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基金2018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較上一年分別下降39.61%和71.06。公募管理規模雖然有所增加,但主要靠貨幣基金拉動

《投資時報》研究員 齊文健

在中國券商系一衆基金公司中,名頭響亮的中信建投證券(601066.SH)旗下的基金,表現就一直較爲平庸——不僅鮮有明星基金經理露頭,產品的管理業績也乏善可陳。

在2018年低迷的市場環境下,中小型基金的生存狀況愈發艱難。而根據中信建投證券2018年年報披露,中信建投基金當年實現營業收入1.93億元,淨利潤2588.36萬元,兩項數據較上一年分別下降39.61%和71.06%。

雖然截至2018年末其公募管理規模同比增長56.37億元至142.65億元,但這主要來自於貨幣基金的貢獻。至於更考驗功力的權益類產品,從管理業績到規模都相對疲弱。

對於投資者普遍關切的問題,《投資時報》日前發送採訪函至中信建投基金,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

淨利潤下滑超七成

隨着上市公司年報密集披露,近40家基金公司2018年營收及淨利潤情況也隨之陸續曝光。除了部分頭部公司,大多數基金公司的淨利潤都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而中信建投基金70%的淨利潤下滑幅度,在各家基金公司包括在券商系基金公司的成績單中,格外顯眼。

另據此前的2018年中報顯示,該公司向基金持有人收取的2304.2萬元管理費中,有46.84%都用來維護銀行、券商等代銷機構。

同時,《投資時報》研究員發現,中信建投基金成立以來業務結構覆蓋了公募基金和專戶產品,而2015年至2017年專戶產品的佔比均在90%。2018年末,該公司資產管理規模爲943.81億元,較2017年末下降31.47%,其中公募基金爲142.64億元,專戶產品爲801.17億元,前者佔比有所增加。

一般而言,基金公司的收入主要來自基金管理費,而成本支出的重要構成部分則是支付給銷售渠道的客戶維護費用即尾隨佣金。不過,若是基金公司管理規模持續下滑,所獲得的管理費日益減少,而尾隨佣金、薪酬、技術維護等成本卻在增加,那麼公司經營勢必會陷入困境。

隨着公募行業參與者增加,市場競爭也日益激烈。行業龍頭公司在銷售渠道、投研團隊等方面存在絕對優勢,而中小型基金公司卻由於無法釋放規模效應,生存舉步維艱。

但作爲券商系基金公司,特別是像倚仗中信建投這類近兩千億元市值一線陣營券商的中信建投基金,本該擁有更多對沖成本的空間以及從母集團獲取更大投研力量支持的可能性。而事實是,大樹底下的蔭涼並沒未有效惠及該公司。

基金業績乏善可陳

2018年股市行情疲軟,權益類基金出現虧損在所難免。但即便將時間拉長,中信建投基金的權益投資依舊亮點難尋。

Wind數據顯示,該公司目前共有8只主動權益類產品(份額分開計算),其中偏股混合型基金有2只,靈活配置型基金有6只,可完整出具近三年收益率的僅有中信建投醫改及中信建投睿信A,截至4月12日淨值增長率分別爲0.1%、-32.33%,同類排名分別爲649\/844、836\/840。而其他成立滿一年的產品,最近一年收益率均爲負值。

以中信建投睿信A爲例,該基金成立於2015年2月3日,是公司旗下運營的第一隻靈活配置型基金,先後經歷了王琦、王曉貞兩位基金經理,但截至4月12日,該基金成立以來總回報僅爲-29.28%。尤其在近一年,該基金淨值回撤了21.1%,同類排名1673\/1684。

2018年年報顯示,該基金的投資組合中股票資產佔基金資產的比例爲0—95%,不過報告期末卻未持有股票,而空倉期間該基金淨值增長率爲-2.17%。

天相投顧基金分析師趙鷹向《投資時報》表示,造成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去年三季度後,該基金未能把握A股行情,錯失一波上漲利潤,疊加近年來A股整體跌跌不休,因此導致該基金表現持續萎靡;第二,通常基金業績不佳與其持倉有關。該基金在2018年二、三季度重倉ST康得新(002450.SZ),結果虧損嚴重。數據顯示,該股票自2017年11月22日至2019年2月11日,跌幅高達84.31%。

對於去年末基金空倉行爲,其基金經理在季報中解釋稱:“本基金繼續以降低基金淨值波動爲目標,對資產配置進行定量優化,根據對市場嚴格的定量分析結果,定期調整股票資產的比例,股票組合的構建仍採用定量模型,進行分散化投資。”

迷你基金頻現

2018年末,中信建投基金的公募管理規模增長近50%,但142.65億元的體量在131家基金公司中僅排名第84位。而與其同在2013年成立的興業基金、國壽安保基金管理規模則早已突破千億元關口。若剔除貨幣基金,中信建投基金管理規模更是僅剩38.5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該基金公募管理規模去年雖有大幅提升,但主要依賴貨幣型基金拉動規模增長,貨幣型基金管理規模較上一年增長了57.65億元。

而權益類基金的整體規模卻難逃縮水的命運。《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中信建投基金2017年之前成立的四隻靈活配置產品——醫改、智信物聯網、睿信、睿利,管理規模均在逐漸萎縮,從成立之初的12.68億元縮水至2018年末的0.78億元,均淪爲“迷你基金”。

除了權益類基金管理規模不佳,固收類基金中也不乏迷你基金。根據天天基金網顯示,截至2018年末,中信建投睿溢管理規模僅爲0.35億元,中信建投聚利管理規模僅爲0.44億元。

《投資時報》研究員還注意到,2018年以來,中信建投基金成立三隻基金,包括兩隻債券型基金、一隻混合型基金。縱覽該基金產品結構,目前只有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被動指數型基金,產品結構較爲單一。

事實上,基金業績不佳、管理規模日漸縮水與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不無關係。

天天基金網顯示,目前中信建投基金共有基金經理11人,累計從業時間超過三年的僅有兩位,分別是王琦、劉寧,從任職回報來看,各位基金經理的歷史表現罕有亮色。

截至4月12日,掌管單隻基金時取得任職回報最高的基金經理是欒江偉,他自2019年1月17日擔綱中信建投行業輪換A\/C以來,分別取得了19.07%、18.97%的任職回報率。而欒江偉擔任該公司基金經理的時間僅有85天。

若從累計任職時間來看,中信建投基金旗下基金經理王琦時間相對較長,已在該公司任職四年多,同時還擔任公司投資研究部總經理。但截至2018年末,其參與管理的中信建投睿利A\/C管理規模僅爲0.19億元。

趙鷹表示,根據天相數據,截至2018年末中信建投基金平均基金經理證券從業年限僅爲4.74年,整體投研能力有待提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