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生活百科||喫完火鍋爲啥衣服味道大?火鍋底料裏到底有沒有罌粟殼?喫火鍋之前先看這篇文章

天氣冷得打哆嗦

不喫火鍋怎麼過

本來想痛痛快快喫一頓

可微信上總是在傳一些

“這種火鍋,堅決不能喫”

“喫這種火鍋等於慢性自殺”

到底是不是真的

專家告訴你答案

1

謠言

自熱火鍋發熱包對人體健康有害

如今,不用火、不用電,也不用鍋,只需加入一杯冷水,等上十幾分鍾就能喫的自熱火鍋迅速躥紅網絡。有傳言稱,這種自熱火鍋的發熱包可能對人體健康有害。

“自熱火鍋的加熱包與我們常用的暖寶寶類似。發熱包不直接與食物接觸,如果盛放食物的器皿不會在高溫下遷移釋放有毒物質,那麼對食物而言,就是安全的。”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

自熱火鍋的原理,是通過發熱包內的生石灰、碳酸鈉和水反應快速放熱,提供最初的熱量,再通過鐵粉、鋁粉、鎂粉持續氧化放出熱量。發熱包會使水的溫度達到90攝氏度以上,並通過其產生的高溫水蒸氣來加熱食材。

雖然這種自熱食品的發熱包對人體健康無害,但卻可能因使用不當導致爆裂。如果大量水蒸氣在封閉環境下囤積,可能會變成“小型炸彈”,發生爆炸。所以,在食用自熱火鍋時千萬不能把蓋子的透氣口堵住,並要注意環境通風。

朱毅提醒消費者:“自熱式火鍋目前缺乏行業規範,產品也良莠不齊,火鍋調料、配菜等的食品安全問題也在所難免。”因此,消費者最好通過正規渠道購買大品牌產品,以便儘可能減少風險。同時,食用時也要防止高溫引起的燙傷。

2

謠言

衣服殘留火鍋味越重則添加劑越多

很多人喫火鍋,都對衣服上的味道心有懷疑。“喫完火鍋衣服上味道越濃,留得時間越久,說明湯底的添加劑就越多”。最近,這套判斷火鍋店湯底添加劑的“民間土法”,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

“麻辣火鍋裏香辛料的味道被水蒸氣帶到空氣中,就會附着在衣服上,而且油滴裏的香味分子在衣服上不容易揮發。而味道持久度和濃烈度又與通風情況、衣服材質有關,清油火鍋就不會有太大味道,牛油火鍋的味道就會很重。”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

“在食用火鍋的過程中,可以觀察火鍋的油。如果火鍋油量不是很大,但是味道卻特別香,那就比較可疑。”朱毅表示,但用衣服上氣味的殘留時間和濃烈程度,來判斷火鍋是否用了“一滴香”並不科學。即便火鍋湯底使用了“一滴香”等添加劑,也不存在加入的添加劑越多,衣服上的味道就越大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毛衣、羽絨服之類的衣服更容易吸附味道,冬天喫完火鍋後,這些衣物上的味道會比其他衣物更加明顯。想要去除衣物上的火鍋味道,可以在洗澡時將衣服掛在浴室,次日再通風晾曬即可;還可以把檸檬水直接噴在衣服上,掛在通風處。

3

謠言

火鍋好喫到停不下來是放了罌粟殼

近來,有一則消息在朋友圈流傳。消息稱有的火鍋店在湯里加入了罌粟殼,使得味道更好,讓人越喫越想喫,最終上癮,還附上了所謂的“罌粟殼”的照片。

“所謂的罌粟殼,其實只是我們做牛羊肉時常用的香料草果。我們做過一個簡單的小樣本雙盲實驗,將罌粟殼和草果,分別以相同份量,加入一樣底料的麻辣火鍋和清水火鍋中燒煮半小時。結果,喫貨和非喫貨們瞎蒙一番,並沒喫出味道上的差異。”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

“雙盲試驗中喫不出區別,這是一個事實。但看到加了罌粟殼,你會覺得更好喫,是因爲這種好喫是心理上的,就像醫生給你開的安慰劑一樣。”朱毅笑言,罌粟殼提味增香是個幌子,最多是心理暗示。

那麼,如果火鍋店不惜鋌而走險,把被放大的傳說當現實,在火鍋中加入罌粟殼吸引顧客,常喫的人們會不會上癮?朱毅解釋說,罌粟殼中的阿片類生物鹼含量很少,嗎啡含量也只在0.05%—0.5%。而鴉片中是10%左右,藥用嗎啡是30%以上。況且罌粟殼中這個數量級的嗎啡,還要加入火鍋湯中,再通過涮菜吸附的湯汁部分進入人體。

“除非敏感體質,對大多數人而言,即便喫了有罌粟殼的火鍋變成癮君子的可能性也不大。”朱毅強調,不良商家在火鍋中非法添加罌粟殼,含有的嗎啡即便微量也逃不脫如今檢測儀器的法眼。

來源:科技日報

新鮮資訊一手掌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