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蘄春的這種小喫,估計很多人早已忘記味道了……

每個人兒時的記憶中

總會有一款魂牽夢繞的美食

在多少個飢餓的夢中

都把對美食的記憶化作了口水

留在了你的枕頭上

那些兒時站在家門口

翹首以盼的美食

早已隨着時間的流逝

慢慢地消失在我們的視野當中

當某天

我們想再次體驗兒時的味道時

卻發現,再也等不到

那些原先街頭巷尾

擔着籮筐、喊着口號的小販了

有多少人知道這個是什麼?

又記得它的味道呢?

“當、當、當~” “賣銬糖喲~”一個賣糖的老人,肩挑一個擔子,手裏拿着一個小鐵錘和一個小鐵刀,走街串戶吆喝着……

兒時的回憶,好像就是這麼叫賣的。每到秋收過後,他們就會來到街上,走街串戶的叫賣,可以用錢買,也可以用東西兌換。

蘄春人應該都管它叫“銬糖”,其實就是通過濃縮、扯白的麥芽糖。

銬來得傳奇,賣銬糖也頗有特色:銬糖小販都拿着一個下端鋒利的小鐵板,用小鐵錘敲打鐵板發出“叮叮鐺、叮叮鐺”的聲音招攬顧客。

說白了,銬糖就是我們對麥芽糖的愛稱,兒時的我們若聞其聲,必見其糖。

“麻糖”的民間傳說

相傳“酒聖”杜康當年在竹筒裏裝稀飯,放置7天后變成了酒,杜康十分得意,在老婆面前誇耀自已的才能。老婆不服氣:“你拿稀飯7日成酒,有什麼稀奇?看我把乾飯一日變出糖來。”

杜康不以爲然,老婆卻認起真來。她弄了些大麥來鋪在地上,清水澆溼讓其發芽後,舂碎磨成漿拌和在乾飯裏裝甕糟起來。一個對時的工夫,米飯裏果真冒出了糖水。

她再把糖水煮一陣,就成了甜甜的糖糊。杜康嚐到這麥芽做成的糖,對老婆的能耐心服口服。託杜康老婆的福,從此天下有了麥芽糖。直到,清朝道光年間一個叫李世鴻的人開始在成都製售麻糖。

大街小巷的“銬糖 “

小時候,只要聽到“叮叮噹。。。叮叮噹。。。”的聲音便會很興奮地衝出門去,順着聲音找到那個期盼已久的身影。那時對賣糖人唯一的記憶便是手裏永遠拿着鐵錘和鐵塊,肩上永遠用扁擔挑着兩個載滿我們童年幸福的籮筐。

其實這些賣糖人手裏拿着的兩個鐵疙瘩是有專業名字的——一個叫小鐵錘,另一個叫銬糖刀。就是這麼兩個不起眼的東西卻能發出我們童年最期盼的聲音;賣糖的小販不是音樂家,卻能用這兩個鐵疙瘩敲出最幸福的樂章。

那時要想得到“銬糖”有兩種辦法——第一種是拿東西換,通常是家中一些不用的破爛什麼的,或者用大米也可以;第二種則最爲簡單直接了,就是拿錢買。

那時的我們並沒有零花錢什麼的,所以每次實在饞的不行就只能拿家裏的東西去換,什麼鍋碗瓢盆啊、鞋子啊,只要肯收。不過結果必然是父母的一頓胖揍,然後下次又不長記性地拿家裏的大米去換糖。

每當看到賣糖的敲一塊銬糖,口水就多留下一點,等到所有的銬糖都拿到手上,便視若珍寶地捧在手心,用紙包着,帶回家慢慢品嚐這難得的美味。這時,到底要怎麼應對父母的責問都拋在了腦後。

“銬糖”製作

銬糖的製作工藝並不簡單,比起現在機器製作的麥芽糖來說,老一輩手藝人手工製作的銬纔是我們童年的記憶。

1

首先呢,要準備一個大鍋,用大火把吸水膨脹的大米蒸熟,然後不停地攪拌使大米均勻受熱,再用100度高溫蒸一個小時。待到大米成稀糊狀,抽火降溫至40度。

2

這時候就到了關鍵的一步了,那就是加入麥芽。曬乾水分的谷芽和大米的比例非常重要,這影響到了製成得麥芽糖的品質。

而谷芽的品質也對麥芽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加入谷芽之後便可以利用谷芽中的澱粉酶催化大米中的澱粉水解成傳說中的麥芽糖,然後發酵五至六個小時。

3

發酵後將米渣和發酵後的谷芽從中抽離出來,經過壓榨,瀝出糖汁,將糖汁重新擠回大鍋中。

4

將糖汁繼續加溫熬製,去掉多餘的水分,慢慢地便會熬成金黃色的麥芽糖,顏色金燦燦的,及其好看。這個時候掌握火候和鑑別糖的成色便成了關鍵。

5

最後一步便是拉糖了,將制好的糖漿充分暴露在空氣中,一頭固定,一頭不斷地來回拉扯,直到變成白色黏脆的糖塊爲止。

到這裏,一份完整的銬糖便算是成功了,若是家中有閒置的芝麻還可以將芝麻炒香,然後灑在上面。

如果你在大街上聽到

“叮叮噹...叮叮噹...”的聲音,

是否會買一塊銬糖回味這童年的味道呢?

信息來源:崇陽熱線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若侵權來信即刪。

本地喫喝玩樂盡在蘄春優選

客服微信:qichunfuli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合作業務:新店開業 品牌推廣 活動策劃 節點營銷

商務合作電話:186 7292 8041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