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校第一股易主方案出爐,控制權轉至地方國資!校企大變革正加速(附名錄))

校企改革再添新案例,本週就有兩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易主方案,均是高校將控股權無償劃轉至地方國資!

先是山大華特2019年12月30日公告,山東大學將對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權無償劃轉給山東國資委下屬企業。僅僅4天之後的2020年1月3日,高校第一股復旦復華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復旦大學擬將所持公司全部股份無償劃轉至上海市奉賢區國資委下屬企業,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將發生變更。

在這兩家高校之前,中山大學也曾推出方案,要將達安基因控制權無償劃轉給廣州國資。在它們之後,這一方式會否引發效仿,值得持續關注。

早在2015年,中央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文件就提出,要逐步實現高校與下屬企業剝離。校企改革箭在弦上,持續加速是必然趨勢。根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梳理,除了上述提及的復旦大學、山東大學、中山大學之外,還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多所高校有所行動,旗下上市公司對相關進展或具體方案進行了公告。

控制權轉至地方國資!校企大變革正加速(附名錄)

無償劃轉地方國資再添一例

先看校企改革的最新案例,復旦復華1月3日晚間公告,復旦大學擬將所持公司1.28億股股份無償劃轉給上海奉賢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奉投集團”)。若完成,奉投集團將持有復旦復華1.28億股,佔總股本的18.74%,成爲公司控股股東;復旦大學將不再持股,復旦復華的實際控制人由教育部變更爲上海市奉賢區國資委。

復旦復華1993年1月登陸上交所,是第一家由高校控股的上市公司,名副其實的“高校第一股”。復旦復華主要業務包括藥業、軟件和園區三大產業板塊,2019年前三季度營收11.4億元,同比增長55%,淨利潤4243萬元,同比增長28%。截至2019年9月底,復旦復華總資產21.3億元,淨資產11.7億元。

此次接手復旦復華控股權的奉投集團,是上海市奉賢區國資委全資子公司,在2016年12月由上海奉賢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奉賢水務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奉賢農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等國有企業轉型重組成立,是一家區屬功能類管理型國有企業,其核心業務爲投資管理和園區開發運營, 具體從事區屬國有資本的投資運營、區級產業園區開發運營和區級產業引導基金託管運營。

奉投集團2019年前三季度營收1119.95萬元,虧損824萬元。截至2019年9月底,奉投集團總資產16.45億元,淨資產5.31億元。從數據上來看,奉投集團的體量不及上市公司復旦復華。

奉投集團表示,此次無償劃轉,旨在按照財政部、教育部體制改革政策,完成校企改革,優化國有資產配置,促進奉賢區屬國有企業與高校之間的資源整合、深入合作,促進復旦復華持續健康發展。公告顯示,此次無償劃轉尚需取得教育部正式批覆,尚需取得上海市奉賢區國資委、奉賢區政府相關正式批覆。

將旗下上市公司控制權無償劃轉至地方國資,復旦大學的方案在校企改革中並不是第一例。在此之前,山東大學、中山大學也採取了類似的方式。

山大華特2019年12月30日晚間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山東大學將其所持有的山東山大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含所屬企業,下稱“山大產業集團”)100%股權無償劃轉給山東省國有資產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山東國投”)。山大產業集團是山大華特控股股東,持股比例20.72%。此次股權劃轉協議如最終獲得批准,山大華特實際控制人將由山東大學變更爲山東省國資委。

山東國投表示,此次無償劃轉,旨在按照財政部、教育部體制改革政策,完成校企改革,優化國有資產配置,促進山東省屬國有企業與高校之間的資源整合、深入合作,促進山大華特持續健康發展。山東國投不排除在無償劃轉完成之日起12個月內繼續增加在山大華特中擁有權益的股份,暫無處置已擁有權益股份的具體計劃 (同一控制人控制下的不同主體之間進行的轉讓除外)。

中山大學使用這一方案更早。在2019年10月,中山大學實際控制的達安基因就公告,收到控股股東中大控股的告知函,中山大學已與廣州市屬國有企業就中大控股股權變更達成初步意向,該事項可能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2020年1月1日晚間,達安基因公告了進展,中山大學籌劃將中大控股100%的股權無償劃轉給廣州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廣州金控集團”,廣州市人民政府全資控股),劃轉具體事宜尚需中山大學和廣州金控集團協商確定,且需履行國有資產管理的相關程序。

達安基因在公告中表示,此次無償劃轉是在中央全面深化高等學校所屬企業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爲堅持國有資產管理改革方向,尊重教育和市場經濟規律,將中山大學所屬經營性資產納入國有資產監管體系而實施的,有利於整合雙方資源,提高經營效率,有利於促進公司緊抓高校企業國資體制改革的發展機遇,加快戰略佈局,引進更多戰略資源,促進公司整體發展。

校企改革箭在弦上

早在2015年,中央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文件就提出,要逐步實現高校與下屬企業剝離。2018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高等學校所屬企業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印發,要求推動高校所屬企業清理規範、提質增效,促使高校聚焦教學科研主業。早前文件顯示,按照試點先行、逐步推開的工作原則,校企改革擬分兩步推進:2018年選取部分高校先行試點、總結經驗,2020年全面推開,原則在2022年底,基本完成高校與所屬企業的改革任務。

根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梳理,除了上述提及的復旦大學、山東大學、中山大學之外,還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多所高校有所行動,旗下上市公司對相關進展或具體方案進行了公告。

清華大學校屬企業較爲龐大,以清華控股爲平臺,旗下可分爲細分爲紫光系、啓迪系和清控本系,控制8家A股上市公司。針對內部不同派系的改革,清華大學採取了不同的方式。清控本系,清華控股對公開掛牌或公開徵集受讓方、協議轉讓的形式,減持大部分股份,以使自身失去控股權;紫光系,清華控股曾試圖爲紫光集團引入其他投資者,以實現共同控股,最終失敗,當前無進展;啓迪系,清華控股擬爲啓迪控股引入雄安新區管委會,使上市公司成爲無主狀態。

控制權轉至地方國資!校企大變革正加速(附名錄)

在同方股份,清華控股與中核資本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後者以64億元的價格受讓同方股份21%的股票。此項交易完成後,清華控股持股比例降低至4.75%,同方股份的控股股東變更爲中核資本,實際控制人變更爲國務院國資委。最新公告顯示,該交易已經獲得了國務院國資委原則同意。在誠志股份,2019年9月公告,清華控股擬通過北京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誠志科融100%股權,若轉讓完成,可能導致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變化。在辰安科技,公司控股股東清控創投的2019年11月通知上市公司,擬通過公開徵集轉讓的方式協議轉讓其持有的公司4345.96萬股,佔總股本的18.68%。公告稱,清控創投後續將進一步研究制定具體方案,若此次公開徵集轉讓獲得批准並得以實施,將導致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

紫光系改革方案已經擱淺。2019年8月,紫光系三家上市公司紫光國微、紫光學大、紫光股份公告,鑑於近期內外部市場環境變化,經各方友好協商,清華控股決定終止向深投控轉讓其所持紫光集團36%股權。啓迪系的改革在啓迪控股,後者的控股子公司啓迪科服爲啓迪古漢、啓迪環境的控股股東。2019年11月9日,清華控股與中國雄安集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雄安基金公”)簽署協議,清華控股向雄安基金或其控制的基金轉讓所持啓迪控股14%的股份。同時,雄安管委會認繳啓迪控股新增註冊資本1.23億元,佔增資後總股本的14.47%。雄安管委會及雄安基金均受河北省人民政府實際控制,上述交易完成後,清華控股與雄安方持有啓迪控股的股份均爲26.45%,啓迪控股變更爲無實際控制人狀態。由此帶來的影響是,啓迪古漢、啓迪環境變更爲無實際控制人狀態,控股股東未發生變化。

北京大學的校企改革也有所動作。根據方正證券2019年12月初的公告,按照中央關於高校所屬企業體制改革的相關部署,北大資產擬爲方正集團引入大型央企作爲戰略投資人。北大資產正就此事與各方緊密溝通,目前尚未最終確定戰略合作方及具體交易方案,後續能否順利推進存在重大不確定性。一旦最終確定,方正集團實際控制人將可能發生變化。

華中科技大學原本是華中數控的控股股東,持股比例在2019年7月被武漢卓爾的閻志及其一致行動人超過。2019年11月,閻志方面成功拿下華中數控董事會多數席位,實際控制了上市公司。至此,華中科技大學失去了對華中數控的實際控制。此外,華中科技大學也在減持華工科技、天喻信息。

2019年初,上海交通大學旗下昂立教育也變身“無主”狀態。公司前三大股東向上交所出具說明,稱目前任一股東均無法對股東大會的決議產生重要影響,公司各主要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之間持股比例差異不大,相互間均保持獨立自主決策權,均無一致行動關係,均不能決定董事會半數以上成員選任。因此董事會認爲,公司目前無控股股東和無實控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