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省啓動全域旅遊內容雲建設項目,樂途旅遊網靈感旅行家原創團隊先後趕赴各市州,採集挖掘當地旅遊資源素材,全面完整展示各地旅遊特色主題體驗、視覺體驗、靈感特輯、精品線路等。

爲擴大宣傳渠道與傳播效果,“微遊甘肅”公衆號推出“甘肅靈感之旅”欄目,爲您展示甘肅各市州的魅力風采!

甘肅靈感之旅 · 嘉峪關

——歡樂的絲路

古老的絲綢之路,東方與西方的文明握手於此,求法僧走過,張騫走過,李白走過,杜甫走過,唐詩和宋詞也依次走過……

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關城就位於這裏,這也是明代萬里長城沿線保存最爲完好、規模最爲壯觀的古代軍事城堡。

嘉峪關

這座孤城,何以讓林則徐望迷?

清代道光年間 (1841年),當民族英雄林則徐禁菸獲罪,被貶新疆西行至甘肅的嘉峪關,綿延的祁連山,關城的雄偉與威嚴,不知道是否可以讓他在宦海沉浮的心得到一絲慰籍?

其實,何止是林則徐的年代,嘉峪關自明朝建關以來,這座位於“天西”的嘉峪關,橫臥戈壁灘上,兩側城牆與山相連。巍峨硃色的城樓昂然欲飛,襯托着祁連山如玉的雪峯,登城樓遠望,萬里長城似龍游於戈壁灘瀚海間,過往商旅絡繹不絕,西域和中原的文化在這裏交匯融合,不管你到過或沒過這裏,總是讓人神弛萬千!

在河西走廊這條奇特的地理走廊上,防禦的需要,沿途修建了蘭州的金城關,酒泉的嘉峪關,敦煌的玉門關陽關,山丹縣的硤口關,還有清水縣的大震關。

每一處的關城都有着蒼涼的前世和悠揚的今生。

所以,又有天下雄關出西部之說。

明朝以前,嘉峪關是有關無城,1372年,大將軍馮勝在平定河西班師凱旋途中,經過多方勘察,選定了河西走廊中部,東連酒泉、西接玉門、背靠黑山、南臨祁連的咽喉要地——討賴河谷和黑山之間最狹窄處修建土城,結束了嘉峪關“宋元以前有關無城”的歷史。

這裏豐富的水源也爲長期的駐守和後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先後經過168年時間的修建,完善城牆、關隘、城堡、烽火臺。從此,嘉峪關成爲東西交通的門戶。

多年的經營和發展,嘉峪關形成了內城、外城、城壕完整的防禦體系,並與長城連爲一體,成爲萬里長城沿線最爲壯觀的關城。內城牆上建有箭樓、敵樓、角樓、閣樓、閘門防衛設施,關城內建有遊擊將軍府管理機構,東門外建有關帝廟、牌樓、戲樓等娛樂軍民和過往商旅的場所。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德華

懸臂長城

懸臂的城牆,曾經的孤寂防線

懸臂長城 攝影:盧清國

嘉峪關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成重疊並守之勢,以明牆連接第一墩,以暗壁連接懸臂長城,形成明代萬里長城軍事防禦體系的最西關隘,以羅城、甕城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與長城東起點山海關遙相呼應。

從嘉峪關關城東閘門邊的角墩起向北延伸至黑山山腰,全長7.5公里。山腰長城約750米,陡峭險峻,委曲迴旋,氣勢雄偉,垂若懸臂,儼然似長城倒掛,鐵壁懸空,又似北京的八達嶺長城,故有“懸臂長城”和“西部八達嶺”之稱。

站在懸臂長城上遠眺,真是看不夠的蒼茫、遼闊和壯美。而腳底下,人類卓越的智慧,心血見證的長城宛若巨龍,穿戈壁、過沙漠、翻山越嶺、蜿蜒東行,彷彿是一種牽引,引領我的思緒無限翻騰,徜徉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時地要在某一時刻駐足、滯留,撫今追昔,遙想當年是一次特定的巡禮,亦是一次冷靜的思索。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清風視界

長城第一墩

天下第一險墩 萬里長城崛起之始

銀河下的長城第一墩 攝影:盧清國

嘉峪關關城向南,長城橫穿戈壁灘,一直延伸到祁連山腳下的討賴河畔。討賴河河谷深達82米,地勢十分險要,是絕好的天然屏障,長城第一墩就坐落在懸崖絕壁之上。

長城第一墩,又稱討賴河墩,是嘉峪關西長城最南端的一座墩臺,是關南最主要的一座墩臺,擔負着傳遞關南及祁連山諸口軍事信息的任務。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衝,也是明代萬里長城最西端的一座墩臺。長城第一墩於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築,北距關城7.5公里,墩臺矗立於討賴河邊近56米高的懸崖之上。

在一萬多華里的明代長城線上,墩臺無數,密如繁星,而嘉峪關長城第一墩與河北山海關渤海之濱的"老龍頭"遙相呼應,共同構築起中華長城"龍"的首尾,成就了中華民族"龍"的美名。如果說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豐碑,那麼長城第一墩就是這座豐碑崛起的地方。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清風視界

夜光杯

行走在“玉石之路”上的夜光杯

如果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沒有提出“絲綢之路”這個說法,貫傳歐亞非的古代商貿之路會不會有其它的名字,比如叫做“玉石之路”或者“青銅之路”?我覺得可能性很大,事實上“玉石之路“是“絲綢之路”的前身,它比後來的“絲綢之路”早了約三千多年。

戰國墓葬中出土的古籍《穆天子傳》講述了周穆王駕八駿馬車西巡遊獵之事。周穆王從中原出發,途經甘肅、內蒙古和新疆,最終抵達崑崙山西麓。當時仍是母系社會的部落首領西王母,不僅款待周穆王,還贈他八車寶石,留下一段佳話。周穆王返途中,又在一些採玉、琢玉的部落處獲取不少玉石,滿載而歸。這或許是和田玉由新疆進入中原最早並較可信的記錄。

隨着張騫出使西域的“鑿空”之舉,“玉石之路”在漢武帝時代被進一步開發利用,商販們從中原向西域運去大量的絲綢和藥材,歸來時又帶回大量的玉石和當地特產。漢武帝在甘肅驛站設置“玉門關”,玉石到此便是進入國門了。

製作夜光杯的玉石取自海拔三四千米以上的祁連山,玉呈墨綠色,製成杯盞,蒼翠欲滴,即使在炎炎夏日也讓人頓生冰涼之感。酒泉夜光杯傳統制作工藝複雜而又精細,嚴格而不失優雅,要經過三十八道複雜工序,所用的工具有磨牀、鑽牀、切砣、鑽筒等二十餘種,操作全靠手工精雕細琢,製作出的夜光杯薄如蛋殼、色彩斑斕,具有耐高溫。抗低溫的特性,斟燙酒、冷酒均不會爆裂。

真正使涼州的葡萄美酒和酒泉的夜光杯馳名天下的,是唐代詩人王翰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這首詩意境寫得非常高遠,被譽爲邊塞詩中的經典之作,傳唱千年而不朽。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安妮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