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諸多問題的答案,要從拼多多的創始人黃崢說起。▲圖源:拼多多官網。

作者 | 月島主

來源 | 創業投資家

拼多多的火爆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經久不衰,讓我們拭目以待。

「正文」

在不久前過去的雙十一購物節中,拼多多的操作可謂秀翻全場。

不僅發動百億補貼大戰,引爆了朋友圈拼多多鏈接轟炸,更是用一招“天天領現金”,簡單粗暴給每一位用戶發現金紅包,真金白銀的刺激讓補貼活動達到了高潮。

自活動開展以來,學生時代暗戀的女神,八竿子打不着的親戚,駕校練車時的教練,工作中有過一面之緣的乙方,儘管你以爲這輩子與他們都後會無期,也不妨礙他們現在突然噓寒問暖,突然話鋒一轉請求你幫忙點一下拼多多鏈接。

拼多多此次活動影響之大,可見一斑。

正面對決淘寶京東,拼多多的極限到底在哪?

▲圖源:新浪微博

拼多多百億補貼的戰果是可喜的,根據第三季度財報來看,拼多多平均月活數爲4.296億,同比增長85%。

環比上一季度淨增5310萬,創上市以來單季度最大增長。

在雙十一中,拼多多也盡顯黑馬本色,售額達到250億元,同比增長166%,市場份額由去年的3%翻倍達到6%,一舉成爲第三大電商平臺(GMV視角)。

然而另一方面,瘋狂補貼的同時給拼多多帶來了巨大經濟壓力,去年拼多多全年平臺經營虧損爲39.583億元,今年依然沒能逆轉局勢,僅第三季度平臺經營虧損就達21.235億元。

正面對決淘寶京東,拼多多的極限到底在哪?

▲圖源:星圖數據,智氪研究院

儘管虧損如此之大,拼多多卻表示百億補貼政策將依然繼續,人們不禁產生疑問,拼多多的底氣究竟來自哪裏,他們下一步又將何去何從?

這個2015年才成立,是非纏身,飽受爭議的電商平臺,真的可以扭轉乾坤,走向輝煌麼?

諸多問題的答案,要從拼多多的創始人黃崢說起。

01:一次網絡聊天引發的奇緣

2002年,浙大計算機系的高材生黃崢正在網上衝浪,他平時的興趣愛好就是在計算機論壇中發表一些專業文章,替人解決技術問題。

由於技術水平過硬,黃崢在網絡上也算小有名氣,慕名前來求助的人有不少,這回也不例外,某網友特意聯繫黃崢,請教一個技術問題。

這對於黃崢來說只是一次再普通不過的基本操作,他盡心盡力地替網友解決了難題,卻未曾想到網絡另一端的那個人,將會是他開啓嶄新人生的鑰匙。

這個網友就是丁磊,網易的創始人。

與丁磊的相識,讓黃崢的人生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見識到了不一樣的世界。丁磊欣賞黃崢的認真與努力,將自己的投資人介紹給了他。

黃崢也由此遇見了他一生的貴人——“小霸王學習機”和“步步高”的創始人段永平。

段永平比黃崢大19歲,人生閱歷豐富,可以說是黃崢的人生導師,教會了他許多做人與做事的道理,也讓自主創業的種子在黃崢心中生根發芽。

碩士生畢業後,在段永平的建議下,黃崢選擇了Google作爲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站。在Google的三年間,黃崢積累了大量社會經驗與人脈資源,爲他以後創業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正面對決淘寶京東,拼多多的極限到底在哪?

▲圖源:網絡

更爲奇妙的一次經歷在2016年,段永平花62萬美元拍下了與股神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他可以帶一人同行,而那個人正是黃崢。

與金融界大佬的交流,讓黃崢受益匪淺,也增加了他的創業信心。

2007年開始,黃崢離開Google,開啓了自己的創業之路。黃崢涉及的領域很廣,先後創辦了手機電商、電商代運營和遊戲公司。

直到2015年9月,黃崢在其遊戲公司內部孵化了拼多多這樣一家專注於C2B拼團的第三方社交電商平臺。

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黃崢終於找到了互聯網時代最適合自己的方向:電商。

正面對決淘寶京東,拼多多的極限到底在哪?

▲圖源:拼多多官網

02:拼多多一飛沖天

說起拼多多的發展經歷,只能用神奇二字來形容。

我們簡述一下其過程:

2015年9月,拼多多微信公衆號上線,兩週後粉絲破百萬。

2016年2月,拼多多單月成交額破1000萬,付費用戶突破2000萬。

2016年7月,拼多多用戶量突破1億,獲得B輪1.1億美元融資,IDG資本、騰訊、高榕資本領投。

2016年9月,拼多多和拼好貨合併,用戶破億。

2016年11月,日均訂單超過200萬,單日流水破2億。

2017年10月,拼多多近1個月長期佔據iOS總榜及購物類第一名。

2018年7月26日,用戶破3億,登陸納斯達克上市。

短短三年時間,拼多多完成了用戶破億,流水破億,敲鐘上市等壯舉。

比起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巨頭歷經十餘年漫長歲月的考驗才成功上市,拼多多的速度堪稱洪水猛獸,兇猛異常。

正面對決淘寶京東,拼多多的極限到底在哪?

▲圖源:網絡

拼多多的崛起不是偶然,他們抓住了這個時代的天時地利人和。

首先招攬商家上,拼多多知道自身還難以與電商巨頭正面抗衡,所以他們借淘寶流量飽和,開店要求變高的機會,吸收了大批淘寶外溢商家。

儘管這些商家和其所銷售的產品定位都相對低端,但這正是拼多多所認準的突破口。

拼多多避開了電商巨頭們的鋒芒,另闢蹊徑,抓住了下沉市場和低消人羣這個廣闊市場,隨着經濟消費水平不斷提高,三四線城市的網購需求也大幅增長,用價格低廉的小商品在這片藍海闖出一片天地,無疑是一條正確的道路。

另一方面,拼多多的營銷模式也是崛起的關鍵所在。拼團湊單,享受折扣,拼多多給網上購物多加了一層社交體驗。

不同於其他平臺上購買商品都是人找貨,拼多多的分享拼團模式做到了讓貨去找人。

儘管很多人討厭拼多多在微信上的狂轟亂炸的營銷方式,但當親朋好友的鏈接發來時,礙於情面也會幫忙點一下,然而一點開,說不定就是真香定律。

這種病毒式傳播,我們稱之爲社交裂變。爲何會產生這種現象?

從本質來說是利益驅動。

從用戶角度而言,在傳播過程中可以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

從品牌角度而言,可以極大地降低獲客和推廣的成本。所以供求雙方都有動力。

如果再加上產品禮包本身足夠優秀具有吸引力,就可以輕鬆形成裂變的效應。

具體到拼多多的實例,最初發出了拼團鏈接的只是很小一部分人,而商品的優惠信息在分享的過程中傳遞,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人點開鏈接,對商品感興趣,被優惠折扣所吸引,拼團成功率大大提升。

最後則是客觀環境下,騰訊投資入股,給予拼多多在流量上極大的幫助,再加上微信流量崛起,其生態圈對於拼多多的扶持,更是讓拼多多獲得了得天獨厚的社交優勢。

在這些強有力的基礎上,拼多多迅速崛起,今年掀起的百億補貼大戰,更是讓拼多多速度達到了一個極致,根據拼多多Q3季度財報顯示:

在用戶數上,拼多多同比大增39%,拼多多平臺年活躍買家數達5.363億,較去年同期3.855億淨增1.508億。

僅次於阿里的6.93億,已將京東的3.344億遠遠甩在身後。

超越京東,直追阿里,拼多多現在已然是電商巨頭。

正面對決淘寶京東,拼多多的極限到底在哪?

▲圖源:海豚智庫

03:隱患一直存在

當然,自拼多多上線至今,爭議和質疑聲便一直伴隨在其左右。

首當其衝的便是產品質量問題,由於拼多多准入門檻較低,導致商家質量參差不齊,山寨假貨氾濫,法律起訴與有關部門約談不斷。

假貨氾濫對於電商平臺的口碑打擊非常之大,儘管拼多多當年以海納百川的態度吸收各種商家完成了野蠻生長,但如今平臺到了一個新高度,有千萬雙眼睛聚焦,直面阿里京東等巨頭包圍,要想實現真正蛻變,往長遠發展,打假刻不容緩。

不可否認拼多多在打假方面已經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制定了嚴苛的售假懲罰措施,強制關閉售假店鋪,扶植中小企業新品牌入駐平臺等措施。

但電商平臺打假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難再堅持。處在風口浪尖上拼多多雖然做出了緊急應對,但日後風波過去,是否有長遠的品牌產品規劃纔是關鍵。

正面對決淘寶京東,拼多多的極限到底在哪?

其次,營銷費用居高不下對於拼多多來說也是一大隱患。拼多多第三季度總經營費用爲84.726億元,對比去年同期爲38.672億元,經營費用增加了119.09%。

百億補貼雖然爲拼多多在挖掘新用戶,鞏固老用戶上做出了貢獻,但也再一次讓拼多多盈利期待落空。

當然,拼多多新用戶與營收增長始終保持在高速狀態,在這種局面下,如何更大程度地挖掘用戶消費水平,留住用戶,早日實現盈利目的,是拼多多下一步要思考的重點。

最後,拼多多的崛起離不開微信的扶持,微信小程序與拼團鏈接羣發依然是拼多多擴張最主要的手段。

但這同時也暴露了一個問題:拼多多過於依賴微信。今年10月微信就曾清理過一次外部鏈接,拼多多的拼團鏈接也不幸“陣亡”。

這也給拼多多敲響了警鐘,拓展微信以外的傳播渠道與引流入口,讓拼多多更加獨立自主,在電商大戰中才更有競爭力。

據11月25日最新消息稱亞馬遜表示將在中國電商交易平臺拼多多上開設一家“快閃”店,該商店將在12月底前運營,提供來自海外的約1000種商品。

這是一個好的跡象,表明拼多多在積極尋求更多外界合作機會。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拼多多的火爆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經久不衰,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簡介:月島主,博古通今的財經達人,探索品牌背後的故事,解讀行業崛起的奧祕。

  • 粥左羅:《拼多多創始人黃崢:身價百億美金的80後,野心是做下一個阿里》
  • 李玲,虎嗅APP:《三季度淨虧23億,黃崢說“百億補貼”將繼續》
  • 36氪:《拼多多勢頭正猛,京東卻扳回一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