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在做什麼呀?

  在家,全職媽媽。

  問了圈身邊做全職媽媽的寶媽,當聊到這個話題時得到的反饋基本分爲兩種。

  第一種「哎呀太爽了吧不用上班!」,第二種 「那太可惜了,你這麼高的學歷在家做保姆。」

  做了全職媽媽以後,真的就意味着江湖再見犧牲自我嗎?

  今天我們請瞿佳立老師(貝媽)來講一講她的故事,不管你是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這篇文章也許都可以給你些啓發。

  從公司離職搖身一變成全職媽媽的第 128 個夜晚。

  我和娃他爸躺在牀上背對背結束了一輪敵我均衡的爭吵。只是很小的瑣事,卻在那個當下觸了我的爆發點。生氣委屈加煩躁。

  我背對着他喊:「你變了,你不像以前那麼關心我了,我每天帶娃放棄工作做出的犧牲你看不到嗎?!」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創意

  黑暗中娃他爸的聲音裏帶着連續開了一天會的疲憊沙啞。他坐起身,又沉默了好一會兒(大概是在組織最無懈可擊的措辭),然後和我說:

  我從來都是一樣,甚至比以前更關心你的感受,可是我認爲你現在內心的不快樂根源不是我,而是你自己。

  你現在帶娃辛苦我都看得到,不過正因爲我瞭解你,我知道你是那種需要在挑戰中才能獲得快樂的人。

  所以,那些你曾經說過想要去做的事情,爲什麼只是停留在想而不去試試看呢?

  喂喂喂,我現在還哪裏有時間做別的事啊!現在明明在說你幹嘛扯到我?!內心把娃他爸狠狠 KO 了一頓,但……

  很不想承認,確實戳到了我的痛處。

  我一直把自己隱藏在內心深處不願意突破自己舒適圈的小空間裏。「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我又怎會不知道,埋怨不能帶來改變,只能灰暗生活的色彩。

  內心真正的快樂不該來自他人的傳輸,而是自我的認可接納。

  但是在日復一日圍着娃轉的重複生活裏,和外界的鏈接感越來越弱,那種通過努力達成目標提升自己的滿足感似乎很久都沒有體會到了。

  是的,這種感覺真的很糟糕,想要重新快樂我必須做點什麼。

  我是真的一點時間也擠不出來了嗎?

  好像也並不。

  從那個晚上開始的接下來一年裏, 我開始發奮圖強, 每週末我堅持去華師大上課備考。哺乳期的我吸奶器隨身帶,一堂課結束趕緊衝到附近商場母嬰室擠奶。

  最終我成功通過筆試面試拿到了幼兒教師資格證。與此同時,我開始了公衆號,這是育兒學習和自我積累的輸出。因爲時間少得可憐,所以我起得更早睡得更晚。

  再後來,我又擠出時間上線了親子閱讀課,公衆號也被更多媽媽關注。

  全職媽媽生活持續了一年半,隨後便告一段落,新的挑戰開始。我開始了自己託班的運營,將之前兒童早期教育方面的學習實踐到一線。

  一直有收到媽媽留言:

  貝媽,我和你一樣也曾在國外留學外企工作。現在成了全職媽媽,對未來有些迷茫。

  一路走來我切身體會到,無論選擇職場還是家庭,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一錘定音的,不需要放到硬幣的兩面。

  只要內心一直對自我有要求並付諸實踐,所有的選擇都是暫時的。很多事情之間都是有相通性的,所有的經歷都不會浪費。

  就像我會把之前外企工作習慣應用到育兒中來,更科學地管理時間,給自己訂下階段性的 KPI。後來,我又把全職媽媽期間積累的育兒經驗積累運用到託班管理中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