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似直-8的新型直升機

  11月17日,網上曝光了一架形似直-8的新型直升機,與此前直-8系列的各個改進型相比,這架新型的直升機顯著加寬了機體座艙,同時飛機燃油箱系統佈置從客貨艙地板下改爲機身兩側短翼內。這架飛機在上述兩個方面的改進,均指向了更大的貨倉容積。此前,網上均猜測這種新型直升機應該會在17年年底首飛,將成爲“山貓”全地形車的“伴侶”服務於中國陸軍的高原部隊。不過,其實很多人忽視了這種新型直升機在海軍兩棲登陸戰中的應用,

  直-8G吊掛山貓

  目前中國海軍裝備量最大的直升機爲從上世紀80年代仿製自法國“海豚”輕型直升機的直-9直升機。這種直升機由於實在太輕、載重量太小,很難用來進行兩棲突擊作戰。其在海軍中的作用也主要是進行反潛作戰和搜救任務。引進自俄羅斯的卡-28直升機爲反潛特化型,除了艦艇間的物資轉運外,很少用來執行運輸任務。中國自產的15噸級直-8系列直升機在海軍中服役數量較少,同樣無法成建制的投送兩棲攻擊部隊。這也是爲什麼我軍一直都是坦克和兩棲戰車作爲搶灘登陸的核心成員使用。

  直-8G

  而此次曝光的寬體直-8則是補齊中國海軍這一短板的希望。從此前央視的報道中,我們可以得知,直-8直升機的大改型號直-8G(也稱直-18)最大起飛重量已經可以達到17噸,逼近了CH-53海種馬的19噸。但其運輸型卻繼承了直-8直升機貨倉過窄,無法有效裝載如“山貓”全地形載具一類的重型裝備。也正是因爲這一原因,解放軍海軍並沒有操之過急的大量列裝直-8G的運輸型。而此次曝光的寬體直-8,很可能是解放軍海軍正在等待的“意中人”。

  海軍直-8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未來解放軍進行大規模兩棲登陸作戰的潛在目標只有西南某大型島嶼。從守軍的佈防位置與歷次軍演的過程,我們不難發現,西南某大型島嶼東側是守軍防守的薄弱環節。這主要是因爲長久以來,解放軍的登陸能力以傳統平面登陸爲主。爲了保證登陸行動的突然性和後續補給線的暢通,解放軍只能選擇西南某大型島嶼西部作爲登陸場。在解放軍建立健全一整套由航空母艦、兩棲攻擊艦、兩棲登陸艦和運輸直升機組成的垂直登陸體系後,守軍必然要分兵東部。而無論解放軍是否真的選擇在西南某大型島嶼東部進行垂直登陸作戰,都將有效的調動守軍的防禦力量,對西側的主力登陸部隊進行支援。

  海空一體登陸戰

  在第一階段的登陸作戰實施完畢,灘頭部隊成功建立登陸場之後。垂直登陸的機降部隊還可以利用直升機在島內進行快速穿插。比如,如果在防禦作戰中失利,守軍很可能選擇退入中央山脈進行“遊擊作戰”。而依託直升機進行快速轉移部署的解放軍垂直登陸部隊則可以搶在守軍之前攻佔進山的要地、隘口,配合平面登陸的重裝部隊對守軍殘餘兵力進行分割包圍並各個擊破。當然,垂直登陸也非常適合用在漣島嶼登島作戰中。不過這類小島面積有限,重型裝備無法展開,通常不需要像寬體直-8這樣的大型運輸直升機。

  網友繪製 寬體直-8

  此外我們也要看到,寬體直-8僅僅是我國運輸直升機追趕美軍的第一步。其運載能力尚未達到美軍60年代中期服役的原版CH-53海種馬的水平。未來,中國運輸直升機還應該繼續向“大型化”、“重型化”方向發展。除了像CH-53E一樣繼續深挖直-8系列直升機的潛力以外,我們還可以“引他山之石攻玉”,比如加緊推進中俄合研40噸級重型直升機AHL項目的進展,及其之後的軍用化改進。

  直升機只是一個方面

  當然,垂直登陸能力的建設也並不僅僅包括運輸直升機。海軍艦載固定翼飛機、武裝直升機、大型兩棲攻擊艦、直升機搭載的超輕型火炮、步兵載具和其他作戰裝備等也必須同步跟上。而在這些方面,我們同樣還有許多欠賬要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