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K 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研發的一門反坦克炮,它的出現成爲了當時納粹德國的主力反戰車武器,在法國、北非、蘇聯戰場這門炮擁有較高的出場率,不過它的名聲卻不怎麼好。在臺兒莊戰役中,這門炮着實讓日本侵略者感受到了它的威力。

  PAK 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是一門牽引炮,是萊茵金屬公司於1936年研發,並在西班牙內戰中投入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這門炮可有效的應對輕型裝甲車輛,不過在面對英國瑪蒂爾達、法國B1重型坦克以及索瑪S35坦克時,已明顯力不從心。

  雖然PAK 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在後期已經跟不上戰爭的節奏,逐漸被其他的大口徑武器所替代,可在PAK 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剛剛登入戰場時,卻受到了多個國家的關注,蘇聯甚至在它基礎上仿製了1932型45毫米坦克炮。

  在1935年時,中國與德國正處在"中的蜜月期",所以中國向德國進口了這批當時最爲精良的德式武器。在中國瞭解了此炮的特點後,次年又加大了對德式武器的進口規模,其中就包含了PAK 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在抗日戰爭爆發後,受制於同爲軸心國日本的脅迫,德國無法在出口這種武器給付中國。

  不過,從德國進口的百餘門PAK 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在臺兒莊戰役中發揮了極大的威力,給日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可以說這門炮對日軍脆皮一樣的坦克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便可輕鬆擊穿日軍坦克。其中一門炮更是連發7炮,直接擊毀了日軍的6輛坦克。

  由於PAK 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有效射程太近,必須部署在一線才能奏效,很容易被日軍遠程火炮和步兵擲彈筒壓制。不過這並不妨礙它在日軍面前成爲神一樣的存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