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兴龙贯山草龙”,俗称“草把把龙” “草疙瘩龙”。四川泸州泸县的天兴龙贯山草龙,发端于唐朝初期,流传于泸县、富顺以及自贡等地。它是集龙舞表演、锣鼓打击为一体的传统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天兴龙贯山草龙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天兴镇民间极为盛行,它是彩龙、火龙、板凳龙等各种龙舞表演之母。

草龙表演不限场地,而且易制作、表演大众化。这种表演形式既可以为节日庆典、贺岁生日烘托气氛,又可以为丧葬殡仪、驱疫避灾、阴斋冥礼表演,极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2010年8月16日,天兴龙贯山草龙被列入泸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天兴龙贯山草龙是以龙舞表演为主,以川南民间吹打乐为主要配乐的汉民族传统舞蹈艺术形式,是一种广场表演艺术,也可以作舞台演出节目。在演出时一般有三条龙、五条龙、七条龙、九条龙等,以单数为主。每条草龙一般有二人、三人或五人参加表演,有时也可以根据场地、表演对象,选择更多的草龙和人参加表演,以烘托气氛。乐器伴奏有锣、鼓、碰铃等,以增强表演气氛,表演人数增加时,可增加其它演奏乐器。在表演中也有固定的表演套路,一般表演套路有:龙出洞、龙戏水、龙洗澡、龙过江、龙穿花、龙闹海、龙绞柱、龙摆尾、龙戏浪、龙翻身、龙脱壳、龙扭腰、龙交头、龙滚沙等16种基本套路。

天兴龙贯山草龙的主要制作材料是稻草、竹子、皮纸、颜料、红布等。其制作工艺精巧别致,多采用编、插、嵌、捆、扎、镂等技术,并对所用材料作严格的防腐、防蛀技术处理。表演服装古朴典雅,构思奇特。男女服装均按照川南民间劳动群众的生活、劳动、休闲穿着服饰设计。

为了更好地发掘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其艺术价值,当地搜集整理了天兴龙贯山草龙的草龙制作、草龙表演套路和乐器伴奏,规范了表演套路,建立了“天兴龙贯山草龙龙舞表演技艺”传习所,并举办了多期培训班,培养了梯队式传承人和表演人才。

作为天兴龙贯山草龙第六代传承人的杨书春自小受到父亲表演草龙艺术的熏陶,非常喜欢这一传统表演艺术形式。他父亲擅长草龙的制作、编排、表演、创作,练就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表演技巧,其表演形式独特,充分代表了泸县一带草龙的表演风格。近年来,杨书春除自身积极投入到草龙的表演、编排、创新外,还加大了草龙的对外宣传力度。2001年,央视少儿《3+3》节目组到天兴镇录制了天兴龙贯山草龙的编制、表演; 2006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栏目组到兆雅录制“一年又一年”节目,天兴龙贯山草龙参加表演; 2007年9月3日央视十套《探索·发现》栏目采访、录制了草龙表演,受到一致好评,为天兴龙贯山草龙走出泸县、冲出四川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泸县融媒体中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