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北歐豪華汽車品牌的溫暖與善意。

撰 文 | Luke

編 輯 | 文無忌

2015年,《柴靜調查:穹頂之下》熱播,一時萬人空巷。當時,中國快速發展的現狀與環境、健康的缺位之間的矛盾,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反思與討論。

事實上,早在2012年,當國內剛開始關注並測量PM2.5(此前只測量PM10)對人體健康的潛在危害時,沃爾沃的中國工程師們就已經向總部特別提出針對PM2.5的空氣淨化要求,報備相應的技術開發需求。

來自哥德堡的反饋可謂迅速,後續動作也緊鑼密鼓。

2013年,針對中國市場特定的消費熱點提出了相應的產品應對策略,將車內空氣質量管理策略作爲全球戰略寫進公司級文件。

2014年,針對前一代車型增強了空調濾芯對PM2.5的過濾效應。

2015年,隨着全新SPA可擴展模塊架構的啓用,全新一代產品也開始採用過濾效果提升40%~50%的全新一代濾芯。

2016年,所有SPA車型上推出“CLEANZONE®清潔駕駛艙”,並搭載了針對中國市場優化的空調濾芯和生態級負離子發生器。

2017年,新車上又加裝了一個插入式PM2.5傳感器,讓中國用戶在車上就能直觀讀到PM2.5的實時數值,等等。

近幾年,隨着國內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推廣和普及,一、二線城市霧霾治理初見成效,空氣污染的話題也隨之降溫。然而,來自空氣污染的威脅仍無處不在,而且遠比想象中的要嚴峻。

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每年,全世界有420萬人死於室外空氣污染,如果加上室內空氣污染,這個數字會達到驚人的700萬人。同時,世界人口的91%生活在世衛組織公佈的空氣安全標準之下。

作爲二氧化碳排放和溫室氣體效應的主要來源之一,汽車行業可謂首當其衝,尤其,對於城市大氣污染負有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日前,路由社記者跟隨“沃爾沃尋味瑞典‛健康’之旅”走進哥德堡,在實驗室、材料中心等研發一線,近距離觀察沃爾沃在嗅覺、觸覺、聽覺、視覺等領域持續拓展的研究,以及不斷取得的可疊加式的進步。藉此發現了這個源於北歐、復興於中國的豪華汽車品牌,早已將最初的“安全”理念,拓展到了更廣泛的健康、環保和可持續發展領域。

在路由社看來,如果說,1959年沃爾沃發明三點式安全帶並免費分享給全行業,挽救了超過100萬人的生命,是在汽車安全領域從0到1的獨創價值;那麼,2019年沃爾沃從免費共享安全資料數據庫,到倡導一種全維度、前瞻性的安全健康觀,則是又一次從0到1的行業突破與貢獻,是投向競爭日趨白熱化,產品過度配置,營銷過度包裝的豪華車市場的一隻“錨”。

技近乎道: 沃爾沃的光耀

美國科學作家威妮弗雷德·加拉格爾在她的《全神貫注》(Rapt)一書中寫道,“你的爲人、你的思考、你的感受和所做之事,以及你的喜好,恰是你所關注事物的概括。你的世界就是你關注事物的產物。”

假如,用一個東方文化概念來翻譯上面這個威妮弗雷德·加拉格爾的心理學洞察,應該就是高度專注之後的技近乎道。

1972年,沃爾沃汽車集團時任CEO Pehr G. Gyllenhammar就出現在首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並提出,“我們是造成環境問題的一份子,但也同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一份子”。

作爲業內首個發佈《環境宣言》的汽車品牌,沃爾沃這個誕生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豪華汽車品牌,卻並非從那時纔開始正視汽車環保與健康的問題。

“車是由人來駕乘的。因此,在沃爾沃我們做任何事情的指導原則是,而且必須是——安全。”早在1927年,公司創立之初,兩位創始人——古斯塔夫·拉爾森(Gustaf Larson)和阿薩·格布里森(Assar Gabrielsson)就奠定了沃爾沃的品牌基因。

正是基於這個出發點,沃爾沃開啓了領先行業,並帶有高度獨創性的汽車安全、健康相關技術的持續開發和連續創新。

比如,1927 年,在沃爾沃品牌第⼀款車型沃爾沃ÖV4(暱稱“雅各布”)上,前排座椅採用真皮面料包覆,出於安全考量,座椅位置還能根據方向盤和油門制動踏板調節。這是業內首創的可調節座椅,以確保駕駛者的碰撞安全和健康、舒適的坐姿。此後,圍繞車內空氣質量、人體工程學座椅、可循環利用材料等多個維度,沃爾沃的獨創性技術創新與研發就未曾止步。

值得留意的是,沃爾沃絕不僅僅只限於對車主安全、健康的全維度保護,還通過許多跨學科的研究,可累積、可疊加式的創新,對外輸出更多獨創性技術,惠及整個人類社會和環境。

譬如,1976 年,由沃爾沃汽車工程師Stephen Wallman領導的團隊發明了帶氧傳感器的三元催化轉換器,當時就有效將汽油車的有毒有害氣體排放降低了90%以上,並被全球車企廣泛採用,讓汽車行業整體的尾氣排放危害呈指數級下降。

▲骨科專家 Olle Bunketorp 醫生

譬如,上世紀80年代,針對汽車碰撞造成的鞭甩損傷,特別是受限於臨牀診療手段和認知方面的不足而造成的潛在危害,沃爾沃啓動了一個由骨科專家 Olle Bunketorp醫生牽頭,包括公司內部技術專家、事故調查小組成員,以及薩爾格林斯卡大學醫院的骨科、神經外科醫生等相關學者在內的合作項目,並最終推出了頭頸部保護系統(WHIPS),即防鞭甩座椅。值得一提的是,E-NCAP到2009年才把鞭甩測試納入評分體系,要比沃爾沃整整晚了至少20年。

窺豹一斑。通過以上兩個例子不難發現,就像沃爾沃發明三點式安全帶,對整個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價值和影響,在汽車健康方面,沃爾沃的着力點同樣也是在爲整個行業貢獻自身力量,用前瞻性、可累積的獨創技術,輸出一種“技進乎道”的行業價值觀,無論是對內提升駕駛座艙的健康水平,還是對外長期關注環境、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我們甚至可以這樣斷言,正是出於對“人”的高度關注,對安全、健康始終堅持不懈的追求與奮鬥,才讓沃爾沃成爲沃爾沃,並有別於其他任何豪華汽車品牌。

正如東方功夫明星李小龍曾經的那番感悟:“不要思考。去感受,就像手指指向月亮,不要只顧着盯住手指,否則,你將錯過神聖的光耀”。

90多年來,沃爾沃在安全和健康領域的持續打磨精進,尤其是取得的諸多獨樹一幟的創新成果,可以說就是這種技近乎道的神聖光耀。

小國大匠: 善意不可估量

瑞典,地理意義上的小國,卻是哲學人文意義上的大國。因爲崇敬自然,尊重生命,瑞典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考量都是對生命、自然、環境的高度尊重。於是,誕生於這片土地上的沃爾沃,也就有了融入血液與品牌DNA中的專注匠心和人文關懷。

就像在暢銷書《槍炮、病毒與鋼鐵》當中,賈雷德·戴蒙德——這位美國當代著名演化生物學家、生理學家、生物地理學家所做的工作,否定廣泛流行的人種決定論,揭示環境對人類歷史的文化進程的影響。

北歐獨特的生態環境,養育了充滿健康活力的瑞典人,也催生出崇尚簡約環保健康的瑞典文化。源自瑞典的沃爾沃汽車,各項研發工作的出發點和關注點也始終在於選擇做什麼甚至不做什麼,才能不斷提升人與自然的福祉。

譬如,2016年,沃爾沃宣佈“Omtanke”(Omtanke,瑞典語單詞,意爲關愛、體諒,也有“三思而行”的意思)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沃爾沃可持續發展總監 Stuart Templar 先生

據沃爾沃可持續發展總監 Stuart Templar先生介紹,沃爾沃用這個單詞來命名可持續發展計劃,意在時刻提醒自己,在做出任何決定的時候,都應該關愛環境,體諒他人,並且,思考自己的決定對環境和社會的可能影響。

落實到具體產品層面的安全與健康,有別於中國人不生病就是健康的觀念,沃爾沃從身體、心理和生態三個廣泛的維度出發,圍繞嗅感、觸感、坐感、視感和聽感,打造出了一種全方位舒適、安心、愉悅的車內空間體驗。

就拿座椅的坐感爲例。或許很多人都知道,1959年沃爾沃發明了三點式安全帶。但是可能並不知道的是,1965年,沃爾沃就率先爲Amazon車型搭載了世界首個可調腰部支撐的座椅,成爲汽車人體工程學座椅的先行者,也奠定了沃爾沃在汽車座椅領域的優勢地位。這方面的領先技術,是與著名背部問題專家也是“椎間盤壓力測量方法”開創者——Alf Nachemson教授合作的成果。並且,得益於和周邊大學、研究機構、醫院等專家、學者們的廣泛合作,僅在人體工程學座椅一項上,就取得了可累積、可疊加式的進步。

提及跨界合作,就不得不提到沃爾沃與Blueair的合作。

2014年,CLEANZONE®作爲沃爾沃車內空氣質量子品牌正式註冊商標,同年,沃爾沃就與Blueair展開了空氣淨化創新性技術的進一步探索。得益於後者在家用及專業用空氣淨化解決方案上的經驗,2019年,由雙方合作開發的Advanced Air Cleaner雙效增強型空氣淨化系統(AAC)正式發佈,並率先搭載於在中國市場銷售的2020年款SPA車型上。這一技術創新性地使用負離子單元向進入車內的空氣顆粒物充電,並通過空調濾芯的機械力和AAC靜電力的雙重作用來捕獲顆粒物,可以阻止高達95%的有害PM2.5顆粒物。

那麼,問題來了,爲何沃爾沃能在跨界合作方面領先行業,並且走得更遠?

究其原因,既是一切圍繞駕乘者安全的品牌基因使然,也是小國大匠們對人的安全、健康始終保持敬畏和專注息息相關。在實地採訪中,路由社記者發現,爲了達到不斷研究人、學習人、保護人的初衷,沃爾沃創造性地進行了虛擬仿真技術的探索,引入像CAE、VR之類虛擬數字技術和工具,結合人體工程學方面的知識積累和技術儲備,來提升座椅坐感健康相關方面的技術創新。

在廣爲流傳的名著《心流》當中,著名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曾經提出過一個洞見:高度的專注能力,以至於沒有任何注意力留作思考其他任何不相關或令人困擾的問題。心流狀態的產生,依賴高度專注,將腦力開發到極限,或在一項活動中達到忘我,等等。

▲已成立二十年的沃爾沃汽車“鼻子小組”

採訪過程當中,我們還發現,無論是爲沃爾沃服務數十年的技術專家,還是來自外部合作伙伴的學者、醫生與研究人員,這些不同技術領域的工匠對高水平知識和技能的不懈追求,都帶有某種相似的職業神聖感——始終關注他人和社會,發現個人之外的意義源頭;將自身數十年日常工作,內化於材料本身以及即將完成的使命;通過培養某種內在技能,來辨別工作本已存在的意義,爲外部世界帶來溫暖的意義。

結語:

回溯自1927年品牌創立以來的歷程,沃爾沃始終在關注最核心、最深層次的人的問題——安全與健康。

“我等採石之人,當心懷大教堂之願景。”

曾經,在中世紀的礦工當中流傳過這則信條,同樣可以用來形容那些親身參與到這個偉大使命當中的小國大匠們,爲了不斷提升汽車的安全與健康,以維護更多人的生命質量、整個社會與環境的可持續,他們高度專注深度擁抱自己的工作,從而開啓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在那裏萬物閃耀光芒。

放到整個汽車行業來看,不像其他許多品牌那樣只高度關注銷量、增長、年輕化等等潮流的表象;或者,僅僅只是關注人機交互、自動駕駛等等所謂前沿科技的過度配置冗餘,沃爾沃在安全、健康領域持續疊加的工作,和不斷輸出的創新技術、正向價值觀,既是對行業的以身示範,是一種提示和提醒,也是一個北歐豪華汽車品牌的溫暖與善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