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圣诞颂歌》用一次绝妙的觉醒体验,唤醒了吝啬鬼斯克罗吉内心深处的真我,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影响了周围许多的人们。梦中的第一夜,斯克罗吉看到了童年时孤单、寒酸的自己,一个人待在教室里,可爱的妹妹喊他回家过圣诞节。

原标题:狄更斯名篇《圣诞颂歌》:一个吝啬鬼的自我救赎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吝啬鬼的形象屡见不鲜。中学语文课里的葛朗台,家里藏了一堆的金子,但女儿和妻子都过着极为清贫的生活。《儒林外史》里的严监生,临死时伸着两根指头,家人猜来问去不知所以然。还是小妾懂他的心思,把两根灯草灭了一根,严监生这才放心地闭上了眼睛,撒手人寰。

英国小说家查理·狄更斯的《圣诞颂歌》也是讲述有关吝啬鬼的故事。主角斯克罗吉经营着一家公司,他的合伙人马利前几年已经去世了,斯克罗吉暴躁、小气、冷漠,对待亲人毫无温情。

圣诞节的前一天,有人上门来请他捐一点钱,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可怜人。斯克罗吉一口回绝:“不是有孤儿院和济贫院吗?没钱的人应该去那儿了。”外甥弗雷德祝他圣诞快乐,他愤怒地说:“呸,骗人的东西。”跟随自己十几年的员工鲍勃,一直在壁橱里工作。这次他也要放假一天,和家人一起过圣诞节,但斯克罗吉内心老大不情愿,因为这耽误了他赚钱。

一肚子火气的斯克罗吉回到家中,诡异的事情却发生了。在梦境中,他先是看到了去世的合伙人马利,马利身上戴着沉重的锁链,由于他在世时没有帮助过任何人,所以死后他的鬼魂只能戴着所赚取的各种财产在世间孤独地游荡。之后陆续到来的三个鬼魂,依次带他体验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死后的情形。

梦中的第一夜,斯克罗吉看到了童年时孤单、寒酸的自己,一个人待在教室里,可爱的妹妹喊他回家过圣诞节。刚上班时热心的经理费则威格邀请所有的员工到他家过圣诞节,一起吃圣诞大餐,一起跳舞,欢乐极了。后来他一门心思想赚钱,心爱的女友因此离开了他,嫁给了另一个男人,他的生活变得只剩下了金钱为伴。

在第二个鬼魂的带领下,斯克罗吉看到在平安夜的晚上,鲍勃一家围坐在餐桌前,虽然只有一只小小的火鸡,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鲍勃提议举杯感谢斯克罗吉,因为他才有了今天美味的晚餐,虽然孩子们不太乐意,但还是照做了。外甥弗雷德也和家人在一起,真诚地为舅舅送上祝福。

最后一趟旅程中,斯克罗吉死了,他孤独地躺在床上,没有人为他的去世哀伤。三个女人把他的衣服、床单都拿走了,除了一具躯体,什么也没剩下。斯克罗吉害怕极了,他请求鬼魂把墓碑上他的名字去掉。他说:“我将记住过去,并且会为未来考虑的。我会对他人行善的,我会把圣诞记在心中并尽可能的善良、高兴、快乐,每天都这样。”

在痛苦的挣扎中,斯克罗吉醒了,他发现所有的东西都在,自己也好好地活着。而这次离奇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他开始真诚地和路人问好,买了店铺里最大的一只火鸡,送给跟随自己十几年的员工鲍勃,第一次和外甥弗雷德一家共进晚餐,还捐了大笔钱给孤儿院。

《圣诞颂歌》讲的故事很简单,却可以衍生出多个维度的分析。接下来,我们将试着从三个视角,来看看斯克罗吉如何在一夜之间,完成了自我救赎。

视角1:拖累症

所谓拖累症,是指人们对于外在事物和他人的过度依赖。在《圣诞颂歌》中,斯克罗吉对于金钱的痴迷,导致他逐渐迷失了人生方向,爱情、友情都离他而去。他生活中唯一重要的东西就是金钱,成了彻头彻尾的金钱奴隶。

造成这一切的根源之一在于他的父亲,虽然在书中没有正面描写,但通过斯克罗吉妹妹的只言片语,我们可以推测出这位父亲脾气暴躁,到了圣诞节才允许儿子回家。从原生家庭中获得的爱很少,也促使斯克罗吉从外在的事物中寻找依靠。这就是典型的拖累症的表现。

一个可怕的现实是,一般只有在拖累症到了很严重的程度,才会被人们所觉知。斯克罗吉形单影只地生活了数年,才终于在一场梦境之后,醒悟了人生除了金钱,还要有爱、有亲人、有朋友,开始与生活和解。

视角2:觉醒体验

根据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的观点,斯克罗吉的这次经历是一次典型的觉醒体验觉醒体验是指某一特殊的事件,让人们开始由关注日常琐事的生存模式,逐渐转变为能引发改变的生存模式。

这种觉醒体验在电影、小说等作品中经常能看到。是枝裕和的小说《如父如子》中,“抱错孩子”让良多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开始试着做一个不一样的父亲。这件事情对于良多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觉醒体验。

对于斯克罗吉来说,和三个灵魂一起走过自己的人生阶段,是对人生历程的重新梳理和反思。他意识到自己以金钱为中心的生活方式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如果这样下去,面临的结果是自己所不能承受之重。这种觉知,就是他改变的开始。

斯克罗吉最害怕的事情是自己后,会和马利一样带着财富的镣铐在世间游荡,进不了天堂,没有一个人为他的去世惋惜和悲伤。面对这种显著的死亡焦虑,斯克罗吉选择了“波动影响”的方式来处理,他发掘出了自己内心深处善良的一面,和家人、同事、甚至陌生人友好相处,人际关系网络一点点地搭建起来。斯克罗吉变得慷慨大方,性格也更加温和开朗。

如果未来有一天,斯克罗吉去世了,孤儿院的孩子们得到了他的帮助,可以生活得更好。弗雷德的生命中多了一个温暖的舅舅,街上的陌生人记住了一个热情的笑脸。他走了,但他在这个世界上依然存在。

视角3:叔本华的3个问题

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入口处写着:人啊,认识你自己。但心理学上有种观点认为,这个世界上真正认识自己的人大概不到1%。

《圣诞颂歌》中的斯克罗吉自认为我讨厌圣诞节,讨厌人际交往,只爱钱。他一直在这样告诉自己,似乎这才是真正的自己,但事实是这样的吗?

我们不妨看看叔本华在晚年时提出的三个问题,分别是:我们拥有什么?我们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的?我是谁?

对于斯克罗吉来说,他拥有许多的钱。他认为所有人眼里,他都是吝啬、冷漠、毫无人情味。但鬼魂让他看到了鲍勃、弗雷德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还爱着他。斯克罗吉和鬼魂的相处时光,使得他重新发现自己,了解真正的自己。

三个问题中最重要的是“我是谁”,只有成为一个拥有健康身心,能够传递爱的人,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

《圣诞颂歌》用一次绝妙的觉醒体验,唤醒了吝啬鬼斯克罗吉内心深处的真我,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影响了周围许多的人们。

从此伦敦城里又多了一个幸福的人,正如结尾所说:

他同伦敦或是全世界的任何一个朋友、雇主和男人一样好。有人发现了他的变化就笑,但他不在乎、他从心里笑,这对他来说就够不错的了。他再也没有同幽灵说过话,但圣诞节他一直过得都很快活,并且生活得很幸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