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覈,加大對產糧大縣的獎勵和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農業補貼政策,保障農民種糧基本收益。在韓長賦看來,保小康就是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使廣大農民同步邁入小康社會。

原標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定調2020年農業農村三大工作

(經濟觀察)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定調2020年農業農村三大工作

中新社北京12月23日電 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定調2020年農業農村三大工作

作者 王慶凱

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關鍵之年。“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做好2020年農業農村工作的關鍵何在?日前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定調三大關鍵工作。

保供給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下大力氣抓好糧食生產。穩住糧食播種面積,穩定糧食產量。加快恢復生豬生產。

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始終是“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2019年,中國糧食生產再創歷史新高,產量達13277億斤,這已是連續5年站穩1.3萬億斤臺階。70年時間,中國牢牢將飯碗端在了自己手裏。

但當前中國農業發展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豬肉供給等短板需儘快補上。用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的話說,這些年糧食雖然連年豐收,但糧食生產能力還不穩固。部分地方放鬆糧食生產的傾向有所抬頭。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覈,加大對產糧大縣的獎勵和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農業補貼政策,保障農民種糧基本收益。

做好明年“三農”工作對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具有“穩底盤”的作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向中新社記者表示,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際局勢風雲變幻,更要穩住農產品市場供給,穩住農民收入和消費市場。

韓長賦表示,2020年要着力穩政策穩面積,確保穀物面積穩定在14.2億畝以上,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要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做好防災減災,繼續調整優化結構。

保增收

保障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在增長點。

會議強調,要發展富民鄉村產業,積極鼓勵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業創新。多渠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韓長賦認爲,保增收,就是要保障農民增收勢頭不減弱、趨勢不逆轉,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增速繼續保持“兩個高於”。

2019年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0172元人民幣,增長10%。在收入增速方面繼續保持“兩個高於”,高於GDP增速和城鎮居民收入增速。

會議特別強調,要穩定農民工就業,加大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整治力度。

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劉奇則認爲,保障農民工勞有所得要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規範農民工工資管理,保障農民工與城鎮職工同工同酬;二是從嚴查處剋扣、拖欠農民工資的行爲。

“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農民務工人數和工資水平的增速都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對中新社記者表示,明年保持“兩個高於”殊爲不易。今後要開闢新收入來源,重視發揮農牧業收入的基礎作用。

脫貧攻堅

2020年是決勝脫貧攻堅之年。在韓長賦看來,保小康就是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使廣大農民同步邁入小康社會。

會議強調,要一鼓作氣、乘勢而上,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剩餘脫貧任務。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及時做好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幫扶。

“近幾年每年減貧人數都是上千萬。脫貧攻堅力度還在不斷加大,脫貧基礎也越來越穩固。”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汪三貴表示,明年應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不降低也不拔高標準,全面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板在“三農”。要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韓長賦認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是全面小康最直觀的“落差”和農民羣衆的民生痛點,2020年要加大補短板力度。啓動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以農村飲水安全、村內通組道路、動力電等爲重點,加強村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補強農村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薄弱環節。(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