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林疊巘暗東西,山轉崗迴路更迷。

望與遊雲奔落日,步隨流水赴前溪。

樵歸野燒孤煙盡,牛臥春犁小麥低。

獨繞輞川圖畫裏,醉扶白叟杖青藜。

賞析

詩題中的“晚步”是理解這首詩的關鍵所在。雲門道是山陰(今浙江紹興)南若耶溪上的一段路,詩中所寫之景是詩人漫步雲門道中所見暮色籠罩下的山水景色,而處處體現着“移步換形”的特點。層林是此明彼暗,山勢是峯迴路轉,遊雲流水,樵夫耕牛,這一切都是詩人“獨繞”在如畫的山水之間所看到的。詩人在把這種景色付諸筆端時,注意點明這是“步”中所得,“山轉崗回”、“步隨”、“獨繞”等字眼,即是行動線索,頗似古文筆法,針線細密。這是宋人七律的一個特點。#詩人#輞川圖#李彌遜

層林疊巘暗東西,山轉崗迴路更迷。

望與遊雲奔落日,步隨流水赴前溪。

樵歸野燒孤煙盡,牛臥春犁小麥低。

獨繞輞川圖畫裏,醉扶白叟杖青藜。

賞析

詩題中的“晚步”是理解這首詩的關鍵所在。雲門道是山陰(今浙江紹興)南若耶溪上的一段路,詩中所寫之景是詩人漫步雲門道中所見暮色籠罩下的山水景色,而處處體現着“移步換形”的特點。層林是此明彼暗,山勢是峯迴路轉,遊雲流水,樵夫耕牛,這一切都是詩人“獨繞”在如畫的山水之間所看到的。詩人在把這種景色付諸筆端時,注意點明這是“步”中所得,“山轉崗回”、“步隨”、“獨繞”等字眼,即是行動線索,頗似古文筆法,針線細密。這是宋人七律的一個特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