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咱們首都市民的“菜籃子”又豐富啦~

  初冬時節,北京的最低氣溫已經降至冰點,連抗凍的蘿蔔、白菜都已採收,但是在通州區於家務鄉西垡村永盛園蔬菜種植基地的菜田裏仍是一片綠油油。今年,由市葉類蔬菜創新團隊從歐洲引進的耐寒生菜新品種阿波羅綠在本市首次種植。

  

  

  5年來團隊以生菜、芹菜、快菜、油菜、菠菜等5種葉菜爲重點,開展了蔬菜品種選育與繁育、栽培與設施設備、病蟲害防控、農產品安全與加工流通關鍵技術、互聯網+蔬菜產業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推廣示範工作。其中,選育葉菜新品種34個,包括7個快菜品種、10個油菜品種、8個散葉生菜品種、4個結球生菜品種、2個芹菜品種和3個菠菜品種。

  特寫

  

  

  這裏要特別說明一下

  選育的油菜、生菜、快菜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特別是“京研紫快菜”爲全國首個紫色快菜品種;選育的3個菠菜品種解決了菠菜易抽薹、不耐寒和適應性差問題,大大縮短生長週期,且產品澀味較淡,細嫩爽口,商品性好;選育的芹菜品種突破越夏栽培難關,填補夏淡芹菜供應的市場空白。

  葉菜創新團隊崗位專家這樣說

  ↓↓↓

  團隊選育推廣的耐寒蔬菜品種包括北生4號、農大菠菜1號、京綠2號、粉蓮1號、新紫冠等25個品種。其中,首次“落戶”北京的阿波羅綠生菜的採收期較普通露地蔬菜可延後半個月,每茬畝產量可達2噸,比普通散葉生菜增產30%左右。

  配套選育推廣的葉菜

  還開展了4項節水栽培技術

  平均每畝可節水52立方米、節肥4.8公斤,對實現化肥零增長有很好的推動作用。同時,團隊將5種主栽葉菜摸索出10個以上高效種植茬口組合,建立了高產優質栽培技術模式7套,研發新型栽培技術11項,配套技術集成,在6個區推廣應用,年均畝收益達3.2萬元,畝增收35%。

  贊一個

  

  來源:京郊日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