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小小的冰糕棍兒能做什麼?河北武安市71歲的張小成給出了他的答案:做成環保工藝品。

  最近,張小成火了,跟他一起火的還有他的“環保藝術品”。他堅持二十年,用被丟棄的冰糕棍做成了近60件武安古建築模型。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老人呢,記者輾轉與他取得聯繫。

  用萬根雪糕棍兒打造60餘件古建模型

  最近一組古建模型的視頻在網上火了起來,如果您要仔細看這些模型會發現竟然全是用冰糕棍製成的。這些古建模型是誰做的呢?記者輾轉聯繫上了這位巧奪天工的“大師”邯鄲武安市71歲老人張小成。

  自1998年退休後的二十年裏,張小成用近萬根冰糕棍兒“蓋房”,復原了近60件武安古建築模型。最初張小成經常到人羣密集的地方,如商場、火車站等撿冰糕棍。

  製作模型最難的就是圖紙,爲了能夠還原的更形象,他經常要走訪、查閱資料,畫出圖紙。清洗,漂白,蒸煮,消毒,晾曬等冰糕棍在搭建古建前也要經過多道工序,才能根據圖紙,將冰糕棍兒變成一座座古建築模型。

  復原古建築,用模型來傳承古文化

  通過張小成發給記者的照片看到,古建築模型涵蓋了武安市的欞星門、紫金樓、東嶽戲樓等衆多知名建築。

  之所以要做古建模型,張小成也有自己的想法,“武安有很多古建築,我就想用冰糕棍將古建做成模型,提倡環保意識,還能傳承武安文化。”

  說到丈夫用冰糕棍做古建築,張小成的妻子則用了兩個字概括“癡迷”,“經常做好飯了叫他喫飯,總是不過來一直在那做模型。”

  對此,張小成則笑着說,“有時候靈感來了,就得一氣呵成,中間有個停頓,靈感就斷了。”

  七旬老人還曾是個多面手

  在採訪中,張小成不僅對做武安古建模型癡迷,更是一個“多面手”。1967年入伍參軍的張小成在宣傳部工作,各種樂器信手拈來。“愛好挺多,但木工活兒還真沒學過,全憑我自己研究,費了很多心思。”

  如今,張小成不但將用冰糕棍做古建模型當成一種愛好,他還主動向當地博物館捐贈。目前,邯鄲市博物館收藏了張小成2件模型,武安市圖書館則收藏了13件。“既然要傳承文化,就要讓更多人知道。”

  記者聯繫到武安市圖書館的霍姓負責人,她表示,目前館內有張小成的作品13件,大體上與古建築是一樣的,“武安一些古建都沒有了,這些模型做出來,能讓後代對武安的歷史有更深刻的瞭解。”

  “來我們館內參觀的有些老人說,關於這些古建築的細節,張小成都向他們詢問過,他們也提供過一些意見與建議。”霍姓負責人,張小成在製作古建模型時,十分精心。

  對於未來,張小成則表示,他準備將武安原來13個城門裏的2個進行復原,只要自己的身體允許,他就會把這個“事業”堅持下去。

  文/河北青年報實習記者馮麗娜

  供圖/張小成

  編輯/張斯琪

  版權歸河北河青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