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無論是偶然還是必然,特斯拉的這一次股價波動都反映了,傳統車企的觀察邏輯不再完全適用於特斯拉,資本市場需要在車企與科技公司之間,爲特斯拉找到一個新位置,一個新的估值模型。如今,蘋果市值1.4萬億美元,亞馬遜市值1萬億美元,以這兩家科技公司爲對標,特斯拉的股價搭上火箭,自然是有道理的。

撰文 | 思 南

編輯 | 老司機


截至美股昨天收盤,特斯拉的股價落在了748.07美元。儘管和前兩天900美元+的股價比已經下落很多,但這仍然是去年特斯拉股價低谷時的近5倍。特斯拉仍然以1350億美元的市值,將去年賣出1097萬臺車的大衆甩在身後。


多空對戰特斯拉,誰是贏家?

是不是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馬斯克前兩天剛錄了首歌,《Don't Doubt ur Vibe》——莫懷疑你的感覺。準確地說,應該是不要懷疑你覺得特斯拉很牛X的感覺。

有人捶胸頓足,說看準房地產增值空間,於是在特斯拉股價200刀的時候賣掉了手中的股票買房。你看,這就是對特斯拉感覺不夠堅定的人付出的代價。當然,堅定地看衰特斯拉的空頭們更慘,今年纔過去2個月不到,空頭們就因之損失超過83億美元。

特斯拉飛漲的股價,通過對空頭的瘋狂打臉,似乎正在將一種觀點強化成一個事實——特斯拉無可爭議地代表着汽車的下一個時代,是下一個萬億美金級公司。事實果真如此嗎?


特斯拉=蘋果+亞馬遜?


特斯拉股價攀上高位的直接動因並不複雜。在1月30日發佈的Q4財報中,特斯拉當季營收與利潤均超預期。雖然超得不多,但這已經是特斯拉連續第二季度帶來驚喜。長期困擾特斯拉的現金流問題也得到優化,同樣比外界預期的更健康。特斯拉經營指標的全面好轉,和去年6月逼得馬斯克抽大麻的境況天差地別。

這份財報發出了這樣一種信息——特斯拉的春天開始了。一種樂觀的預期將特斯拉的股價推上了600美元。而後,在資本市場本該緩一緩時,特斯拉與寧德時代達成合作,2020年50萬臺新車交付等信息,加上當時還未可知的因素,進一步引爆了市場的情緒。特斯拉股價朝着1000美元大關迅速進發,一度漲至960美元+。

雖然這個股價被分析師們評價已經無法用理性來看待,但特斯拉的股價躥升,仍然有着理性的基礎。

在股票市場對特斯拉投下信任票的人們,果真就是對新事物有着不顧一切的狂熱追求嗎?並不是。

本質上,他們之所以相信特斯拉,還是基於一套很Old Fashion的邏輯。那些話語可能你我都聽過:“智能電動汽車就是下一代智能移動終端”、“特斯拉就是汽車行業的蘋果”,諸如此類。人們試圖將蘋果這些年的成功經驗,嵌套到特斯拉身上去。

這的確是很正常的想法。特斯拉與蘋果有很多相似之處,例如都是試圖重新定義行業的創新者,比如兩家企業都尤其注重軟硬件一體;比如他們都十分在乎更新的用戶體驗;比如兩家企業都擅長利用中國強大的供應鏈······


多空對戰特斯拉,誰是贏家?


如果對特斯拉愛得深沉,那麼可以用來進行類比的對象還可以再添一家:亞馬遜。在早期的發展策略上,特斯拉與亞馬遜的邏輯是類似的——即重研發、重擴大再生產,輕利潤。

衆所周知,亞馬遜前些年一直保持微利狀態,新增加的利潤被用於研發、開拓新業務。再看看特斯拉。2019年,在現金流極度緊張的情況下,特斯拉仍然靠多種融資模式,舉債建立了上海工廠。而在2018年,特斯拉的研發支出是14.6億美元,佔其營收的7%(絕大多數車企這一數字低於6%)。這樣的做法雖然讓特斯拉的資金一直很緊張,但卻積累了更多的發展後勁。

或許,在相當一部分投資人心中,特斯拉就是蘋果+亞馬遜的混合體。如今,蘋果市值1.4萬億美元,亞馬遜市值1萬億美元,以這兩家科技公司爲對標,特斯拉的股價搭上火箭,自然是有道理的。


汽車公司?科技公司?


資本市場時常將特斯拉與蘋果、亞馬遜對標暗含的邏輯是,特斯拉已經被當成了一家科技公司。憑什麼科技公司股價就該高?拋開“定義一個新時代”這種大話題,原理還是老知識點——微笑曲線。

多空對戰特斯拉,誰是贏家?


蘋果、亞馬遜這樣的科技公司,通過技術優勢、品牌優勢、服務優勢等,同時把持了其所在產業的兩個獲利高位,成爲行業中難以動搖的存在。


而特斯拉雖然相對於傳統車企還是個挑戰者,但汽車行業的變革,使得直接朝向未來的特斯拉,已經在“智能電動汽車”這個汽車產業新門類中,建立了相對優勢。

比如在技術上,特斯拉的電子電氣架構、AutoPilot、三電都是行業領頭羊水準(並且由於先發效應,特斯拉的領先還在持續);在品牌號召力上,Model 3去年在美國市場銷量吊打ABB同級車型的數據已經有足夠的說服力。

因此,無論是面子還是裏子,特斯拉都足夠像一家科技公司。

另外容易被忽略的一點是,特斯拉的組織結構,也更像乃至超過一家科技公司——每一個基層員工都可以直接發郵件給馬斯克,並有非常高的幾率得到回應。高度扁平化的架構讓特斯拉的反應比任何競爭對手都要迅速,對於一家造汽車的大公司,這是難以想象的。當然,這與馬斯克本人有分不開的關係。

馬斯克創辦Pay-pal前身的經歷將科技公司的“平等”氣質帶入了特斯拉,而馬斯克本人“納米CEO”的管理風格和工程師背景,又使得扁平化的管理成爲可能。此外,馬斯克對技術的信仰以及個人魅力,也使得特斯拉能夠聚攏一批技術大牛。

可以說,正是馬斯克將一家固有屬性爲車企的公司,辦成了一家科技公司。因此,若有人不解一年賣近1100萬臺的大衆爲何市值敵不過只賣36萬臺的特斯拉時,答案是:資本市場壓根兒沒把兩家公司當作一個物種。


爲時尚早?


然而,特斯拉又的的確確仍然是一家車企,車企要乾的活、要蹚的坑,特斯拉一個也逃不過。

由於汽車行業的長週期、重資產屬性,註定特斯拉無法像蘋果依靠iPhone迅速封神那樣,依靠Model 3在短時間內崛起。即使是目標客羣更大的Model Y已經提前排產,特斯拉今年的預計銷售目標也“僅有”50萬臺,相對於全球一年超過8000萬臺的新車銷售大盤,這個數字佔比還不到1%。

況且,另有分析指出,特斯拉上海工廠,這個目前特斯拉利好最多的生成地,今年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所受的影響仍難以預計。

特斯拉的迷弟,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也在朋友圈慨嘆,特斯拉的股價邏輯他已看不懂,汽車並非是一個贏家通喫的行業。言下之意,即使對特斯拉有樂觀預期,也不至於此。


多空對戰特斯拉,誰是贏家?

最近兩天,資本市場對特斯拉的狂熱也開始降溫,股價略微回落到750美元左右水平——一切似乎都還太早了,汽車行業的沉重規律吊墜着作勢欲飛的科技公司特斯拉。

有國外分析師提到,特斯拉股價異常攀升本身,或許就是特斯拉空頭們在複雜市場機制下鬧出的烏龍——因爲稍早前特斯拉股價的上升,許多堅定的看空者被迫補倉,由此出現了空頭與空頭競購反而抬升特斯拉股價的“軋空”現象。如果這一說法成立,更說明特斯拉股價已經偏離正常軌跡。

多空對戰特斯拉,誰是贏家?

2月4日,曾經承諾絕不做空特斯拉的做空機構香椽的發言耐人尋味:“但當電腦開始驅動市場,我們相信,即便馬斯克是基金經理,也會做空這隻股票。這和技術再也沒有關係,它已經成爲新的華爾街賭場。”

另一邊,則是投行麥格理、投資管理公司Ark Invest的大肆吹噓——特斯拉有望被納入標普500指數、特斯拉2024年股價有望達到7000美元等等。

眼下,圍繞特斯拉的多空爭論仍在進行,各投資管理機構給出的目標股價,集中在400美元到800美元之間。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資本市場的討論中,如今的特斯拉和去年相比已然完全不同。人們不再討論特斯拉值不值錢,而是“特斯拉值多少錢”以及“特斯拉什麼時候值多少錢”。這似乎說明,特斯拉是一家有長期價值的公司已成定論。

而無論是偶然還是必然,特斯拉的這一次股價波動都反映了,傳統車企的觀察邏輯不再完全適用於特斯拉,資本市場需要在車企與科技公司之間,爲特斯拉找到一個新位置,一個新的估值模型。

也是在這樣的多空大辯論中,特斯拉再一次做到什麼話都不說,就證明它的確是離汽車下一個時代最近的公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