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部點映9.5分的電影到底有什麼好?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泰戈爾《飛鳥集》

自6月30日,電影《我不是藥神》開始點映以來,相信不少朋友已經迫不及待地看過,並且都在朋友圈大力安利、表示自己願意二刷了。這的確是一部值得大力推薦的好片。在電影中,有人在憑良心做一些“犯法”的事情,以己身犯險,換萬家平安。

事實上,這部涉及“高價藥物”、“跨國代購”、“法理人情”等敏感話題、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被很多影迷譽爲“國產現實主義題材的里程碑之作”,大家將電影與韓國電影《熔爐》相提並論,並認爲《我不是藥神》能夠順利上映是國產片的一大進步。而電影監製、主演徐崢也曾在微博上表達對電影能夠“拿龍標”的欣喜。

我們都知道,現實比電影更復雜,但我們期望,這部電影能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討論,就像一顆種子似的,在土壤裏慢慢發芽,最後開出了花。

電影簡介

白血病,說白了就是拿錢續命的病,除了骨髓配對,患者還可以通過藥物治療穩定病情,正常生活。在十幾年前,臨牀效果較好的進口抗癌藥非常貴,一年可以喫掉上海的一套房。如果有可完全替代、同時價格非常便宜的藥,簡直就是白血病患者救命的曙光。

7月6日正式上映的電影《我不是藥神》中,男性保健品商販程勇(徐崢飾)偶然成爲了白血病患者救命藥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的獨家代理商,此藥國內售價4萬元,而程勇進口的印度仿製藥成本價僅500元。自此他從交不起房租的貧困戶一躍成爲有錢人,生活發生劇烈變化。但沒多久,他被真正的假藥販集團盯上,單槍匹馬的程勇被迫將手中的販藥渠道售賣,換得一筆鉅款,準備從此安心生活。但是生活哪裏那麼簡單呢?沒有了便宜藥物的病患再次陷入絕境,親眼目睹了曾經的朋友因白血病離開人間的程勇,則逃不過內心的道德枷鎖,重新構建起購藥渠道,以成本價甚至自行出錢補貼以更低的價格售賣仿製藥,主動承擔起拯救他人生命的使命,被病患們冠以“藥神”的稱號,也因此引起了警方的調查,最終鋃鐺入獄。

這個事件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2002年,江蘇無錫一位私營老闆陸勇被檢查出患有慢粒白血病,因爲暫時找不到合適的骨髓配型,爲了維持生命,他需要不間斷地服用瑞士生產的“格列衛”的抗癌藥,這種藥價格是23500元/盒,每月要喫一盒。

2002年,無錫平均工資1200元/月。

連喫了兩年,原本手上有點兒積蓄的陸勇扛不住了。

命運轉折點發生在2004年,陸勇偶然獲悉印度仿製的“格列衛”,與瑞士生產的藥效幾乎相同,通過對比檢測結果顯示,藥性相似度99.9%,而一盒的價格僅售4000元。

價差近6倍,意味着活着的希望大增。陸勇開始改喫仿製的“格列衛”,並在病友羣裏分享了這一消息。隨後,很多病友讓其幫忙購買此藥,人數達數千人。陸勇也因此聞名,成爲印度抗癌藥“代購第一人”。接着麻煩來了,陸勇被湖南省沅江市檢察院以涉嫌“妨礙信用卡管理罪”和“銷售假藥罪”提起公訴。消息爆出,1002名白血病患者聯名寫信聲援,說陸勇“使更多的患者獲得了自救路徑,從而逐步走出人生災難深淵”,請求對陸勇免予刑事處罰。最後,檢察機關撤回了對陸勇的起訴,法院也對“撤回起訴”做出裁定。在看守所裏被關了135天的陸勇,還算有了一個美好的結局。

陸勇被捕之時,恰逢《達拉斯買傢俱樂部》上映,羅恩·伍德魯夫(馬修·麥康納)被診斷出感染上艾滋病毒之後,與病魔和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鬥爭。很多人說陸勇更像這部電影的主角。

目前令陸勇得救、違法又因之成名的“格列衛”,目前已經被多個省市納入醫保。

黑與白之間,我來做橋樑,用我的肉身送你們去光明世界。

這樣的人,他不是藥神,是誰?

醫藥行業的現實,《我不是藥神》已經剖析得很清楚了,充滿了無奈與荒謬。但他最想表現出來的現實意義,其實是主角行爲。現實不是自己完美起來的,制度也不是自己健全起來的,他需要一個個這樣的小人物站出來,去改變他。

印度神片《摔跤吧,爸爸》,就是一個普通的爸爸,帶來了體育和女性的改變。《我不是藥神》不輸於他,一個小人物,用自己的慈悲,換來了無數人的生命。

電影不只是電影,更像是榜樣,他會把精神傳遞給每一個觀看的人,造就千千萬萬個慈悲的人,去改變世界。

至此之後,他們都是藥神!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線上夾娃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