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廣元11月23日訊(馬興成 丁貴成)11月19日,廣元市朝天區中子實驗學校一片忙碌,一座標準足球場即將問世。“這片綠茵場,將是學生們成長的樂園!”校長蘇道勤帶着對未來的憧憬,露出會心的微笑。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2018年,朝天區力抓教育扶貧,持續關愛好每一個學生、落實好每一項資助政策、舉辦好每一所鄉村學校、發展好農村教育,大力推進鄉村教育振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爲山區孩子贏得未來。

架起“愛心橋”

“今年忙得很喲!到朝天鎮青雲村去了很多次,每次都要走幾公里山路,鞋子都磨破了。”朝天鎮第二小學的楊春芳老師在今年全區教育系統開展的“千名教師訪萬家”活動中,成爲一名喫得苦、受得累的扶貧幹部。

朝天區教科局局長楊治國介紹,今年以來,該區在落實區長、局長、鄉(鎮)長等“六長”控輟保學負責制的基礎上,通過“學校包片、教師包戶”精準掌握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動態信息,把教育扶貧政策傳遞到千家萬戶。

針對外出務工人員多,留守兒童親情缺失等問題,朝天區開出了多道“愛的處方”。

小規模學校個性化教學

走進朝天區鄉村學校,“陽光工作室”“留守兒童之家”“心理諮詢室”等機構如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留守兒童在這裏三五結對地讀書學習,饒有興趣地進行課外活動。楊治國說,除了這些,朝天還建成了13所鄉村少年宮、1個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目的是重建留守兒童精神家園,讓貧困家庭孩子精神上不貧困!”

愛的澆灌催開理想之花。在今年全省第九屆殘運會上,朝天區殘障學生邱蘭獲網球項目4項金牌、韓永吉獲游泳項目1金1銅。

殘障兒童如何取得這樣驕人的成績?在朝天特殊教育學校,爲殘障兒童開設了十字繡、絲帶繡、串珠等手工製作培訓課,對有特長的殘障兒童實行“一對一”培訓輔導,對不能到校的殘障兒童輔以“送教上門”,讓折翼天使重拾信心。

送教下鄉 情繫殘疾兒童

鋪平“助學路”

“孩子上學完全沒負擔,能免的都免了,還補助生活費、喫營養餐,黨和國家的教育政策確實好!”朝天區臨溪鄉清水村貧困戶李國華提起二女兒讀書的事,顯得一臉輕鬆。

從朝天區教科局相關職能股室瞭解到,今年以來,該區全面落實學生資助政策,義務教育“三免一補”16166人1467萬元,發放普高和中職助學金及免除學雜費3394人次417萬元。此外,該區設立了教育扶貧救助基金,2018年共救助學生1181名,發放117.32萬元。

捐資助學,大愛無疆。近年來,“國機+朝天”“路橋+朝天”等教育扶貧模式深入人心,遠近結合、多元多層的幫扶體系爲一大批貧困學子解決了讀書、就業難題。

國機集團對口幫扶教育扶貧獎勵基金髮放儀式

8月29日,10名愛心園丁和128名優秀貧困學生共獲國機集團對口幫扶教育扶貧獎勵基金50萬,獲此基金人數累計達400餘名。此外,該集團還向朝天貧困學生實施2至3年的免費職業教育,爲貧困人員提供30多個工種的創業技能培訓。

自路橋-朝天東西部扶貧協作以來,教育扶貧再添新動力。9月,路橋區-朝天區勞務協作工作站與朝天職業中學簽訂了勞務協作校企合作框架協議及“綠田機電班”合作協議,學校根據企業人才需求進行定向培養。

“我們會銘記這份恩情,帶着這份感動頑強拼搏……”朝天中學楊倩是受助學生之一,她表示,將以優異的成績和良好的素養回報社會。

揚起“振興帆”

7所學校學生均不足百人,最少一所僅44人。袖珍學校如何生存?巨大的問號考量着朝天人。硬件提升,管理創新!朝天成功闖出一條小規模學校突圍之路,推動鄉村教育振興駛入快車道。

相關報表顯示,該區“全面改薄”總投資達8305萬元,建設校舍及改擴建運動場13.9萬平方米,採購儀器設備25.2萬臺件套;此外,投入4498萬元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基本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

“‘區管校聘’是管理創新組合拳中的一記重拳,產生了明顯的‘鰱魚效應’。”區教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區管校聘”在去年成功試點的基礎上,今年8月在全區學校全面推開。全區累計聘用教師1583人,落聘教師17人。“區管校聘”有效盤活了全區教師資源配置,最大程度地激發了教師潛能。

此外,小規模學校經費保底劃撥,中高級職稱比例提升,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提高,農村教師榮譽制度出臺……一系列推動教育優先發展、實現鄉村教育振興的配套政策,進一步增強了學校和教師信心,催生出教育發展新動能,朝天教育質量穩步提升,“一校一品”特色鮮明,已成功創建“最美鄉村學校”3所,生源呈迴流壯大之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