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整個睡眠市場正經歷一場行業小爆發,智能家居企業、助眠軟件甚至醫藥公司都在努力嘗試,而失眠者如果能找到解決睡眠障礙的某個產品,相信不會隨意更改選擇。Sleepace享睡創始人黃錦鋒在一次調研中也直言:“過去幾年間,中國人對睡眠產品的購買熱情顯著提升——2015年前後,失眠人羣願意爲睡眠產品買單的承受金額大約是幾十元,而到了2018年,這一金額躍升到將近2000元。

作者 | 悠悠

來源 | 創業投資家昨夜,你失眠了嗎?

「正文」

最近微博上有一個話題被炒的尤其火熱,叫做“失眠簽到”。

簡單來說就是有失眠困擾的人會在凌晨睡不着時,到這個話題下面發微博簽到,雖然整個活動看似“孤獨”無聊,但背後卻聚集着一個龐大的羣體。

有多大呢?在截稿前,該話題僅討論次數累計就有92.6萬次,閱讀總計10.2億次,可見受睡眠問題困擾的人數之多。

悠悠還特意觀察了下籤到人羣的留言,發現每個人的失眠原因不盡相同,有人是純粹的生理障礙,有人是憂慮過度,還有人則是“報復性熬夜”。但不論哪一種,都是每一個正處於失眠狀態下的人的真實狀態。

據中國睡眠研究會2016年發佈的一組數據顯示:中國成年人失眠率高達38.2%,超過3億中國人有睡眠障礙。

不僅失眠人數與日俱增,連“患者”羣體都越來越集中。

據《2018中國互聯網網民睡眠白皮書》顯示:失眠重度患者超六成爲90後,年齡均在25-29歲,並且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尤其是在北京的年輕人,睡得最少,平均時長不到7小時。

▲圖源:《2018中國互聯網網民睡眠白皮書》

有人說,人的一生,應該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來睡眠。

這是因爲長時間的睡眠不足不僅會讓人變醜,還會影響人的健康與智商發育,難道失眠患者們只能任其“惡化”下去?

爲解決這一障礙,許多人把目光放到了藥品以及助眠設備上,並通過線上平臺購買商品。據電商平臺數據顯示,2019年1-8月,90後購買進口助眠類商品的增幅爲118%,人數佔總消費人數比例62%,超過了其他年齡羣體的總和。

有市場的地方就難免有失序的時候,尤其是在保健品這塊。有不少失眠患者會在沒有醫師指南的情況下通過食用“褪黑素”來助眠,不過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長期大劑量服用褪黑素,會造成低體溫、釋放過多泌乳激素導致不孕。

即使道理如此,但重金買“覺”的人依然如縷不絕。01:失眠者的困擾

睡個完整的好覺,對於常常失眠的3億中國人來說實屬不易,在紀錄片《追眠記》中,便可略知一二。睡不醒

片中,失眠的人羣被細膩的編劇分爲了三大類,第一類是遍佈在全國各地的莘莘學子。

學生翟曼婷是來自河南省的高考生,她每天早上6點不到就要趕往教室,晚上12點還要挑燈夜戰,一天學習時間長達12小時以上,他們的失眠,大多源自學業的壓力。

▲圖源:《追眠記》睡不好

第二類是漂泊在職場中的打工者們,他是IT創業青年張成,爲理想事業熬下一個個寂寞的夜;

他是呼吸內科的主治醫生,爲每天要面對的100多個病人出謀劃策;

他是一年四季都在翻山越嶺的火車司機,爲養家餬口日夜兼程;

她還是一邊要照顧孩子,一邊要承擔工作壓力的年輕媽媽們。這羣人的失眠,說到底源於求而不得的生活。

▲圖源:《追眠記》睡不着

最後這一類,是失眠的常見人羣——老年人。

凌晨三點失眠,一宿只能睡兩三個小時,這是78歲鄭秀花的日常。她的失眠原因和大多數老者相似:思念孩子、害怕生病、擔憂性命。

▲圖源:《追眠記》

睡不醒、睡不好、睡不着,上至青年,下至老年,失眠因素似乎從不會因爲時間的推移而消散。但正因如此,才激活了全球上萬億市場的睡眠經濟。02:萬億級的睡眠市場據悉,全球睡眠經濟的商業規模已達到萬億以上,預計到2020年僅中國就有4000億的市場,預計到2030年,我國的睡眠產業市場容量將達到1萬億。

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容量,是因爲每個有睡眠需求的人對產品的需求又各不相同。

從2017年7月到2018年6月的線上商品銷量排行榜中就可以看出:

小到耳塞、眼罩、智能手環;大到香薰、夜燈;

外用至枕頭、足貼,內服至保健食品、褪黑素。從裏到外,消費者都摸索了遍,只爲從助眠商品中找到能讓自己睡得更好的“祕密武器”。

▲圖源:億歐

哪裏有需求哪裏就有市場,在嗅到睡眠經濟崛起的氣味後,一批批創業者和巨頭們也如洪水猛獸般“殺”了進來。助眠APP

除了上面提到的小件商品外,睡眠市場還孕育出了不少細分市場,其中就包含這幾年突然火起來的助眠APP。

以下載量上千萬的蝸牛睡眠、潮汐和小睡眠爲例,白領是他們的主要目標人羣。

三者的功能大致相似,都是通過釋放出某種聲音幫助聽衆進入睡眠狀態,這些聲音包含催眠曲、自然聲音、計時器等內容。

緊接着,是通過軟件,記錄使用者的睡眠狀態,譬如夢話、呼嚕聲等,再進而分析使用者的睡眠質量並幫助他們更好的瞭解自身的睡眠情況。

至於如何盈利,三種軟件略微不同。潮汐和小睡眠都以增值服務、會員定製服務爲主,蝸牛睡眠則在此基礎上還增設了蝸牛商城與數據整合服務,以此擴大盈利面。智能睡眠產品

早在2013年時,能記錄使用者睡眠圖譜的智能手環就已經風靡起來。發展至今,專注智能睡眠的產品更是數不勝數。

在國際上,三星、蘋果紛紛佈局,分別在2015年與2017年上架了睡眠追蹤器 SleepSense與Beddit睡眠監測器,力圖搶佔國際睡眠市場;

而在國內,先於三星與蘋果的SleepPace享睡在2011年就已涉足該領域,並靠一系列智能設備在市場上打響了名聲。

▲圖源:SleepPace享睡 官網

在2014年之後,SleepPace享睡的發展更是大受資本歡迎,獲得了各界頭部玩家的扶持。

▲SleepPace享睡融資情況 圖源:企查查

Sleepace享睡創始人黃錦鋒在一次調研中也直言:“過去幾年間,中國人對睡眠產品的購買熱情顯著提升——2015年前後,失眠人羣願意爲睡眠產品買單的承受金額大約是幾十元,而到了2018年,這一金額躍升到將近2000元。”可見助眠經濟的火爆程度。助眠類藥物、食品相結合

由於年輕人比老年人更容易受到睡眠質量影響,且藉助牀上用品與助眠商品效果又不佳,所以更願意選擇助眠類藥物。

根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聯合天貓國際發佈的《2018跨境消費新常態年輕人羣洞察報告》顯示,從2017年12月到2018年11月,褪黑素助眠軟糖成爲天貓國際90/95後最喜歡的軟糖型保健品。

此外,不少食品飲料巨頭也跟風,推出了有安神助眠的飲料。

奧利地goodnight(俗稱“晚安水”)就於2005年推出了一款助眠飲料,該款飲料溶入純天然草本精華,打着健康、安全的助眠口號在2017年衝進了國內市場;

再則是日本可口可樂,早在2016年就推出了一種功能性飲品——Glaceau Sleep Water,飲料中含有200mg的L-茶氨酸成分。

據介紹,這些成分,有睡前放鬆、起牀後緩解疲勞和睏倦感的功效。

而在國內市場,旺旺、蒙牛、君樂寶也加入其中。

並於去年分別推出了“旺旺夢夢水”、蒙牛“晚上好”與“睡前一小時”飲品,欲瓜分睡眠市場的萬億大蛋糕。

03: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失眠人羣帶動睡眠經濟迅猛發展,風口之下有人深挖消費者需求潛心研發產品,就有人爲賺快錢,嘗試各種尚未成熟的項目,甚至不惜在灰色地帶遊走一番。

2017年年中,在北京、上海、四川等多地出現了一種名爲“共享睡眠艙”的新事物。

這種共享式的睡眠艙由傳統酒店“變種”而來,但無需押金、沒有額外計費還不用登記身份證,用手機掃碼一下即可入住,最低6元/半小時。

靠着簡單的操作模式與低廉的價格吸引了大量的消費者,但隨之而來的還有這個新產物所蘊藏的運營隱患。

一方面在當時,其實多數共享睡眠艙的衛生並未達標。

雖然商家會在使用者離開後進行紫外線消毒,並會定期除蟎、清晰牀墊,但如此簡易的處理方式,並不能保證共享睡眠艙的衛生絕對乾淨。

何況,有不少心急的商家在還沒拿到“從事賓館業態的從業資格證”的情況下,就將睡眠艙商業化,其公共設施的衛生問題更是無法保障;

另一方面由於共享睡眠艙是一個十分密閉的空間,而內部又配置了USB接口、充電口、免費WIFI等電子設備,加上睡眠艙的製作材料屬於可燃材質,一旦發生火災,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還沒等共享睡眠艙遍地開花,就被多地的監管部門緊急叫停。

未火先夭折,只是睡眠經濟下衆多案例的“反面教材”之一,就像文首提到的過度食用褪黑素的弊端也是市場亂象的產物。

但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失眠者願意鋌而走險,以身試藥。畢竟,如果真能在混沌的市場中花錢買到“覺”睡,也不失爲一妙計。04:結語

如今,整個睡眠市場正經歷一場行業小爆發,智能家居企業、助眠軟件甚至醫藥公司都在努力嘗試,而失眠者如果能找到解決睡眠障礙的某個產品,相信不會隨意更改選擇。

因此,在這個產品忠誠度極高而增長速度又有限的目標羣體中,究竟誰能率先攻下一城,拿下助眠戰場的“首勝”?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簡介:悠悠,資深商業財經觀察員,提供深度新銳的商界觀點,關注行業投資機遇,評析經典案例與人物,爲創業者服務。轉載請聯繫原作者授權。

參考資料:

《國民大數據丨2019年國民睡眠質量和助眠需求調研報告 》來源:獵豹用戶研究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