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具体每一个都铎人,从国王臣仆到学徒帮工,从环状领到墓地舞会,他们都生活在自己的圈层之内,阶层分化的阴影与生活日常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时代的独特风貌。除了戏剧、打牌和舞会,逗熊、斗鸡等略显残忍的项目,在都铎时代也很流行,因为激烈的场面极具观赏性,而且人们信奉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认为打斗会加速动物体内的血液循环,肉质会变得更加鲜美。

1999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莎翁情史》,生动地展示了伊丽莎白时期的戏剧界生态。

在宫廷中,小型的精致戏剧让女王和贵族们笑逐颜开。在差点资不抵债的玫瑰剧院里,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经推出就受到广泛追捧,数千观众挤在狭窄的座位上观看这出爱情悲剧,剧院老板最终免遭破产厄运。

《莎翁情史》剧照

同样是观赏戏剧,贵族阶层和平民各有自己的乐趣所在,这种情形并不局限于戏剧领域。在长达118年的都铎王朝中,人们所能享受到的饮食、生产、休闲、服饰等,都与所处的阶层密切相关。国王和议会也会通过颁布相关法令,将其进一步规范化。

英国“体验派”史学家露丝·古德曼的《百年都铎王朝》一书,以黄金时代的饮食起居为出发点,展现不同阶层的真实生活状态。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窥见在大事件之外的都铎王朝,从清晨起床到一日三餐,从忙碌的工作到休闲娱乐,在衣食住行的琐碎之中描摹出历史的另外一面。

《百年都铎王朝》书封01 农村与城镇:社会阶层体系的形成

从亨利七世到玛丽一世,英格兰经历了数次王权更迭,宗教改革和频繁的对外战争让国库和平民的钱包很受伤。到了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开始进入真正的黄金时代,人口增速加快,经济发展水平提升。

伊丽莎白一世

根据露丝·古德曼提供的数据,自亨利七世到伊丽莎白统治末期,英格兰(含威尔士)的人口从250万增长至约400万,其中城镇人口约占10%,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

在农村和城镇,根据拥有土地的规模、所从事行业、身份地位等的差异,形成了相应的社会阶层体系。

先来看农村,土地多寡与社会地位是直接挂钩的。在最高等级的土地贵族、乡绅、自耕农、佃农、雇农这5个阶层中,前三个阶层都有自有土地,后两者只能靠租赁土地或者为邻人打工获取微薄的收入。

总体来看,佃农和自耕农在农村人口中所占比重最高,同时阶层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流动性。

有些自耕农因为赌博等原因失去了土地,就变成了依附于他人的佃农或者雇农。反之,如果自耕农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土地,遵守特定的礼仪规则,建起了不错的宅邸,他们就可以被称作是乡绅。

城市人口虽然不多,但也有自己的一整套阶层体系。

处于最上层的是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们,他们赚取了不菲的财富,住在装饰华丽的大宅之中,由仆从服侍他们的日常起居,他们可以担任公职,有时还可以与上流阶层交际。在他们之下,是从事其他贸易的商人。

商人的高社会地位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随着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开始建立自己的海上殖民霸权,海上贸易做得风生水起。著名的海盗船长弗朗西斯·德雷克,通过大肆掠夺和垄断贸易,迅速集聚大量财富,还做到了朴茨茅斯市长的位置。

海盗船长弗朗西斯·德雷克

处于中间阶层的是工匠、画匠等手工艺人,他们大多有自己的工作室和住宅,可以招募学徒和帮工。在整个都铎王朝时代,有数量庞大的学徒和帮工混迹于裁缝、金匠、羊毛纺织等行当之中。

其中,学徒通常来自经济状况不错的家庭,因为他们要支付给师傅一定的费用,学徒期限通常在7年以上,但可以学得一技之长,作为养家糊口的本钱。帮工们虽然可以拿到一点薪水,但却无法获得主人的指导和培训。02 环状领与礼服:奇葩的禁奢令与服饰法案

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诸多画像中,我们会注意到一种叫做“环状领”(也称“拉夫领”)的配饰。

它通常是白色的(也有蓝色、黄色、粉色),上面有无数精细的褶皱,上浆之后显得十分硬挺,虽然穿起来舒适度不佳,却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时尚趋势。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洗衣女工,都会买或者自己制作一个,以免与潮流格格不入。这种环状领的布料价格不算昂贵,但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要经过缝纫、上浆、定型等数个步骤,每一步都要花上4、5个小时。

各种样子的环状领

除了环状领,都铎时代的人们对礼服情有独钟。

一件设计时髦、用料精良的礼服耗资不菲,经济条件宽裕的人可以到裁缝店中订制。礼服既是出席重要场合时的身份象征,也是当时人们的重要财产。

伊丽莎白一世的心腹大臣威廉·塞西尔,他身上的礼服造价不菲

露丝·古德曼发现,一些都铎人在借款时会以自己或伴侣的礼服做抵押;在一些16世纪的遗嘱中,礼服、紧身裤等会被赠送给亲人或仆从,他们可以拿到二手店中出售,得到一笔相当于数周工资的钱。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都铎王朝,人们并不能随心所欲地购买和制作自己喜欢的衣服,“能穿哪种服装,购买哪种布料”是有严格规定的。

在王朝早期通过的禁奢令中,王室成员、有骑士或以上头衔者、小农、打工者和仆从这三个阶层,所能穿着的服饰颜色、布料类型、价格标准都给出了明确的标准。“王室可以穿黄色布料和紫色丝绸,平民则只能买每码2先令以下的布料”。

“暴君”亨利八世颁布过四部《服饰法》,第一部法令中要求小农阶层不允许购买进口布料,不过随着亚麻等布料越来越多涌入英国,在第四部法令中类似条款有所放松。

禁奢令和《服饰法》的推出,进一步加深了社会上“服饰=阶层”的刻板印象,深刻影响了社会风气。

一方面,从事商业贸易等行业的人们,会通过剪裁得体的服饰,提高自己的信用度。

另一方面,以服装为“障眼法”,无形中催生了“捉兔子”等诈骗行当。

一些游手好闲之徒,盯上了进城的乡下人(被称为“兔子”,意为“容易上当的傻瓜”),因为他们经常穿着“赤褐色或起绒粗呢外套”,凭着光鲜的衣着和绅士做派,骗子们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兔子”的信任,然后盗窃他们的财物,或者引向串通好的赌博场所。03 面包与麦芽酒:高恩格尔系数与饮食习惯

俗语说:“开门七件事,油盐酱醋茶”。“吃”在任何一时代,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而饮食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也成为衡量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之一。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的恩格尔系数为28.2%,这就表明人们花在饮食上的支出变得越来越少,有更多的资金可以用在休闲娱乐、学习充电、投资理财等领域。

不过,500多年前的都铎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当时的恩格尔系数高达80%。换言之,人们赚来的钱主要用来填饱肚子,如果收入出现较大波动,可能就会面临食不果腹的窘境。之所以有这么高的恩格尔系数,主要受生产力水平所限,主要作物小麦的品种、生产方式等都处于落后水平,作物产量有限。

即便如此,都铎人在饮食上并不马虎,特别是对于中下层人士来说,尽量让三餐有丰富的营养,以应对一整天繁重的体力劳动。

在具体的饮食结构上,他们的日常食物有四大类:面包、浓汤、麦芽酒(啤酒)、烤肉。其中,面包根据所使用小麦种类以及制作方法的不同,有詹诺克斯面包、白面包、燕麦饼、切特面包、马斯林面包等品种。麦芽酒可以在家庭中自制,也可以在结束一天的劳作之后,到麦芽酒馆小酌一杯。浓汤既可果腹,又能驱寒,是平民和贵族都喜爱的餐品,烤肉则是补充能量的另一来源。

都铎时期的餐桌一角

相较于平民,贵族阶层在饮食内容和礼仪上更加讲究。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吃到造价昂贵的白面包,浓汤中有更多丰富的原料。在他们的宅邸之中,不仅有手艺高超的厨师,还有一群仆从负责传递菜品。

在餐桌礼仪方面,由于他们常常身穿上浆后的环状领和手腕褶皱飞边,因此吃东西的时候必须小心翼翼地把小块食物送进口中,以防食物弄脏衣物。04 跳舞、打牌和看戏:都铎时代的娱乐活动

在都铎时代,跳舞、打球、纸牌游戏、戏剧、逗熊、斗鸡等,是较为普遍的娱乐活动类型。在结束一天忙碌的工作之后,看看戏、打打牌,都是不错的消遣。

对于王公贵族来说,舞会、牌桌或球场,是放松身心和炫技的场所,有时也会成为爱情的催化剂。那些想要获得职位晋升或者专卖特权的人,可以藉此得到接近国王或女王的良机。

亨利八世喜欢打球和纸牌游戏,他和第二任王后安妮·博林的爱情故事,则始于一场王宫内的化装舞会。

伊丽莎白一世是一位精力充沛的舞蹈高手,即使到了60岁以后,也经常与来自法国、西班牙等国的使节在舞池中翩翩起舞。在《伊丽莎白与埃塞克斯伯爵》一书中,作者利顿·斯特莱奇曾描写伊丽莎白的夜生活:

“在各处公园和伦敦郊外森林中骑马和散步……接着又是听歌赏曲……剩下他们两个,还在一起打牌”,“吃了一餐简单的晚饭,光荣女王跳舞了”。

她的密友(或情夫)莱斯特伯爵罗伯特·达德利,不仅赞助了一支剧团,为伊丽莎白女王献上演出,还对打牌情有独钟。露丝·古德曼在一份账单中发现,罗伯特·达德利一年因为赌博输掉的钱就有数百磅。要知道,当时普通打工者一年的收入大概只有4、50磅。

平民们的休闲时光在排场上要比贵族阶层逊色不少,但他们也可以享受这一份难得的愉悦。

“在墓地开舞会”在都铎时期很常见,“墓地”和“舞会”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词汇,被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因为当时的墓地没有墓碑,而且十分开阔,适合一群人聚在一起跳舞玩乐。不过,这也招致了不少争议,有的人认为,墓地的旁边就是教堂,总是开舞会似乎有亵渎圣灵之嫌。

大英博物馆中由演员表的都铎舞蹈

打牌在都铎人看来,是男子汉气概的象征,所以不光是亨利八世和莱斯特伯爵喜欢纸牌游戏,中下层人士也乐此不疲,有人在纸牌游戏中输的一塌糊涂,也有人因此耽误了工作进度。

一些以作弊和投机为业的骗子则在纸牌游戏中骗取不少钱财。差不多同时期的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有一幅名作《作弊者》,极为生动地描绘出一场令人心惊的牌桌作弊案,一个初涉社会的年轻人,被两个出老千的人围住,很快他的钱包将被这些人掏空,而他对这一切还毫无察觉。

卡拉瓦乔《纸牌作弊者》

为了避免纸牌游戏导致的社会风气败坏,亨利七世时期出台过专门的“禁赌”法令:“除了圣诞节,学徒工和仆人在其他时间不能玩纸牌游戏”。

除了戏剧、打牌和舞会,逗熊、斗鸡等略显残忍的项目,在都铎时代也很流行,因为激烈的场面极具观赏性,而且人们信奉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认为打斗会加速动物体内的血液循环,肉质会变得更加鲜美。

穿过500年的时光隧道,回望黄金时代的英格兰,我们会发现它其实是传统与进步的集合体,一方面承袭了来自古罗马时代的医学理念,另一方面,随着国力和时代的发展,在饮食、休闲、服饰等细节上不断推陈出新。

具体每一个都铎人,从国王臣仆到学徒帮工,从环状领到墓地舞会,他们都生活在自己的圈层之内,阶层分化的阴影与生活日常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时代的独特风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