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維維股份:豆奶市場增量大 潛在規模達500億》來源:經濟觀察網 記者:洪宇涵。這款新品是維維股份從沖泡型豆奶到即飲型豆奶轉型的一次嘗試,它繼承了早餐產品的定位又瞄準了飲料市場。

作者 | 悠悠

來源 | 創業投資家

從碾米廠到豆奶大王,從年銷13億到炒股虧千萬,維維豆奶的跨界之路,何時開懷?

「正文」

前段時間,匯源果汁資產被凍結、老闆變“老賴”的消息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網友們擔心匯源果汁退出超市,股民們對其式微狀態則看作平常。

“豆奶大王”的艱難時刻:跨界屢戰屢敗,去年炒股還虧8600萬

▲圖源:微博

昔日“國民飲品”的沒落讓人扼腕嘆息,但尚且存活的老牌飲料,日子也沒好到哪兒去。

過去幾年,受大豆腥味的口味、產品過多侷限於早餐等因素困擾,加上龍頭公司並未在消費場景、產品功能等方面引導消費者,致使豆奶行業10%的增速慢於植物蛋白飲料整體20%的增速。

頭部豆奶玩家紛紛受挫,曾經的“豆奶大王”維維豆奶也在這場風波中,受盡“折磨”。爲彌補損失,去年,維維股份鋌而走險將希望寄託於高風險的股票市場,換回的卻是8600萬的鉅額虧損。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今年,公司業績表現也不盡人意:

四類主營產品的銷售收入在前三季紛紛下滑,導致公司前三季度扣非淨利潤直降71.91%。在短期債務與銷售收入雙重壓力之下,公司經銷商數量年內減少21.29%。

投資失敗加上銷售收入下滑,維維股份只能拆東牆補西牆,進行股份質押。

12月14日,維維股份發佈公告稱,公司股東維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二股東)已將持有的2500萬股公司股份質押給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徐州泉山支行。

如此一來,維維集團所持公司股份已累計質押2.50億股,佔其持股的九成以上。

“豆奶大王”的艱難時刻:跨界屢戰屢敗,去年炒股還虧8600萬

▲早在今年8月,維維集團就擬向新盛集團轉讓17%股份,新盛成爲第一大股東,維維集團降爲第二大股東 圖源:企查查

股份質押雖是緩兵之計,卻無法掩蓋維維股份近年來跨界收效不佳的事實。維維豆奶用27年才貼上的“豆奶大王”標籤,難道如今就要被摘下來了?

悠悠認爲,恐怕沒那麼容易。

01:維維的高光時刻:靠一杯豆奶打天下

中國豆奶業的發展已有上百年,但叩開現代豆奶工業化大門的時間卻並不早。這主要是因爲當時現磨豆奶、豆漿,保質期短、且沒有合適的包裝保障豆奶的營養與口味,所以少有品牌願意做豆奶生意。

直到1975年,維他奶通過引入瑞典利樂公司複合紙質包裝後,解決了包裝難題,豆奶產業纔算真正開啓一個現代化的”新紀元”。

90年代末期,中國經濟迅猛發展,豆奶業也隨之繁榮壯大。各大資本紛紛湧入豆奶產業,其中就有靠碾米發家的維維股份。

但彼時,豆奶界已是百花齊放。上有靠賣盒裝豆奶飲品爆發的維他奶主導產業,下有以營養和方便優勢打動家庭主婦的九陽現磨榨汁機侵蝕市場,維維若想在多元化的豆奶業分上一杯羹,那就得和他們不一樣!

1992年,一種全新形態的豆奶出現在市場上,這種外觀類似奶粉的小包裝沖泡型豆奶,一經推出便拿下70%的市場佔有率,當即成爲豆奶業的絕對龍頭。

以形態取勝的維維股份越發壯大,還成爲其所在的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稅收大戶,每年上繳的稅款佔銅山區總體稅收的一半。

成爲當紅“炸子雞”後,維維豆奶掌舵人崔桂亮並沒停下步伐去享受資產暴增的快感,爲開拓銷路,讓產品向更遙遠的市場,他打起了廣告營銷的主意。

“豆奶大王”的艱難時刻:跨界屢戰屢敗,去年炒股還虧8600萬

▲崔桂亮 圖源:網絡

這第一投,崔桂亮不敢輕舉妄動,只拿出10萬元“試水”,買斷90年代熱播電視劇《渴望》的特約播映權。沒曾想《渴望》收視暴漲,廣告語“維維豆奶,歡樂開懷”也因此響徹大江南北。

“豆奶大王”的艱難時刻:跨界屢戰屢敗,去年炒股還虧8600萬

▲視頻截圖 來源:愛奇藝

得益於廣告宣傳,1994年,維維豆奶銷售額高達5個億。

嚐到甜頭的崔桂亮,故技重施。這次,他把目光瞄準到被譽爲“中國經濟晴雨表”的央視廣告上。

同年年底,崔桂亮趕到北京梅地亞中心,在即將揭曉1995年央視黃金時段廣告投標結果前,崔桂亮在衆目睽睽之下舉起價格牌:1個億,當即拿下中央電視臺的首個“億元標王”。

藉着央視的名氣,面世僅5年的維維豆奶,豆奶粉年產量就已突破20萬噸,並創下13億元的銷售神話。

雖然在1998年遭遇金融危機,維維股份營業額猛跌9億,但仍不影響維維豆奶在接下來的7年裏,登頂市場同類產品的頭把交椅。

到2000年公司上市的時候,已是食品飲料界獨角獸的維維股份融資超過10億元,當年市值約66億元,一度被股市列爲行業典範。

但由於產品結構過於單一,維維高層開始擔憂自己是否已經摸到行業的天花板,要不要走多元化發展道路?

念頭一出,便拉響了維維股份陷入“死亡螺旋”的序曲。

02:轉型“撈金”不成,倒蝕一把米

2002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隨着國家對乳業的政策傾斜,媒體對乳製品營養的大規模宣傳以及品牌方的努力,促使我國乳業市場站在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峯尖浪口。

乳品業開始介入來自各行各業的資本大鱷,有以飼料聞名,發家於養殖業的新希望;有靠賣方便麪食品起家的康師傅、統一;更有在全球乳業市場佔有率高達15%的法國達能。

來勢洶洶的資本力量暗示着乳業的熱潮,嗅到商機的維維股份自覺乳業和自家主營業務也相關,便加入其中,欲乘風口起飛,贏得一席之地。

是年,維維股份新建牛奶品牌“天山雪”,收購新疆呼圖壁怡然乳業公司,組建新疆維維天山雪乳業有限公司;

並耗資4000餘萬在呼圖壁建下兩個可養殖上千頭牛的農場,還在該區建立鮮奶收購站。

同時,又斥資1.6億元成立西安維維乳業有限公司,收購西北規模最大的萬頭奶牛場。

憑藉品牌與資金、技術與時機優勢,強勢擴張的維維股份按理應該能掀翻整個乳業市場,但爲何賣到2015年,天山雪仍是市場上的二線品牌呢?

原來,在品牌自建道路上,維維股份犯了兩個不容忽視的錯誤。

首先是奶源的選擇,常言道:“養好牛,才能產好奶。”

建設優質奶源基地,對重資產下注的奶業玩家至關重要。然而被譽爲“黃金奶源地”的內蒙古彼時卻被“草原雙雄”蒙牛、伊利所佔據,維維股份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在新疆和西北地區安營紮寨,失去了一大核心優勢。

“豆奶大王”的艱難時刻:跨界屢戰屢敗,去年炒股還虧8600萬

其次,就是物流運輸存短板。牛奶尤其是新鮮牛奶的保質能力是產業上游的重點,當時交通並不便利,而新疆與西北地區距離東部沿海地區的龐大消費羣體又十分遙遠,維維股份要在保證產品品質的同時,支付高額的運輸成本,無疑加劇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兩大錯誤讓失去地理優勢的維維乳業在不久後,就因產能過剩,投入產出比嚴重失衡慢慢消逝在大衆視野中。

出師不利的維維股份沒有氣餒,爲貫徹走多元化道路的方針,公司在接下來的17年裏,進行了堪稱“瘋狂”的跨界探索:

2006年維維股份投資1.16億元控股雙溝酒業,3年後以3.98億元賣出,超高回報率給了維維多元化發展的底氣;

2007年維維股份依託中糧進軍房地產領域(出資4000萬元持股40%),一年後卻分道揚鑣;

2013年,維維股份宣佈擬以人民幣現金出資7650萬元收購收購湖南怡清源茶葉51%的股權,進軍茶業;

.....

此外,維維還涉足煤業、生物醫藥、飲料、食用油等多種業態,據統計,其“轉型之路”至少有7條。

到了2015年,回頭檢驗成效時,維維股份才發現,曾讓維維大撈一筆的白酒業務如今毛利率離行業50%的平均值還相差近15個點,委實難堪;

而一度認爲“有利可圖”的植物蛋白飲品毛利也只有14.46%,但彼時,植物蛋白領域的後起之秀“承德露露”,毛利率已經接近45%了!

“豆奶大王”的艱難時刻:跨界屢戰屢敗,去年炒股還虧8600萬

▲維維股份 2015年財報

高投入低收益,盲目跨界致使維維股份淨利潤逐年下滑,捨本逐末後不僅跨界“撈金”主意沒打成,連維維的“王牌業務”豆奶粉也在凌亂無序的調整中於行業之間失去了龍頭地位。

“豆奶大王”的艱難時刻:跨界屢戰屢敗,去年炒股還虧8600萬

▲圖源:東方財富網

03:維維未來,還有希望!

衰落氣息與日增強,維維股份的“豆奶大王”標籤真的要被撕得乾乾淨淨了?

正如文首所說,沒那麼簡單!

爲重整旗鼓,維維股份對企業內部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首先是剝離無關業務,迴歸主業。像礦業、地產、煤業等非主業資產,均被維維剔除。把更優質的資源與技術向豆奶業傾斜,並提供資金爲產品的全棧營銷屯糧積草。

其次是研發新品,大力營銷。2017年,維維股份加大創新力度,成功研發並上市新產品——液態豆奶

這款新品是維維股份從沖泡型豆奶到即飲型豆奶轉型的一次嘗試,它繼承了早餐產品的定位又瞄準了飲料市場。

其外包裝既有瓶裝也有罐裝,相比豆奶粉更爲便捷,可適應對包裝有特殊喜好的消費羣體,維維還邀請了“國民女神”高圓圓爲該產品代言。

另外,在今年夏天,維維推出的“冰鎮維維豆奶”,還成冷飲市場黑馬,好評如潮。

“豆奶大王”的艱難時刻:跨界屢戰屢敗,去年炒股還虧8600萬

▲圖源:維維集團官網

最後是實施同心多元化,向發家業務“糧食產業”進軍。

再拾老本行看似無奈,實爲明智之舉。糧食是關乎民生大計的特殊商品,糧食產業也是永遠的朝陽行業。

自2015年起,維維股份就正式投資糧食產業,到2018年,糧食產業已初具規模。即使毛利率不高,但在吸納新盛集團後,其強大的國資背景是利於維維得到糧油生產的優惠政策的。

“豆奶大王”的艱難時刻:跨界屢戰屢敗,去年炒股還虧8600萬

▲圖源:東方財富網

04:結語

三板斧齊下,維維股份在今年半年光食品分部,就比去年同期營收上漲7.14億元,而糧油產品在今年更是被單獨拎出,6個月主營收入就高達12.59億元。

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結局。在品牌紛紛老化的浪潮中,與時俱進是資本不變的主題。

歷經盲目跨界、投資失敗的洗禮後,悠悠衷心希望維維集團能依靠主業再創銷售佳話,“贖回”股份,重返行業第一梯隊。


作者簡介:悠悠,資深商業財經觀察員,提供深度新銳的商界觀點,關注行業投資機遇,評析經典案例與人物,爲創業者服務。轉載請聯繫原作者授權。

參考資料:

  • 《18年轉型7次:維維豆奶何時開懷?》來源:極客財經社 作者:李福來
  • 《維維豆奶:上市19年市值縮水11億,昔日央視首個標王瞄準“大糧食”能否再享“歡樂開懷”?》來源:長三角NewBrand 作者:吳澄然 高佳慧
  • 《“維維豆奶”爲何十六年原地踏步?》來源:北大縱橫 作者:北大縱橫
  • 《維維股份:失去的十六年》來源:三錢二兩 作者:三錢二兩
  • 《維維股份:豆奶市場增量大 潛在規模達500億》來源:經濟觀察網 記者:洪宇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