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某险企资管人士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一旦监管层提高险资权益类资产投资上限,如由现行的30%提升至40%,将赋予保险机构更高的自主性和灵活度。对A股而言,若险资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提高,意味着更多资金有望入市。

近段时间,“保险资金入市”成为热点话题。随着监管不断“喊话”鼓励险资入市,保险资金投入股市的规模节节攀升。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险资已超越公募基金成为A股市场第一大机构投资者。近日有消息称,险资权益投资比例提升细则落地在即。专家表示,若权益类资产投资上限提高,将赋予保险机构更高的自主性和灵活度。特别是一些负债成本较高的中小保险公司,在成本收益匹配的压力下有望继续“加码”权益投资。

供图 今日头条实际可用投资空间有限

今年以来,监管鼓励险资入市的政策“暖风”频吹。1月,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肖远企表示,鼓励保险公司使用长久期账户资金,增持优质上市公司股票和债券,拓宽专项产品投资范围。7月4日,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银保监会正研究提高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在审慎监管原则下,赋予保险公司更多的投资自主权,进一步提高证券投资比重。证监会在近日召开的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上再度呼吁“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令外界纷纷猜测险企权益投资比例提升或于近期落地。

“险资投资的权益类资产主要包括股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权益类保险资管产品、未上市企业股权、私募股权基金等。”某保险资管公司人士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根据梁涛此前的介绍,截至5月底,我国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占比22.64%,距30%的监管比例上限还有7.36个百分点。但从业内实际情况看,除几家经营比较稳健的上市保险公司权益资产占比偏低外,绝大多数保险公司权益投资占比已达到25%以上,实际可运用的权益资产投资空间有限。

“由于现行权益类资产计算方法包括股权投资与股票投资,而行业长期股权投资占比在10%左右,使保险机构实际用于股票投资的空间有限,这也是近年来保险行业股票和基金投资占比长期徘徊在12%左右的原因之一。”该人士解释称,“目前险资在股市中的投资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股票和基金,另一类是过去几年举牌上市公司并以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股票,两大类总市值约2.7万亿元左右。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险资已超越公募基金成为A股市场第一大机构投资者。”

“从投资板块看,险资重仓股主要集中在沪深300成分股,主要以大金融、大消费、房地产等行业个股为主。科创板方面,当前险资投资仍以打新为主,更注重个股而非指数投资。”上述人士表示。高分红股票或受青睐

对A股而言,若险资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提高,意味着更多资金有望入市。根据长城证券研究所非银金融研究团队的研究,以2019年一季度末的数据测算,保险入市资金每提升1个百分点,将直接带来1705亿元增量资金。

不过,业内人士也强调,险资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松绑”的影响并非“一刀切”。

某险企资管人士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一旦监管层提高险资权益类资产投资上限,如由现行的30%提升至40%,将赋予保险机构更高的自主性和灵活度。但险资是否会大幅提升A股投资比例,还要看各公司的实际负债成本和利润波动容忍度。”

“对于一些负债成本较高的中小保险公司,在成本收益匹配的压力下,存在继续提升权益投资比例的可能。但对于经营稳健的大型保险公司,由于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存在较高平滑利润波动的需求,提升A股投资比例的动力可能有限。即使提升投资比例,预计也会以高分红股票和高ROE(净资产收益率)股票为主,以实现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划入O-CI(其他综合收益)或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确保投资标的股价波动不影响当期利润波动。”

据了解,2014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IFRS9金融工具的最终版本,全面取代IAS39金融工具。2017年4月,中国财政部发布了三个会计准则,内容与IFRS9没有重大差异。

“在IFRS9规则下,基金、非标等资产只能以‘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损益’,因此造成利润波动的程度显著加大。而股票只能‘公允价值计量’,变动既可计入损益,也可计入权益,但选择计入权益后不可再回转至损益。‘计入损益’加大利润波动,‘计入权益’导致利润减少,保险公司将陷入两难。”海通证券分析师孙婷表示,在此影响下,保险公司的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比例可能下降,从而减少利润的波动程度,同时增持高股息高分红股票。

记者 李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