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月10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兩項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包括“動力學新模式的發現及在塑性非晶合金材料研發中的應用”成果和與人民大學合作的“鐵基超導電子結構與磁相互作用的理論研究”成果。“鐵基超導電子結構與磁相互作用的理論研究”項目榮獲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獲獎人: 盧仲毅(中國人民大學), 向濤(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馬鋒傑(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閆循旺(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高淼(中國人民大學)。

1月10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兩項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包括“動力學新模式的發現及在塑性非晶合金材料研發中的應用”成果和與人民大學合作的“鐵基超導電子結構與磁相互作用的理論研究”成果。

“動力學新模式的發現及在塑性非晶合金材料研發中的應用”項目榮獲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獲獎人: 白海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聞平(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孫保安(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柳延輝(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汪衛華(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項目組歷經十餘年的研究發現了非晶合金材料動力學的一個重要動力學弛豫模式即β弛豫模式;提出了該弛豫的微觀結構起源和機理,進而建立了該動力學弛豫模式與非晶合金力學行爲的關聯;根據動力學和力學性能的關聯,探索出一系列具有室溫大塑性、室溫附近拉伸塑性的非晶合金材料。該成果不僅有助於實現非晶合金材料宏觀力學性能的調控和設計,而且爲發展高性能非晶合金材料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新思路。

“鐵基超導電子結構與磁相互作用的理論研究”項目榮獲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獲獎人: 盧仲毅(中國人民大學), 向濤(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馬鋒傑(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閆循旺(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高淼(中國人民大學)。

鐵基超導是凝聚態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向,對探索非常規高溫超導機理具有重大意義。項目組最早發現並預言鐵基超導母體是反鐵磁半金屬,指出由砷或硒傳遞的反鐵磁超交換是主要的磁相互作用,是導致超導電子配對的主要原因,並在此基礎上成功預言了鐵基超導的兩種新的磁有序結構。這些發現揭示了其中磁相互作用的微觀起源,加深了對鐵基超導基本性質的認識,推動了該領域的發展。編輯:Quanta Yua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