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真希望這樣的電影能夠撕掉那些人的遮羞布,讓他們不要再試圖以道德的名義肆意傷害他人,也希望像盧卡斯和瑪蓮娜這樣的人,再也不必遭受惡意和中傷。而當猥褻幼童的謊言到來時,大家恍然明白,原來盧卡斯喜歡託兒所的工作,是因爲可以方便他做壞事。

《狩獵》是托馬斯·溫特伯格自編自導的電影,獲得多項大獎。《好萊塢報道者》稱:“這是在《家族慶典》之後,溫特伯格最好的影片。”

儘管大家對這部電影評價很高,但它講述的卻是一個令人難以接受的故事。一個溫柔善良的中年男人剛剛離異,曾經任教過的學校倒閉,被迫到一家託兒所工作。此後,一個小女孩的無心謊言,把他推上了猥褻幼童的風口浪尖,他的人生就這樣被摧毀。

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那種深入骨髓的涼意彷彿從四面八方襲來,讓人無處可逃。作爲一個旁觀者都能深切感到那種力透屏幕的壓抑,而作爲電影裏的受害者,他又承受了多少非人的折磨和煎熬?

我希望這樣的事情永遠不要在現實生活中發生,事實上這部電影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

1998年,溫特伯格憑藉着《家族慶典》在戛納拿下大獎,也獲得了世界性的榮譽,很多人開始拜訪他。有位丹麥的精神病醫生,交給溫特伯格一代資料,希望他能夠把這個故事拍成電影。但這事一直被忙碌的溫特伯格擱置了,直到十年以後,他纔看完資料,併爲之感到震驚,在2011年拍攝了《狩獵》這部電影。

在這部電影裏,有人看到了人性的善與惡,有人看到了羣體對敏感事件的過激反應,有人看到了兒童自帶話語真實性而成人無力辯解的尷尬……

而我想說的是,羣體以“道德之名”,對個人的惡意誹謗和中傷,這種行爲背後的心理動機很微妙。他們選擇中傷的對象,是個可憐的傢伙,被人瞧不起,但卻在窘迫的困境裏生活得很愜意,這讓大家覺得不可思議,覺得刺眼,覺得彆扭,忍不住想看他落入悲慘的下場。

1. “盧卡斯”這樣的受害者,爲什麼爲羣體所不容?

電影開頭是一羣中年男人在湖邊打鬧,大家打賭,誰第一個跳進十一月冰冷的湖水裏就可以得到1200塊錢。好幾個男人脫光了衣服,但只有一個跳下去了。跳進去的男人說,他抽筋了。

在旁邊起鬨的人都沒當回事,只有盧卡斯衣服都沒來得及脫掉,就跳進水裏,將朋友拖上岸。

可以看出,盧卡斯超乎尋常地善良。但大家不會覺得盧卡斯善良,只會瞧不起他,覺得他傻得可憐,連玩笑都當真,跟大家格格不入。

另外,從盧卡斯與前妻的電話中可以聽出,前妻很強勢,限制他探視兒子的次數,禁止他打來電話。他都逆來順受,有點窩囊。就是這樣懦弱的人竟然有勇氣離婚,最好的朋友西奧都做不到,他們兩口子整天吵架,都沒離婚。

還有,盧卡斯因爲任教的學校倒閉而丟了工作,只能在託兒所當老師,前途堪憂。

這樣一個悽慘的中年男人,令人同情。但他卻在各種不如意中找到了愜意順遂的感覺:慢慢地爭取到更多跟兒子相聚的時光;被託兒所的孩子喜歡,很享受新工作;甚至剛離婚,就被女人主動追求。

原本大家都在同情他,卻突然發現這個人過得還不錯。西奧背地裏議論,他在窘境里昂首挺胸的樣子,忍不住讓人想要在他屁股上踢上一腳。

這種想要踢上一腳的惡意,毫無來由,只是看不慣。正如東野圭吾的小說《惡意》裏所講,在上學時,野野口修對日高邦彥有過校園霸凌行爲,但日高不計前嫌,在自己成爲知名作家後,還幫助了野野口修。然而,野野口修不但不感激,還殺死了日高,甚至要讓日高身敗名裂。

這樣的惡意僅僅是因爲“我就看他不爽”。這種“不爽”裏或許還藏着一些嫉妒,發現原本懦弱悽慘的傢伙都比自己生活得好,不能不讓人妒火中燒。

這樣的惡意和妒火,想必在小鎮上每個人的心裏醞釀,想發泄出去,想燃燒起來,只是需要一個出口,一顆火星。

2. 羣體對職業和性別的歧視,讓謠言被合理化

朋友西奧的女兒卡拉在盧卡斯工作的託兒所上學,這個早熟的女孩特別喜歡親近盧卡斯。她做了漂亮的禮物偷偷塞在盧卡斯的口袋裏,在別的小朋友跟盧卡斯打鬧的時候,她跑過去親吻盧卡斯,有一種霸道的佔有慾。

這個女孩很缺愛,父母整日吵架,沒有人接她上下學,而哥哥們粗魯地在他面前看黃片,毫不遮掩。

只有盧卡斯會陪她上下學,在路上跟她聊天,這讓她感覺到被愛。但盧卡斯卻告訴她,只有爸爸媽媽纔可以親嘴,還婉拒了她精心準備的禮物。小女孩就報復性地對園長說了一些話,把從哥哥的黃片裏看來的東西,用到了盧卡斯的身上。

而這些謊言成了導火索,成了人們宣泄惡意和燃燒妒火的契機。

在大家固有的觀念裏,女人才最適合做託兒所的工作,一箇中年男人到託兒所當老師,就像一個婦產科男護士一樣,光想想就覺得猥瑣。

而盧卡斯在託兒所偏偏過得很開心,每天跟孩子們打成一片,耐心地照顧他們的喫喝拉撒,陪他們一起玩遊戲,下班了帶着心愛的狗狗,悠閒地散着步回家。這不免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而當猥褻幼童的謊言到來時,大家恍然明白,原來盧卡斯喜歡託兒所的工作,是因爲可以方便他做壞事。

就像電影《立春》裏的人們一樣,他們無法接受一個男芭蕾舞者。在那個保守的時代,落後的小城裏,一個男人整天打扮得娘裏娘氣,搔首弄姿,像什麼樣子?沒有人能夠接受和理解他,只會用流言蜚語中傷他。

而他爲了逃開人們的視線,假裝非禮了一個前來學舞的女人,最終被關進監獄裏。他悽慘地說,只有他被關進去,人們才能拔掉眼中的釘子。

多麼悲哀的事情!最該拔除的不是託兒所的男老師,不是男芭蕾舞者,而是人們根深蒂固的性別歧視和不懷好意的職業偏見,以及內心齷蹉的幻想。

3. 期待這個世界少一些惡意,也期待道德不再被人當作傷人的利器

盧卡斯面對謠言和誹謗時,並沒有爲自己辯解。園長說要等人來調查,然後停了盧卡斯的職。

幼兒園的所有孩子都說,盧卡斯傷害了他們,在他家的地下室,甚至描述一致地說出了地下室的牆紙和沙發的顏色。

然而,警方調查後發現,盧卡斯家裏根本沒有地下室。多麼可笑的事情!這些孩子之所以會那麼說,不過是大人們的惡意猜測而已。

盧卡斯天真地以爲自己洗清了冤屈。然而小鎮的人並不那麼認爲,他們砸爛了盧卡斯的窗戶,殺死了盧卡斯心愛的狗,在超市驅逐他,毆打他。

一年以後,朋友們都回到了他的身邊,一起爲兒子慶祝成人禮,他以爲一切都回歸到了正常。但他想不到在狩獵時,有人對他放暗槍。他像一隻驚慌的麋鹿,怎麼逃也逃不掉獵人的圍困。

他跌倒在地,抬頭看向放槍者,但逆光的方向裏,他只看到一個模糊的輪廓。這個輪廓,可能是羣體裏每一個站在道德制高點肆無忌憚地中傷他人的人。

這個世界有着莫名的惡意,有些人總喜歡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你看。盧卡斯很善良,好心地陪伴卡拉,但正是這樣的善舉成了人們毀謗他的證據。

當然還有美麗,一個女人太美,總有人想要來踐踏她。

就像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女主角瑪蓮娜有着傾國傾城的美貌,小鎮的男人們無不對她垂涎三尺。當聽說她的丈夫在戰爭中犧牲時,小鎮裏的男男女女都在造謠毀謗她,把她說得淫蕩不堪,彷彿只有粉碎瑪蓮娜的高貴和完美,女人們纔不再顯得相形見絀,男人們才能佔盡便宜。

真希望這樣的電影能夠撕掉那些人的遮羞布,讓他們不要再試圖以道德的名義肆意傷害他人,也希望像盧卡斯和瑪蓮娜這樣的人,再也不必遭受惡意和中傷。

讓道德迴歸到它本來的功能,去約束邪惡,激發美好,讓人性的光輝可以自由閃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