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蒙學習法爲6個月可以掌握任何一門學問,它的本質是廣義動量定理。廣義動量定理通過調整力量、方向、作用點和時間來增加成果。西蒙學習法使用了降低問題難度方法中的一種:拆分。

西蒙學習法的本質

爲了形象地說明,把西蒙學習法比做一把錐子。正如居里夫人所說,“知識的專一性像錐尖,精力的集中好比是錐子的作用力,時間的連續性好比是不停頓地使錐子往前鑽進。”西蒙學習法所支配的學習活動,呈現出一種尖銳猛烈、持續不斷的態勢。

我們可以使用大衛·海勒八大思維圖示法中的類比進行圖解分析(如圖4所示)。

4 西蒙學習法和鑿石頭的類比

如果以簡筆畫來表示,那麼一塊大石頭相當於一門學問,而錐尖比作知識的專一性,精力的集中可以使用錘子打在錐尾的作用力表示,時間的連續性可以使用錘子連續往復打擊錐尾來表示,爲了更形象,增加了一個18:15的時鐘來表示連續的工作(如圖5所示)。

5 西蒙學習法示意圖

上圖也可以使用廣義動量定理Fαt=MV來分析,在廣義動量定理中,有四要素會影響成果,包括力量的大小F、方向α、作用點和時間t,改變這四者中的任意一個都可以改變成果。力量F對應於錘子的打擊力,也就是“精力的集中好比是錐子的作用力”;方向α對應於1門學問,也就是圖中的石頭;作用點對應於“專一性像錐尖”;時間t對應於“時間的連續性好比是不停頓地使錐子往前鑽進(如圖6所示)”。

6 使用廣義動量定理分析西蒙學習法

錘子的打擊力類比於能力,石塊類比於知識,錐尖類比於精力的聚焦程度,時間的連續性類比於連續學習的時間。錘子的打擊力越大,那麼石頭越容易被拆分,從而各個擊破;錐尖越尖,錐子越容易插入石頭,從而拆分石頭;時間越長,則在石頭上的鑿痕越深,越容易拆分這塊石頭。而如果方向總是改變,一會在這塊石頭鑿一下,一會而在另一塊石頭上鑿一下,就好像一會學習這種知識,一會兒又去學習另一種知識,結果哪種知識也沒學會。集中6個月的時間來攻克一門學問,這是長時間將力量集中在一個方向上,這個做法類似於亞當·斯密所說的專業化,專業化可以比多樣化增加產出。他在《國富論》中舉了生產釦針的例子,一個沒有受過專門訓練的勞動者,無論如何努力,一天也生產不了20枚釦針,但有了專業分工之後,經過前後18道工序,每人每天可以生產48000枚釦針。集中時間學習一門學問,可以減少由一種學問到另一種學問的時間損失;可以減少回憶所需時間和加快進入這門學問的速度;理解度的增加使得後期的學習速度加快。

這種“錐形學習法”的高效原理在於,連續的長時間學習本身包涵對之前學習內容的應用,這樣就省去了大量的複習時間。如果用燒水來做比喻,“錐形學習法”是連續的加熱,所以熱量散失的少;普通的間斷學習是燒一會兒就停止加熱,一段時間以後再繼續加熱,這樣許多熱量就白白散失了。兩相比較,自然是持續“加熱”效果顯著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