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五千年的歷史中,中國的先輩們取得了一項又一項驚人的成就。很多人以爲,中國的文化主要以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爲主。但事實上,中國在其他領域的成就也卓實不凡。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大家熟知的九九乘法表。

看到這,可能很多人會不由自主的笑出聲來。這九九乘法表,連小學生都會,還用你介紹?但請大家不要以現代人的眼光去看待這個東西。在13世紀之前,古巴比倫和古希臘社會,幾乎沒有人會進行大數運算。如果有人可以除以一個大數,那將會被當作數學家。而西方最早的乘法口訣表則發現在1600年前。

而中國最早的九九乘法表,在春秋戰國時期便開始廣泛流傳。像《荀子》、《管子》、《淮南子》等著作中紛紛出現了“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這樣的句子。但由於並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口訣,所以在中西方史學界很難立足。可是2002年,湖南湘西苗族裏耶秦簡的出土,爲這一事實提供了鐵證。

2002年六月份,考古隊在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的裏耶古城的1號古井中出土了36000多枚秦簡。據專家分析,這些秦簡的內容包含秦朝洞庭郡的戶口、錢糧、勞役攤派、教育、農業祭祀等方方面面,簡直就是秦朝社會的縮影。它的發現,不僅填充了人們的知識結構,而且從根本上改變了秦史的研究面貌。因此,考古界將這次考古認爲是繼秦始皇陵兵馬俑後,又一次重大的秦朝考古發現。

而專家們通過對比發現,2200年前的秦朝乘法口訣,竟然與今天的乘法口訣驚人的一致。這一發現,直接改寫了世界的數學發展史。表明,我國的九九乘法口訣,至少領先西方600多年。略微不同的是,秦朝時的九九乘法表並不是從“一一得一”開始。而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到“二半而一”結束。同時,“二半而一”還涉及到了分數運算。可見古人的運算也很超前。

除了九九乘法表外,考古學家另外一個發現就是司馬遷在史記中的錯誤。司馬遷在他所著的《史記·秦皇本紀》中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將天下分爲36郡。可是卻隻字未提裏耶秦簡中的洞庭郡。專家們通過對比秦朝的36郡發現,洞庭郡與司馬遷所著的黔中郡大致範圍相似。可見,像司馬遷這樣的史學家也避免不了失誤。裏耶秦簡的出世,讓我們對秦國的瞭解更加客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