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 ,又名《石頭記》《金玉緣》。此書分爲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兩種版本系統,程本爲程偉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爲脂硯齋在不同時期抄評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

《紅樓夢》新版通行本前80回據脂本匯校,後40回據程本匯校,署名“曹雪芹著,無名氏續,程偉元、高鶚整理” 。作者尚有較大爭議,自述寫作目的是爲平生所見奇女子揚名立傳。

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爲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爲視角,描繪了一批舉止見識出於鬚眉之上的閨閣佳人們的人生百態,展現了正邪兩賦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劇美,可以說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展現女性美的史詩。

“紅樓的夢,是曹雪芹家族曾經的興衰一夢,是賈府各色人等掙扎沉浮的人生一夢,其實也是作者送給我們讀者的,關於繁華與虛妄、關於追逐與失去、關於愛與恨、關於生與死的一場大夢。

曹雪芹用十年時間的執筆來緬懷他生命裏的不捨與不得不捨,他筆下的留戀和告別都是沉痛的。即使他寫這部書就已經認識到,執着於這些東西都毫無意義,人生正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既然沒有什麼捨棄不得,那麼也該是沒有什麼值得掛懷纔對,可是他就是掛懷,就是寫到它們的時候會痛。所以曹雪芹才實在是個癡人。

“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一首綿延不絕的古琴曲,生動地彈奏出那深埋在內心深處的愛恨情仇,爲我們演繹了一出別有韻味的《紅樓夢》。這也可見古琴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琴夢紅樓古琴音樂會》

全劇只用中國傳統樂器——琴、瑟、簫、笛、琵琶,配以由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先生創作的1987年版電視劇《紅樓夢》的原曲現唱,演繹琴歌的幽雅、展現中國式美感。奏樂演員、歌唱演員與文學講述者共同融合出一場炫彩夢幻的視聽盛宴。

《琴夢紅樓》琴歌藝術音樂會是以古琴領銜演奏,配以中國傳統樂器如瑟、簫、笛、琵琶,彈唱1987年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中的十二首歌曲,如廣爲傳唱的《葬花吟》《枉凝眉》等,頗爲清雅而深情。

《琴夢紅樓》帶給人的感動,不僅在於古樂器的現代重現,更讓人沉醉的在於它的演出模式。這是一種首創的立體式藝術展演,一次文學與音樂的深情對話,一場傳統與時尚的華麗交融。

在古代,這些詩詞歌賦,原本就是唱而傳之的,平時我們只在紙張上讀詩,未免缺失了多重藝術的遺憾。在今天賦予其音樂性,也是還原了文化本來的美感。

對於文化的堅守與傳播,唯有適度,方顯高明——《琴夢紅樓》,綜合了音樂、歌詠、舞蹈、文學等多種藝術形式,再配以適度的多媒體效果,很好地把《紅樓夢》直觀真切地表現給觀衆,這也是一次藝術性和時代感的結合。除了可以凸顯《紅樓夢》本身多元化、多角度的立體魅力,更可以藉此向觀衆傳遞一種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生活方式,現在的文人雖然不敢比肩古人那種“六藝皆備於我身”的自信從容,但至少可以心嚮往之地追慕學習。

《琴夢紅樓》音樂會以獨特的國藝演說形式向曹雪芹先生致敬,以深情的琴歌彈唱方式向傳世百年的經典著作致敬,以當今鮮活於舞臺的文化生命力向中國古典傳統文化致敬。

《琴夢紅樓》的琴音與書香,引領我們穿越一場跨越百年的紅樓夢境。七絃古琴與紅樓夢曲的巧妙融合,使得我們“夢裏不知身是客”,恰得“一晌貪歡”;讓我們這些“癡人”,得以隨着琴音,一同進入紅樓的夢中。

那時、那人、那景、那事,雖醒猶醉,雖琴罷仍繞樑,一朝入夢,醉夢終生。

What's Next

重現經典

琴夢紅樓

古琴音樂會

演出時間:2018年7月27日 19:00

演出地點:哈爾濱大劇院 歌劇廳

演出票價: 380/280/180/120/80/50元

古琴藝術家楊青爲紀念1987版《紅樓夢》的琴歌音樂會

以古琴的雅正之音、古樸之韻描述《紅樓夢》的詩情畫意和無限美感

融古典文學、音樂於一體,打造一場全新的《紅樓夢》盛會

領銜主演:楊青

文化講述:曹雅欣

器樂演奏:趙宇坤、王永亮、沈怡喬、楊南瀟

主唱:張依冉、梁雅、孫寧、劉智晗、倫豔豔、王珂邇

舞臺總監:唐愛超

化妝造型:李欣悅、陳紅

官方網站

http://www.hrbgtheatre.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