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古詩說出了讀書的深味和真趣。

書,保存着古往今來最優秀人物的智慧、才情和精神,讀書,就是在有限的生命裏與無限的歷史和人類精神進行交流和對話,千萬年的陽光自書中湧出,灌注此刻的某一顆靈魂,詩書入胸,情懷湛然,氣度高華。

古人把讀書作爲“悟道”“修行”“養心”的途徑和方式,作爲薰陶情操、提升性靈的一種精神修煉。不是爲求勢利而讀書,恰恰是爲了去勢利心而讀書,是爲了參悟天地精神、修養人生大道而讀書,這樣讀書,纔會讀出真人、高士,讀出大智慧,讀出高格調。

書有層次,不入流的書不能算是書。即使入流的書,也有不同的品位,人生苦短,書海無邊,我們只能儘量選那些不朽的經典、上乘的好書作爲自己的精神食糧。

書有層次,讀書也有不同的層次:有爲求實用,有爲滿足好奇心,也有爲了求得精神的昇華和生命的充實。當然這三種層次也常常是兼而有之的。

比如,爲了防治感冒而讀一本醫書;讀菜譜以改善飲食;讀金融類書籍以瞭解貨幣戰爭的黑幕,瞭解資本的運作祕密,也藉此提高自己的投資能力;想了解天文學的新進展而讀一本有關恆星演化的天文書;更多的時候,爲靈魂的需要而讀書,爲靈魂尋找源泉,爲精神尋找通道,在喧囂紛繁無序的生存之上,爲生命尋找到一種內在的秩序和清潔的空間,這樣,才能把那顆漂泊、慌亂的靈魂安頓下來,使之產生定力,增長智慧。

讀書的人除了生活在“當下”的世界,他的內心裏還有另外一個更加深邃遼闊的精神世界,那是由古今中外的聖賢、哲人、藝術家構築的無限豐富的“內宇宙”。

他穿着現代的時裝,呼吸着城市的空氣,而神思卻可以追溯遠古,重返盛唐,看見陶淵明的悠然南山,聽到李白在月光下的詠歎,感受到杜甫“茅屋爲秋風所破”的蒼涼心境,觸到李清照“梧桐更兼細雨”的黃昏秋意……

他不僅佔有當下這一小段時間,他通過讀書,可以和更久遠的、已經流逝了的時間建立聯繫,把人類數千年數萬年的生命時空納入個體的生命時空中,這樣,他生命體驗的密度、深度、高度和強度就無限地增加了,他在一生裏度過了十次、百次、上千次人生。

讀書人常常給人以“出世”之感,他並非是辭別了此世,而是以此世的心胸接納了“往世”的記憶和精神,並鑄成深邃的情懷和目光,審視現世,參與人生,激濁揚清,棄黑守白。

我們居所的空氣混濁了,有空氣淨化器來對付,房間乾燥了,有空氣加溼器來調節。那麼靈魂呢?精神呢?它們帶了病毒怎麼辦?它們乾燥、荒蕪、龜裂了怎麼辦?沒有一種高科技能解決靈魂的問題。

唯有書。好書是靈魂的解毒劑、滋補劑,是情感發育的維生素和蛋白質,是精神昇華的飛行器和登天梯,是滋養心靈的糧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