相關的圖像來突出這個重點。使用軟件繪製思維導圖時,可以直接繪製,也可以從網上尋找合適的圖片。

下圖爲《孫子兵法》的思維導圖,我使用拆分的方法,將《孫子兵法》的13篇分爲戰略、戰術和戰地3個部分,然後概括每一部分的核心原則。接下來分析每一篇的主要內容,並配上了一張關鍵圖片來闡釋(如圖16所示)。

16 《孫子兵法》的邏輯結構

(五)思維導圖和通用方法論

解決問題有兩大方法(也稱爲通用方法論),分別爲提高能力和降低難度。提高能力有廣義動量定理和系統思考兩種方法,其中系統思考包括負反饋和正反饋;降低問題難度有拆分、聯想、類比、追本溯源四種方法。思維導圖可以降低問題難度,這一點可以使用通用方法論來解釋,它和通用方法論都使用了拆分和聯想兩種降低難度的方法。

另外,圖解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右腦,使得左右腦同時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如圖17所示)。

17 思維導圖和通用方法論

思維導圖本身也可以做得更好。思維導圖主要使用了聯想、壓縮和拆分三種邏輯,聯想屬於橫向思維,壓縮和拆分屬於縱向思維(邏輯思維)。思維包括橫向思維、縱向思維和批判性三大思維,可以適當在思維導圖中增加縱向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從通用方法論的角度來說,思維導圖只使用了4種降低難度方法中的兩種,也可以將另外兩種用於思維導圖,來降低問題的難度。

增加邏輯結構。博贊式的思維導圖重視聯想和圖形,而輕視邏輯結構,所以導致了自己的思維導圖別人很難看懂,也就談不上互相交流促進了。比如在曹衝稱象的思維導圖中增加5W1H的邏輯結構,會使得曹衝稱象的思維導圖更容易理解。

增加思維導圖核心觀點輸出。模仿大腦神經元的樹突可以獲得思維導圖的結構,而神經元還有軸突。樹突是信號輸入,細胞體(軸丘)是信息處理,軸突是信息輸出。所以可以在思維導圖增加信息輸出一項,比如第一分支用來輸出這個思維導圖的核心觀點(如圖18所示)。

18 思維導圖和神經元的類比

中心主題是爲了讓讀者快速聚焦,但是中心主題並不能有效表達核心觀點,使用第一分支表達核心觀點,相當於思維導圖的輸出,這樣可以讓讀者快速抓住整張思維導圖的核心。

大衛·海勒的Thinking Maps

摘要Thinking Maps在國內也被翻譯成思維導圖,所以它算是思維導圖的另一個分支。Thinking Maps有且只有8種圖形,被稱爲八大思維圖示法或者思維地圖,包括:圓圈圖,用於聯想;樹形圖,用於分類;氣泡圖,用於描述;雙氣泡圖,用於對比;流程圖,用於順序;複流程圖,用於因果;括號圖,用於拆分;橋形圖,用於類比。八大思維圖示法的作用在國內被嚴重低估,它的作用絕不亞於東尼·博讚的思維導圖,八大思維圖示法能夠促進學習者對自我學習方式的瞭解和優化(即元認知)。大部分人看到這八種圖形簡單而忽視它們,卻從沒想過人類絕大部分思維都是基於這八種圖形所蘊含的八種思維(如圖19所示)。

19 八大思維圖示法的思維導圖

(一)八大思維圖示法概述

Thinking Map是美國人David hyerle(大衛·海勒),在1988年開發的一種幫助學習的語言工具。確切地說,是用來進行構建知識、發散思維、提高學習能力的一種可視化工具。Thinking Maps使用8種圖形——它有且只有8種,而且這8種圖都是有版權的,它體現的是一個從零開始的思考過程。更準確地說它是一種思維工具,幫助我們訓練一種思考邏輯結構和思考方式。八大思維圖示法或者思維地圖,包括:圓圈圖,用於聯想;樹形圖,用於分類;氣泡圖,用於描述;雙氣泡圖,用於對比;流程圖,用於順序;複流程圖,用於因果;括號圖,用於拆分;橋形圖,用於類比(如圖20所示)。

20 八大思維圖示法模型

國內關於八大思維圖示法的書籍較少,中文版可以參考《思維可視化》、《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維力》和《硅谷工程師爸爸的超強思維導圖課》,英文版可以看看大衛·海勒的《StudentSuccesses With Thinking Maps》(如圖21所示)。

21 StudentSuccesses With Thinking Maps

八大思維圖示法包括4種要素:結構(8種)、關鍵詞、圖像和顏色。思維導圖的4要素是:線條(放射狀)、關鍵詞、圖像和顏色。

適用人羣以及應用:1992年,被紐約、密西西比州、得克薩斯州等地的學校廣泛應用於教學。2000年以來,它逐漸被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引入,作爲教育改革策略之一。到2004年,美國有接近4000個學校使用Thinking Maps進行教學,包括從幼兒園到大學(如圖22所示)。

22 八大思維圖示法的展示

八大思維圖示法可以使用單純文字、單純圖形、以及文字和圖形混合表達的三種方式。

(二)八大思維圖示法的繪圖步驟和例子

1圓圈圖

圓圈圖,思維能力:聯想。

一個小圓和一個大圓組成,思考的中心詞寫在小圓圖內,關於中心詞的聯想寫在兩圓之間。聯想出的關鍵詞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簡單的圖片(如圖23所示)。

23 圓圈圖的模型

應用範圍——圓圈圖可以幫助我們做很多事情:產生有創意的想法、拓展思考問題的角度、回憶學過的知識、定義概念等等。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打開思維、拓寬思路,讓我們的思維更加活躍,而且可以讓我們對問題的思考更加全面。當你沒有想法的時候,或者做一件事情無從下手的時候,就可以嘗試圓圈圖。

圓圈圖的繪製步驟:

1)先畫一個大圓,然後在大圓中心位置畫一個小圓。

2)小圓內寫中心詞,關於中心詞的聯想寫在兩圓之間。聯想出來的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圖片。

我只找到了一款繪製八大思維圖示法的軟件,叫做:Thinking Maps Software,這款軟件使用起來很簡單,不能插入圖像。下圖是使用這款軟件繪製的關於出遊準備的圓圈圖(如圖24所示)。

24 出遊準備的圓圈圖

也可以手繪或者使用其他作圖軟件進行繪製,我經常使用AUTOCAD畫圖,下圖是使用AUTOCAD畫的圓圈圖,AUTOCAD可以插入圖像(如圖25所示)。

25 出遊準備的圓圈圖

2氣泡圖

氣泡圖,思維能力:描述。

氣泡圖與圓圈圖類似,氣泡圖中間的大圓內寫中心詞,中心詞周圍的小圓圈內寫描述中心詞的詞彙。這些詞彙一般都爲形容詞或形容詞短語等描述性語言(如圖26所示)。

26 氣泡圖的模型

應用範圍——氣泡圖的應用十分廣泛,它是幫助我們認識事物的有效工具,通過繪製描述事物的氣泡圖,我們對事物的瞭解就會越來越深刻,爲解決有關這一事物的實際問題做了準備。

氣泡圖的繪製步驟:

1)畫一個圓圈,圓圈內填入中心詞。

2)中心詞周圍畫出線條,線條末端畫圓圈。

3)在中心詞周圍的圓圈裏填入描述中心詞的詞彙(一般爲形容詞或形容詞短語)。

下圖是使用Thinking Maps Software繪製的關於海龜的氣泡圖(如圖27所示)。

27 海龜的氣泡圖

我們可以使用AUTOCAD繪製《孫子兵法》的氣泡圖(如圖28所示)。

28 《孫子兵法》的氣泡圖

3雙氣泡圖

雙氣泡圖,思維能力:對比。

雙氣泡圖可以看作由兩個氣泡圖結合而鹹。它有兩個中心詞,分別是需比較的兩個事物。在兩個中心詞之間的氣泡中,書寫這兩種事物的相同點,在兩個中心詞兩側的氣泡中,書寫這兩種事物的不同點(如圖29所示)。

 29 雙氣泡圖的模型

應用範圍——對事物進行對比和比較在生活和學習中都十分常見,當我們需要從兩種事物中做出選擇、需要更深刻地認識兩種相似事物的時候,都可以藉助雙氣泡圖幫助我們完成對比,例如:在超市中遇到兩個相似的商品、週末有兩個出遊方案、去電影院可以坐公交或地鐵……在這些情況下我們都需要進行對比才能得出結論。

雙氣泡圖的繪製步驟:

1)畫兩個在同一水平線上的圓圈。

2)兩個圓圈內分別填入要做比較的事物。

3)在兩個圓圈之間畫圓圈並用線連接到這兩個圓圈,新畫的圓圈內填寫相同點。

4)在兩個圓圈的兩側分別畫圓圈並用線連接到對應的圓圈,新畫的圓圈內填寫不同點。

可以使用Thinking Maps Software繪製關於公共汽車和地鐵的雙氣泡圖(如圖30所示)。

 30 公共汽車和地鐵的雙氣泡圖

我們也可以使用AUTOCAD來繪製雙氣泡圖,比如繪製Mind MapThinking Maps的對比圖(如圖31所示)。

31 Mind MapThinking Maps的雙氣泡圖

兩種思維導圖進行對比,Mind MapThinking Maps的相同點爲:都叫思維導圖,都是可視化工具,都使用圖像和顏色,都應用於教育領域,都有拆分和聯想兩種思維。Mind MapThinking Maps也有很多不同點,Mind Map只有一種放射狀形式,Thinking Maps有八種形式。Mind Map是東尼·博贊在1968年發明的,而Thinking Maps是大衛·海勒在1988年發明的。Mind Map還叫心智地圖和腦圖;Thinking Maps還叫思維地圖和八大思維圖示。Mind Map的關係不固定,而Thinking Maps的要素關係固定,每種圖形代表一種關係。思維導圖主要訓練的是認知,而八大思維圖示法主要訓練的是元認知,所以長期使用思維導圖可以提高你的表達、聯想和記憶力;而長期使用八大思維圖示法可以提高你的思維能力。

對比學習非常重要的一種學習方法,通過對比兩種事物的相同的可以進行歸納,對於兩種事物的不同點,可以以弱補強或者尋求新解。

我們將使用雙氣泡圖做一個稍微高級的應用,用它來分析《孫子兵法》和《戰爭論》兩者的異同。《孫子兵法》是東方兵書的最高成就,而《戰爭論》是西方兵書的最高成就,我們通過對比兩者來學習,對於兩者的相同點,我們可以歸納成爲一個軍事學的通用核心原則,對於不同點,我們可以使用好的一方的理論來彌補差的一方,或者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來理解。

《孫子兵法》中有很多原則,比如“勝兵若以鎰稱銖”,“我專爲一,敵分爲十,是以十攻其一也”,“並敵一向”,這些都是講集中兵力。“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講的是出奇制勝。“進而不可御者,衝其虛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虛實是也”,講的是打擊敵人弱點,還有兵以詐立,知己知彼,五事七計等理論。

德國軍事大師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總結了戰爭的核心四原則:

1)用最高的精力使用我們所可能動用的一切兵力。

2)儘可能集中兵力在準備作決定性打擊的點上。

3)不可浪費時間,行動快速可獲得先機。奇襲,爲獲致勝利的最強力因素。

4)用最高的精力來追隨已獲的成功。追擊已敗的敵人實爲獲致勝果的唯一手段。

這四原則可以簡化爲:動員一切兵力,集中力量打擊敵人弱點,奇襲和追擊已敗敵人。

通過對比我們發現《孫子兵法》和《戰爭論》的共同點有:集中兵力、奇襲和打擊敵人弱點。不同點對比中,《孫子兵法》有兵以詐立、知己知彼和五事七計等,而《戰爭論》有動員一切力量、追擊已敗敵人和戰略五要素等。

我們通過求同歸納,可以得到兩大兵書的核心原則包括:集中兵力、奇襲和打擊敵人弱點,這三個原則可能就是軍事學的核心原則,我們可以再通過戰爭史或者其他兵書進行對比求證。

對於不同點,比如《戰爭論》的動員一切力量,這個是不是通用原則,或者其他軍事理論有介紹,通過尋找,我們可以發現中國軍事理論的“同一戰線”和動員一切力量的內容相同,並且中國有國共統一戰線,工農民主統一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愛國統一戰線等成功史實來證明動員一切力量的正確性。《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寫道:“十八年的經驗,已使我們懂得: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成績,也是中國革命的偉大成績。”動員一切力量作爲軍事學的核心原則,理論上有《戰爭論》戰略四原則和中國革命三大法寶的支持,並且還有中國革命各種統一戰線成功的史實支撐,那麼動員一切兵力作爲軍事學的核心原則應該是合理的(如圖32所示)。

32 孫子兵法和戰爭論的雙氣泡圖

對於五事七計,《戰爭論》提出了戰略五要素,可以進一步對比五事和戰略五要素有什麼異同。

韋恩圖也可以用於表示兩種事物相同和不同點,它是十九世紀英國的哲學家和數學家John Venn發明的。兩個圓圈交疊的區域是兩種事物都具有的特性,類似於雙氣泡圖中間的相同部分;而兩個圓沒有交集的地方分別代表自己和另一個事物不同的特性,類似於雙氣泡圖左右的氣泡(如圖33所示)。

33 維恩圖模型

4樹形圖

樹形圖,思維能力:分類。

樹形圖是由主題、類別、項目構成的,它像一棵樹一樣,主題是樹根,類別是樹枝,各個類別中的項目是樹葉。繪製時,要先寫出主題,然後根據類別數量畫出分支,再書寫類別。爲了區別類別和項目,要注意在每個類別下方畫豎線,而後在豎線下方書寫類別中的項目(如圖34所示)。

34 樹形圖的模型

應用範圍——“分類”在生活和學習中十分常見,並且應用廣泛。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垃圾分類回收、每天對個人物品的分類整理、超市貨架的分類擺放……這些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生活在分類中變得更加美好;在學習中,對知識點的分類整理、對生字的分類記憶、衆多科學概念的分類講解……這些也都讓我們提高了學習知識的效率,學習在分類的幫助下變得十分簡單。在這些情況下,樹形圖都可以派上用場。

樹形圖的繪製步驟:

1)先寫分類名稱;

2)根據分類數量向下畫出分支,並寫上每個子類別的名稱;

3)在每個分支下加入這個分支的成員名稱。

國內很多大城市都已經開始實行垃圾分類,我們就可以使用樹形圖來將各種垃圾進行分類,一張圖展示各種垃圾應該被歸到哪一類裏,方便人們進行分類(如圖35所示)。

35 生活垃圾的樹形圖

讓我們增加一點難度。很多人看過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但是看完之後卻不知道這本偉大的書到底講了什麼,他們缺少分類思維。《道德情操論》主要講的是人類的美德有三種:審慎(利己)、合宜(克己)和慈善(利他),亞當·斯密推崇合宜,所以整本書以合宜這種美德爲主要討論對象。審慎的代表是伊壁鳩魯學派。合宜的代表包括柏拉圖,核心觀點爲完滿的正義;亞里士多德,核心觀點是中庸;斯多葛學派,核心觀點是完滿正直;亞當·斯密,核心觀點是合宜。書中只分析了西方哲學,按照斯密的分類,孔子也是屬於合宜的,核心觀點是中庸(如圖36所示)。

36 美德的樹形圖

換一種說法,三種美德是利己、克己和利他,利己就是隻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利己也是經濟學最基本的假設。克己就是不傷害他人,既不是儘可能利己,也不是儘可能利他,而是在不傷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慈善就是儘可能的利他,這是很多宗教的核心。經濟學假設人都是自利的,這一點和現實情況不符,三種美德的人是同時存在的。如果以三種美德爲基礎來分析經濟學,而不是以利己一種美德來分析,會得到完全不同的觀點。比如博弈論的囚徒困境,就會在兩個囚徒都是克己或者慈善的情況下,得到帕累托最優。

我們也可以使用分類思維來分析世界十大兵書,這十大兵書包括:《孫子兵法》、《制勝的科學》、《戰爭論》、《戰爭藝術概論》、《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6601783)》、《制空權》、《裝甲戰》、《論持久戰》、《戰略論:間接路線》、《絕對武器》。

我們通過分類思維來分析十大兵書的產生來源。可以將十大兵書分爲5類:先知、戰爭史、形勢判斷、新武器和自己經驗。《孫子兵法》屬於先知;《戰爭論》、《戰略論》、《戰爭藝術概論》和《海權對歷史的影響》屬於戰爭史;《論持久戰》屬於形勢判斷;《裝甲戰》、《制空權》和《絕對武器》屬於新武器;《制勝的科學》屬於自己經驗總結(如圖37所示)。

37 世界十大兵書的樹形圖

分類了有什麼用呢?假如我想借鑑前人的經驗,也寫一本有影響力的兵書,那麼這5類中哪一種方法更適合我呢?先知需要超強的預見力和洞察力,這一點和天賦有關,很難後天彌補,所以不合適。形式判斷需要融會貫通的分析當前軍事形式,但是融會貫通和處於戰爭之中很難同時達到。按照自己的經驗總結,那需要真的帶兵打仗,並且打勝仗,這點幾乎無法實現。而基於新武器,然後基於武器的性能預測軍事的發展,這需要有較強預見力,並且還得有新武器產生,這都比較難達到。研究戰爭史似乎成爲了唯一的選擇。但是當你瞭解到研究戰爭史數以百計甚至千計的戰例來歸納經驗,那是需要非常久的時間的,克勞塞維茨研究了很多年戰爭史,最終也沒有把《戰爭論》寫完。但是如果我把十大兵書當做戰爭史來研究,那麼難度和時間就會大幅度縮小,所以歸類思維很多時候可以給你指明方向。

《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是國際政治重要的理論書籍,書中就使用了分類的方法,將世界200左右個國家分成8種文明,然後分析這8種文明之間的相互關係(如圖38所示)。

38 世界八大文明

5流程圖

流程圖,思維能力:順序。

流程圖由方框和箭頭組成。每個方櫃:中書寫一個步驟,箭頭方向表示步驟的順序。每一個步驟還可以有“子步驟”,也就是將步驟細化拆分後的步驟,這些子步驟要寫在步驟下面,用豎線連接,如果子步驟間有明顯的順序,也可以用箭頭將它們連接起來(如圖39所示)。

39 流程圖的模型

應用範圍——流程圖在生活和學習中的應用十分廣泛。生活中,在醫院看病、去公園遊玩、在超市購物……這些情境中都會出現流程圖的身影;學習中,計算機程序運行的流程、解答數學題的步驟、寫作文前列的提綱都是流程圖應用的典型例子。要想將事情辦得有條不紊、合理高效,就需要流程圖來幫忙。

流程圖的繪製步驟:

1)間隔畫出一系列方框。

2)用帶箭頭的直線連接方框,箭頭指向下一步流程。

3)按照順序在方框內填寫每一步驟。

4)每一個步驟下如有子步驟,可以寫在對應步驟的下方,如果子步驟有先後順序,也可以使用箭頭表示出來。

使用Thinking MapsSoftware繪製第一次網上訂火車票的流程圖(如圖40所示)。

40 第一次訂火車票的流程圖

流程圖的應用非常廣泛,比如把大象裝進冰箱分幾步就使用了流程圖。

把大象放進冰箱需要三步:

1)把冰箱門打開;

2)把大象放進去;

3)把冰箱門關上(如圖41所示)。

41 把大象放進冰箱的流程圖

那麼,把長頸鹿放進冰箱需要幾步?

流程圖有很多種結構,比如順序結構、條件結構(又稱選擇結構)、循環結構和分支結構等等,八大思維圖示法中的流程圖屬於順序結構。按照我的理解,它應該是單線式結構,在主流程圖上沒有分支。

下圖的主流程圖上包括了分支,比如門診就診的下一步包括爲疑似病例和非疑似病例兩個分支,八大思維圖示法的流程圖是畫不出這種包括判斷分支的流程圖的,這一點我在Thinking MapsSoftware也測試過畫不出來(如圖42所示)。

42 發熱就診的流程圖

微軟的VISIO軟件可以繪製各種流程圖,繪製起來也比較方便。比如曹衝稱象的流程圖就可以使用VISIO軟件進行繪製(如圖43所示)。

43 曹衝稱象流程圖

流程圖的種類非常多,八大思維圖示法中的流程圖是比較簡單的一種。流程圖的應用非常廣泛,比如程序中的流程圖,價值流圖,工業生產中的流程圖等等。

6複流程圖

複流程圖,思維能力:因果。

複流程圖可以理解爲流程圖的組合,將流程圖的步驟、順序關係變爲原因和結果的描述,就形成了複流程圖的一條分支,多條分支組合起來便形成了一個複流程圖。繪製時,將某一現象作爲中心詞,在它的左側書寫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在它的右側書寫現象所導致的結果,原因和結果不需要一一對應(如圖44所示)。

44 複流程圖的模型

應用範圍——複流程圖是幫助我們分析問題的好幫手,生活和學習中都十分常用。當你遇到一個麻煩的問題不知如何解決,便可以把它作爲中心詞,分析它產生的原因和導致的結果,往往在分析後就能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了。例如:經常遲到、不愛喫蔬菜、上課無法集中精力等等。

複流程圖的繪製步驟:

1)畫一個方框,填入中心現象。

2)左側畫出一系列方框,並用帶箭頭的直線連接到中心方框,箭頭指向中心方框。

3)右側畫出一系列方框,並用帶箭頭的直線連接到中心方框,箭頭指向右側方框。

4)在左側的方框中填寫原因,在右側的方框中填寫結果。

使用Thinking MapsSoftware繪製作業沒寫完的因果圖(如圖45所示)。

45 作業沒做完的複流程圖1

上圖是典型的因果圖,包括原因、事件和結果,而上一個結果還可以作爲下一個事件的原因(如圖46所示)。

46 作業沒做完的複流程圖2

也可以使用AUTOCAD繪製戰爭的因果圖(如圖47所示)。

47 戰爭的複流程圖

因果圖和系統思考中的系統思考圖的邏輯很相似,都是A導致B的這種邏輯,但是系統思考圖更復雜一些。

7括號圖

括號圖,思維能力:拆分。

括號圖由關鍵詞和大括號組成,“整體”在左側,它的“部分”在右側,中間是大括號,“部分”還可作爲“整體”繼續拆分。括號圖可以包含多個層次,層次的劃分要合理恰當,例如樹冠、樹幹、樹根在一個層次,而果肉和樹幹則不能放在同一層次。要注意,括號圖不用來表示類別關係,不要與樹形圖進行混淆(如圖48所示)。

48 括號圖的模型

應用範圍——整體與部分關係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一個重要關係,它告訴我們關注事物整體的同時,也要關注到整體的內部組成部分,這樣才能建立對事物全面客觀的認識,也可以加深對事物的理解。當你需要理解或設計具有複雜構造的事物或概念時,括號圖便可以幫到你。

括號圖的繪製步驟:

1)先寫下“整體”名稱

2)在整體的右側畫上大括號。

3)大括號右側寫下“部分”的名稱。

4)根據需要一級一級拆分下去。

我們可以使用括號圖來對事物進行拆分,比如臺式電腦可以拆分成主機、顯示器、鼠標和鍵盤四個部分(如圖49所示)。

49 臺式電腦的括號圖1

也可以採用Thinking Maps Software軟件中的括號圖來拆分臺式電腦(如圖50所示)。

50 臺式電腦的括號圖2

如果使用思維導圖的拆分思維,並且採用單側向右輻射的話,那麼此時的思維導圖和括號圖的功能是一致的,並且在表達的形式上只是是否使用括號的區別了。所以,括號圖可以使用單側向右輻射的思維導圖來代替(如圖51所示)。

51 臺式電腦的思維導圖

括號圖是經常使用的一種圖示方法,老師在講課寫板書時經常用到。我自己在寫《可以量化的經濟學》、《可以量化的管理學》和《可以量化的軍事學》中使用了大量的括號圖,但是那時我並不知道這是八大思維圖示法中的一種(如圖52所示)。

52 《可以量化的軍事學》的括號圖

8橋形圖

橋形圖,思維能力:類比。

橋形圖形狀像一座橋。橋的中間書寫“如同”,橫線上方和下方書寫一組具有某種關係的兩種事物。每組事物的關係是相同的,各組之間形成類比的關係。繪製橋形圖的關鍵在於,明確上下兩個事物之間的關係,繪製時要保證每一組上下兩個事物都滿足這個關係。橋形圖可以這樣閱讀:AB的關係,相當於,CD的關係(如圖53所示)。

53 橋形圖的模型

應用範圍——橋形圖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當中非常有用,它可以用來建立事物間的聯繫,介紹某種事物,探索事物的特徵,發現新規律新事物等等。科學家們在發明創造的過程中,“類比”起到很大的作用。

橋形圖的繪製步驟:

1)畫出一條條帶有曲折的的“橋”;

2)橋的中間書寫“如同”;

3)橫線上方和下方書分別寫類比的兩種事物。

例如:華沙是波蘭的首都,如同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必要時,可以在橋形圖旁邊標註AB的關係,比如上圖中,AB的首都,用來表明線上是線下的首都(如圖54所示)。

54 波蘭首都的橋形圖

採用Thinking MapsSoftware軟件中繪製兵書和作者的橋形圖(如圖55所示)。

55 兵書的橋形圖

物理學家惠更斯提出光的波動說時,藉助光的傳播現象和聲的傳播現象做了類比。因爲光如同聲一樣,具有直線傳播、反射、直射和干涉等現象,聲被證明是一種波,按照類比邏輯,光可能也是一種波,後來的實驗確實證明了光是一種波(如圖56所示)。

56 光和聲的橋形圖

讓我們將類比的難度再提高一點。類比通用可以用於經濟學領域。在經濟學領域中,科斯定理是新制度經濟學的核心理論,它包括三個,我們使用類比思維來分析科斯第一定理,另外兩個大家可以自己舉一反三。

科斯第一定理爲:在交易費用爲零的情況下,不管權利如何進行初始配置,當事人之間的談判都會導致資源配置的帕雷託最優。

科斯定理包括三個要素:產權、交易費用和資源的配置結果,這和物理學中斜面滾小球實驗,以及合外力決定成果類似。滾小球實驗中的三個要素包括:小球的初始高度、斜面的摩擦力和小球的滾動高度。合外力決定成果中包括動力、阻力和結果三要素。產權如同小球的初始高度,產權越大,資源配置結果越好,這類似於小球初始高度越高,滾動的高度也越高。交易費用類似於斜面的摩擦力,是資源配置的阻力,這個力越大,資源配置結果越不好。如果交易費用爲零,那麼就如同摩擦力爲零,小球可以滾動到原始的高度。資源配置的結果如同滾動小球向右方滾動的高度(如圖57所示)。

57 科斯定理的橋形圖

我配置了一幅圖來類比科斯定理和滾小球實驗,如果交易費用爲零,產權配置給誰都會達到帕累托最優,這就如同無論小球在哪個斜面上滾動,只要斜面的摩擦力爲零,小球向右滾動的高度是相同的。

科斯定理可以從產權和交易費用的角度解釋中國經濟取得的偉大成就,明晰產權和降低交易費用都可以促進經濟學的發展,比如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就是明晰產權,要想富先修路就是降低交易費用。

(三)八大思維圖示法和通用方法論

解決問題有兩大方法(也稱爲通用方法論),分別爲提高能力和降低難度。提高能力有廣義動量定理和系統思考兩種方法,其中系統思考包括負反饋和正反饋;降低問題難度有拆分、聯想、類比、追本溯源四種方法。八大思維圖示法可以降低問題難度,這一點可以使用通用方法論來解釋,它和通用方法論都使用了拆分、聯想和類比三種降低難度的方法。另外,圖解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右腦,使得左右腦同時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如圖58所示)。

58 八大思維圖示法和通用方法論

八大思維圖示法除了使用手繪,還可以使用Thinking MapsSoftware或者AUTOCAD進行繪製。其他思維導圖只有八大思維圖示法中的部分圖形模型,比如思維導圖軟件都有樹形圖。

同樣是針對於“曹衝稱象”的故事,思維導圖可以繪製一張漂亮的放射狀圖形,那麼八大思維圖示法會怎樣進行思考呢?我想,第一步就是拆分,看看八大思維圖示法的哪幾種適合來分析曹衝稱象,拆分本身就降低了問題的難度。比如圓圈圖,如果聯想和曹衝稱象類似的聰明故事,可能會聯想到司馬光砸缸、鑿壁借光等,也可以聯想國外類似故事。使用氣泡圖來描述曹衝稱象;使用雙氣泡圖來對比曹衝稱象和阿基米德稱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使用流程圖繪製曹衝稱象過程的每一步。如果經常使用八大思維圖示法,還會進行更深的思考。比如經常使用流程圖,就會考慮每一個流程是否可以實現,是否可以進行優化。在船舷上畫大象的喫水線這一步時,可能就會思考是在船的一邊畫線好,還是在兩邊都劃線好。

八大思維圖示法可以鍛鍊人類常用的8種思維,並且它屬於元認知,是認知的認知,對於發展思維能力有着巨大的幫助。大師一類人物不一定有非常強的記憶力,但肯定卻有非常強的思維能力。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八大思維圖示法也會風靡中國,就像在其他國家一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