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歡中醫、文化、健康、養生,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這裏有趣,不簡單。

小雪前後,地上不再有雨,陰氣過重而使雨落到地面上不再是水,而成爲雪。陰氣還沒有大雪時候的重,所以,只會是少量的雪。

此時,已有部分地區降下今冬的第一場小雪,雪量的大小取決於冷暖氣流對抗的強弱,很少有鵝毛大雪。那是隆冬的事。陰氣重如何順勢養陰呢?

1 物 候 與 養 生

1、物候

我國古代將小雪分爲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由於天空中的陽氣上升,地中的陰氣下降,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所以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

陰氣重適宜早睡養陰。帝都的街上,地鐵口、停車場、街邊,凡是容易積水的地方,早上10點之前去看,會有一片薄冰,這就是地上的陰氣重,很涼很涼了,水凝結成冰。又不是很厚,薄薄一層冰霜。人這個時候要保暖爲要,羽絨服,棉服穿上,保護陽氣,防止受涼感冒。

2、養生

小雪節氣,還有一件事希望大家重視,就是早睡覺。不要熬夜。早睡覺就是養陰,應了秋冬養陰的道理。

冬天天黑的早,這也是陰氣重的一個表現,提醒大家該早睡了,9點半左右最好進入睡覺模式,養養氣血,中醫認爲,氣屬陽的範疇,血屬陰的範疇。

所以,什麼感恩節、聖誕節、新年大派對,凡是過了十點半的,請說再見。對於養生來說,實在是有點損傷身體了。另外,陽氣從陰中來,睡好了覺,養好了血,氣就可以穩固,氣血足也不容易感冒。

問題來了,很多人有失眠的問題,睡不好覺,第二天沒有精神,白天犯困容易打盹。如何改善血虛失眠呢?

2 冬季養陰,補血安眠

1、冬季宜養陰補血,能專入陰經者爲佳

如果血虛會出現什麼症狀呢?表現爲不耐勞作、面色無華、蒼白、健忘、失眠、舌淡、脈細。

小雪節氣如何補血呢?當選龍眼肉進補。補血藥很少,桂圓是補血藥中,只入手少陰心經和足太陰脾經的,這兩條經脈都屬於陰經。非常適合陰氣較重的小雪節氣前後服用,有利於補血滋陰,有助安神睡眠。

2、桂圓,專入陰經的最佳補血藥

我們談談手少陰心經和足太陰脾經。足太陰脾經從腳到胸,與手少陰心經相接。手少陰心經從胸到手,到小拇指末端。

● 足太陰脾經

主要治療脾胃病、婦科病、前陰病等。與失眠多夢,睡不安穩有關的穴位有,起始穴隱白,絡穴、八脈交會穴公孫,肝脾腎三經交會穴三陰交,三個穴位。

絡穴,有聯絡、散佈的意思。十二經的絡脈表裏相通,各有1個絡穴,位於四肢肘膝關節以下。加上任脈絡穴鳩尾位於腹,督脈絡穴長強位於尾骶,脾之大絡大包穴位於胸脅,合稱十五絡穴。

八脈交會穴是指,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脈氣相通的八個穴位。主治奇經病症,這些穴位都位於腕踝部的上下。

● 手少陰心經

主要治療心、胸、神志病等。與失眠多夢,睡不安穩有關的穴位有,腧穴、原穴神門。

別小看只有一個穴位,這個穴位是手少陰心經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本原、原氣之意,是十二經的根本。

每條十二經脈上都有一個原穴,一共有十二個原穴。所以,神門是能從根本上改善失眠的一個穴位,很是厲害。

3、補陰養血的路上桂圓需要得力夥伴

桂圓,即龍眼肉。性味歸經:甘、溫。歸心、脾經。功效:補益心脾,養血安神。

《藥品化義》:桂圓,大補陰血,凡上部失血之後,入歸脾湯同蓮肉、芡實以補脾陰,使脾旺統血歸經。如神思勞倦,心經血少,以此助生地、麥冬補養心血。又筋骨過勞,肝臟空虛,以此佐熟地、當歸,滋補肝血。

用於心脾虛損,氣血不足的心悸、失眠、健忘。性質平和的滋補良藥。單用就很好,也可以搭配黃芪、人蔘、當歸、酸棗仁組成的歸脾湯。如果是老弱體虛,產後、大病後,見氣血不足者,用紅糖蒸熟,開水沖服,名玉靈膏。

4、喫桂圓怕上火?你需要配伍得當的代茶飲

雖說單用桂圓可以補益身體,但是每天一把一把的喫,牙齒也受不了啊。都市女性最好用正安國貨鋪的桂圓養生花草茶代茶飲。

每天2袋。這個代茶飲的組合中,除了桂圓乾之外,搭配了滋養肝腎的枸杞子和新疆紅棗。暖暖香甜,服用一個月左右時間後臉色會紅潤。枸杞子和大棗,都是滋補的上佳之品。

枸杞子

《神農本草經》記載:枸杞久服能堅筋骨、耐寒暑,輕身不老,乃中藥中之上品。《本草綱目》記載,枸杞子甘平而潤,性滋補……能補腎、潤肺、生精、益氣,此乃平補之藥。大棗

《本經》記載,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李杲曾說,大棗溫以補脾經不足,甘以緩陰血,和陰陽,調營衛,生津液。

3 小 雪 寄 語

屋外寒冬凜冽,屋內泡壺茶,許暖暖的冬意,一件心儀已久的事。冬藏冬藏,藏在心裏,藏在意念裏。冬日裏的陽光好短暫,保暖爲要,別讓自己受凍陽氣失散,日照時間慢慢短了,難得讓人歡喜起來,有人也許抑鬱了很久,有人也許正在失意。

所謂冬藏,一定要找個讓自己心裏得意的事,回顧一下今年的所做之事,等待立春節氣的生髮之意。

如果你對文章內容或相關課程感興趣,請關注微信號:正安文化北京[zanedubj],我們等你喲~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