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經是“皇帝菜”倍農受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寵愛,這事90%的人不知道。這道營養豐富的尋常百姓菜,沒想到這麼有文化,還這麼有內涵,得多喫】記得小時候家鄉有一種小青菜,葉子像極了菊花葉,開的花是深黃色的,大小花瓣花蕊也都像極了菊花,但是不如菊花長得高,莖也少,葉子比菊花的寬很多,葉多而口感比較綿軟,喫起來還有着濃濃的菊花的那種特殊清香味,家鄉稱之爲“菊花菜”。可能也是因爲它的氣味很多人難以接受,並沒流行開來。離家後很少見到了,在市場可以找到一種跟它很像的,要長得高得多的,葉子略細,莖更高,也有那麼一股香味的菜,叫“筒蒿”,莖高而葉子相對較細,口感上更脆,香氣清新了很多。後來知道它們原來同屬於一種,都可以叫“筒蒿”也叫“菊花菜”,還有很多地方叫“蒿子”,是我國土生土長的蔬菜,後者更容易被大家接受,比較普遍。

這種蔬菜在菜市場中雖然常見,但是也很少人會天天去喫它。不過這要是在古代,它可算得上是宮廷菜呢,還有着“皇帝菜”的美稱。因它有着蒿之清氣,菊之芳香倍受古代帝王將相的寵愛,像“燒茼蒿元”、“烹茼蒿羹”、“拌茼蒿菜”和“炙茼蒿魚”都是當時流行的菜式。又因它獨特的個性和品格,文人墨客對它也是喜愛有加。它生長於農曆九月,萬物凋零之時,在風刀霜劍中努力成長。大詩人蘇軾有“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借“青蒿”之物詠志,託思歸之情;陸游有“小園五畝剪蓬蒿,便覺人間跡可逃”用“蓬蒿”寄託滿腔憂憤。而杜甫喫後也是讚不絕口,爲紀念這位偉大詩人,後人還稱它爲“杜甫菜”。沒想到這個菜還這麼有文化,有內涵哈。古時的菜譜如今很難找到了。它多以簡單樸實的烹飪方法在尋常百姓家的餐桌上做客,主要的方式便是清炒或涼拌。媽媽的做法是勾芡澆汁,每一次都讓我欲罷不能,學着做給家人喫,也是個個喊不夠,一起來看看吧!

蒜蓉肉末筒蒿

【食材】:筒蒿1把、蒜3瓣、肉末適量、玉米澱粉1大勺、鹽適量,食用油適量,蠔油適量。

【步驟】:1.筒蒿挑好,清洗乾淨,把根部比較老的一小段切掉,再切分成兩段,放入熱水中,焯一下,不要太久,變色就好。

2.撈出放入冷水中衝一下,控幹水分,整齊地裝入盤中,備用。

3.把蒜去皮,切成末,肉末裏調入小蔥和適量的鹽,醃製入味。

4.鍋內放適量的油,燒熱,把蒜末倒進去炸香後倒入肉末迅速翻炒。

5.肉末翻炒變色後,加入適量的水,剛好可以淹沒肉末就,大火燒開,稍煮兩分鐘。把澱粉放入碗中,加入一勺蠔油,適量的鹽,加入適量的清水,調勻倒入,鍋中。

6.攪拌均勻,變粘稠後關火直接澆到盤中的筒蒿號上,這道菜就可以了,是不是很簡單?

【小貼士】:1.洗筒蒿時,在清水裏面加一小捏鹽,這樣可以把青菜裏的蟲子清洗出來。2.茼蒿焯水時不要太久,太熟,那樣容易破壞它的營養成分,焯水後用涼水過一下,可以保證它的顏色和口感。3.脾胃虛弱的人要少喫。

你們喜歡喫茼蒿麼?都是怎麼做的?你們還知道什麼比較有內涵的菜麼?非常感謝你觀看我的東方號文章,如果喜歡,歡迎關注、留言、點贊、分享哦!Rare會在下面跟大家互動,你們的支持和分享是我最大的動力。你們的建議我都會去參考,非常感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