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碩果孫敏釗

怡然自得孫敏釗

羅敏

在這金色的收穫時節,畫家孫敏釗的齊派草蟲展圓滿落幕。這個展覽既在弘揚齊派傳統經典,也是孫敏釗用墨筆抒發自己對齊派藝術的摯愛,參展作品無不反映出他幾十年來潛心鑽研齊派藝術的所思所感。

知道孫敏釗的名字,還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那時,我經常在報紙上看到他趣味十足的漫畫作品以及風格多樣的精練短文,卻未曾想過他也是精研齊派藝術的“多面手”。單從他畫的齊派壽桃上,就能看出他的看家本領:在不失白石老人風格的基礎之上,對紅綠補色的視覺衝擊做了弱化和融合,伴隨生長進化,對傳統桃子的形狀也做了相應調整,使這個最具中國特色的繪畫題材在他筆下有了個性化的拓展:爲黨慶生、喜迎國慶、讚美園丁、祝福朋友……貼近時代的筆墨與豐富親和的色彩相結合,使得孫敏釗的壽桃作品無論置於何處,總能讓人眼前一亮。

他筆下的齊派草蟲,更是讓人嘖嘖稱奇。再次品讀,草蟲其實才是這個展覽的重頭戲。在長年臨習齊派草蟲的基礎上,他對草蟲的形體結構、透視等方面做了更嚴格的把控,同時也包含了審美取向與寫實能力上的再突破。好鬥的蟋蟀頗有看頭:勇猛善戰的雄姿、一絲不苟的神韻,即便是在放大鏡下觀賞,依然是朱頭、大牙、翅金黃,兩隻後腿又粗又壯!

紮實的學院功底,多元的藝術實踐,使這位曾經爲美編、美工和大學藝術專業教授的他,始終懷着敬畏之心前行,未曾有過懈怠。記得十幾年前的一次全國扇面小品大賽中,他別具一格地以四隻鳴叫的草蟲即蟬、蜜蜂、蟈蟈、蟋蟀爲素材,創作了一幅題爲“四大鳴旦”的扇面作品。獨特的創作理念與巧妙的命題,使得這幅作品入選《中國當代書畫家小品經典》,並被吳道子藝術館收藏。

畫展之前,孫敏釗特意拜訪了九十三歲高齡的漫畫家李濱聲先生,李濱聲對齊派藝術有着很深的情感,上世紀五十年代,他曾代表報社去齊白石家中約稿。李濱聲認真審視了孫敏釗的作品,中肯之餘,欣然題寫了“孫敏釗齊派草蟲展”的展覽名。

我想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應是每位藝術家賴以生存的文化土壤,也是再攀高峯的必由之路。在此,衷心祝願孫敏釗的草蟲藝術能與美麗的大自然交相輝映,歡快地跳躍、高歌、翱翔!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