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電商平臺直接有了“圈子”,把買家們變成了種草達人,通過買家本身的好友圈,無疑是把某款商品的受衆範圍直接擴大,人們接收吸取信息的效率變高,直接就能在平臺上進行購買,促成交易的完成。更早把私域流量玩的風生水起的,我們可以看到微商大軍的崛起,他們通過社交平臺進行營銷、賣貨,隨處可見的是他們在自己的主頁當中,宣傳自己代理的產品,一句“入行三月,就能喜提XXX“滾滾而來。

作者 | 木易

來源 | 微信公衆號 互聯網頭條

朋友多,走四方。

人在江湖飄,少不了朋友的互相幫助。用潮流點話來說,也就是“朋友圈”發揮了巨大魅力。

而目前放眼整個互聯網江湖,不少巨頭都盯上了你的“朋友圈”。

「正文」

01:釘釘真的出了“圈子

繼小學生打出一星評論和“在線求饒歌”後,釘釘又放出大招。

就在2月25日,釘釘5.0新品見面會上,釘釘正式推出了一個名叫”圈子“的新功能,定位在於實現高效的私域流量運營。

釘釘、拼多多都盯上了你的“朋友圈”:2020年,一場私域流量之爭

何爲私域流量?

這個名字遠沒有在線辦公,刷臉打卡來得接地氣,其實只要稍微探尋”圈子“的作用,就能知道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操作。

目前,在釘釘主頁當中,通過“發現”按鈕進入,就能看見“圈子”的身影。

具體可以分爲內部圈、在線教學圈、商業交流圈、社羣運營圈四大類,每類不同的圈子針對不同的主題,用戶可以在圈子裏討論、直播、發佈話題等。

釘釘、拼多多都盯上了你的“朋友圈”:2020年,一場私域流量之爭

簡單理解,就像是創立了一個討論組,把天南地北的人都聚集到了一起討論。

當然,大家也別小看了這個小小的功能,“圈子”的實質是把有相同目的、需求的人都聚集到了一起,把原本認識的或者不認識的人,實現了資源共享。

比如,有人喜食螺螄粉,創建了一個“圈子”,利用自身人脈把朋友拉進來,朋友又通過自身人脈進行拉新。

最終形成了一個螺螄粉愛好者羣體,人們不僅可以討論,還能組隊買螺螄粉。

尤其釘釘作爲一個面向B端的APP,意味着圈子會出現很多公司,具體可以包括經銷商、賣家等,無形之中,獲取這些資源不費吹灰之力,幫助用戶和他們打成一片,又或者是商家之間的合作,以最便捷的方式實現溝通與交流。

在互聯網紅利越發昂貴的大背景下,無疑是一箭雙鵰的操作。

而回歸到社交屬性來看,對於我們個人用戶來說,則是擴大了自己的人脈圈子。

原本釘釘僅是作爲一個辦公軟件,交流對象大多爲了公司同事。

但是當有了”圈子“之後,交友範圍無疑是擴大了,一羣志同道合的盆友可以在工作之餘,妙語如珠。

無獨有偶,除了釘釘之外,隔壁電商賽道的拼多多,也有相同的動作。

02:我有“拼小圈”

拼多多果然是要把拼團模式玩到底,即便是在”圈子“當中,也隨處可見拼團的身影。

如果你是一枚拼多多的資深老粉,這段時間打開其APP,一定看到了會有一個“拼小圈”的彈窗出現在主頁。

這其實正是拼多多對於私域流量的探索。

釘釘、拼多多都盯上了你的“朋友圈”:2020年,一場私域流量之爭

區別於拼多多是搞出各種主題的圈子,拼多多本身是電商平臺,直接就是圍繞着用戶買東西入手。

即用戶在開啓拼小圈功能之後,以前或者後續購購買到的東西,連帶着評論,都會同步到了圈子當中,具體採用信息流的形式。

只要是有人看上了你買過的商品,便可直接發起拼團。

當然,在權限面前,拼小圈也築起了銅牆鐵壁,陌生人並不能窺探你的圈子,大家需要互相加好友,才能看到對方的圈子。

也許有人會說,那我買了成人用品、女性用品等如此隱私的物品,也被展示出來怎麼辦?

拼多多給出的做法是敏感商品不會展示。

釘釘、拼多多都盯上了你的“朋友圈”:2020年,一場私域流量之爭

同時,用戶不想展示的商品,也可自行刪除。

比如,不想讓好友看到,自己買了氣味難聞的大榴蓮,刪就好!

說到底,這更像是電商版的朋友圈,和微信的朋友圈十分相似,平常心情好與壞,都會發上一條動態,只有自己的好友看到。

儘管這是很多人的常規操作,但從電商的角度去看,卻是大有妙用。

目前大家買東西,除了自己搜素,最常見的就是李佳琦們的直播帶貨,再有就是朋友間的互相種草。

由於朋友一般都是現實生活中認識的人,所以所推薦的商品當中,一般都是自己使用過,同時用戶在心裏上也能更容易接受。

而電商平臺直接有了“圈子”,把買家們變成了種草達人,通過買家本身的好友圈,無疑是把某款商品的受衆範圍直接擴大,人們接收吸取信息的效率變高,直接就能在平臺上進行購買,促成交易的完成。

一句話概括,就是通過你的好友圈,進行新一輪賣貨。

釘釘、拼多多都盯上了你的“朋友圈”:2020年,一場私域流量之爭

03:被忽略的寶地

無論是釘釘還是拼多多,其實釋放的都是向私域流量進攻的信號。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釋,私域流量其實是相對於公域流量來說,關鍵在於這是人們自己掌握的流量,並且存在免費、容易觸達、反覆使用的特性。

這也是爲何我們的朋友圈、人脈資源劃爲私域流量當中。

就個體來看,我們這些人脈資源只能服務我們自己。但積土成山,當成千上萬的”朋友圈“們聚集在一起,無疑是龍捲風般的威力。

更早把私域流量玩的風生水起的,我們可以看到微商大軍的崛起,他們通過社交平臺進行營銷、賣貨,隨處可見的是他們在自己的主頁當中,宣傳自己代理的產品,一句“入行三月,就能喜提XXX“滾滾而來。

有人嚮往,有人嗤之以鼻。儘管有誇張的成分,但微商這些年的成績,無疑是印證了私域流量的巨大作用。

比如,張庭夫婦靠着微商的面膜生意,年繳稅21億直接秒殺多少企業。再到娃哈哈、蒙牛等知名企業,都加入到了微商大軍當中。

而在此次疫情期間,私域流量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

衆所周知,由於大家都足不出戶,不可避免的是線下店受到衝擊。

面對客流量的流失,和房租成本、人工成本依然存在,商家們肯定不會坐以待斃,肉眼可見的是商家們把目光放到線上。

除了常見的通過電商平臺、直播平臺賣貨之外,就是玩轉私域流量。

以安踏爲例,在2月1日開始就啓動了一個 “全員零售”項目,員工們都在自己的朋友圈開啓賣貨的模式,大家齊齊上陣的成果,就是1月份電商業務超額完成目標,2月銷售也有望達成預期。

釘釘、拼多多都盯上了你的“朋友圈”:2020年,一場私域流量之爭

由此可見,不管是在平常還是在疫情當中,私域流量的作用都不可小覷。

尤其是在當下紅利見頂、獲客成本高昂的情況下,從私域入手,獲取簡直不費吹灰之力。

畢竟當下是“得流量者得天下”。

未來,誰能更好的玩轉私域流量,或許更容易立於不敗之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