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火车的软卧车厢设计学习了欧洲,而硬座车厢则学习了美国,新出现的高铁则是更多地参考了民航飞机的座位设计。所以铁路公司为了吸引富人乘坐火车,需要尽可能把车厢设计成他们熟悉的样子。

原标题:火车硬座面对面,高铁为什么不一样?

这是万物的76拣史

看看火车排列座位的门道

文字版

每年冬天,中国都会上演一部记录短暂人口迁移的大电影,那就是 春运。“你抢到回家的火车票了吗”也在这时成为人们寒暄搭讪尬聊的必备话题。预计今年春运期间,铁路运送人流量将达到4.4亿次。这个数字比如今世界人口第三多的美国还多1亿。

随着中国高铁通运里程的不断增加,高铁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的火车。2013年到2018年,高铁客运量占铁路总客运量的比重从25%增加到50%。而如今的高铁车厢和过去火车相比,设计上也有着很大的不同:

传统火车硬座车厢的座位是两两相对的,背对背的乘客可以共用靠背,

同一排座中间也没有什么隔挡,

虽然体验略差,但节省空间,

每节车厢可以比如今同样大的高铁车厢多坐二十多人。

其实火车自发明以来,车厢的设计一直在变化。火车刚出现,主要是用来运煤碳的,只是顺便载点人,所以最早的火车旅客们,其实是坐在煤堆上旅行的。随着坐火车的人越来越多,铁路公司开始考虑设计专门供人类乘坐的车厢。

火车是英国人发明的,而在19世纪初期的英国,旅行者主要分为三个阶层:富人,中产阶级以及劳工阶层。这三个阶层泾渭分明,把他们安排在一起是不可能的。所以,设计车厢的人同样考虑针对不同阶层的人把车厢分为三到四个等级。

对于劳工阶级来说,他们乘坐的三等或者四等最早的车厢其实就是货运棚车改造的,在1844年之前,这些车厢甚至没有顶盖。乘坐火车的过程,就是一场沐浴日光雨雪的冒险。

而富人和中产阶级显然不能如此糊弄。当时的火车不像现在这么稳当,行驶过程中车厢经常猛烈摇晃,煤灰和烟尘甚至会透过车窗飘进车厢里。所以铁路公司为了吸引富人乘坐火车,需要尽可能把车厢设计成他们熟悉的样子。

在火车发明之前的时代,英国的富人和中产阶级通常是坐四轮马车旅行。而最早的一等和二等车厢其实是对马车车厢的模仿,1860年以前,当时的欧洲火车一二等座普遍实行小包厢制,每个小包厢都有单独的上下车门,中产阶级或者富豪坐火车,就像进出马车一样,完全不需要和三四等车厢的泥腿子有任何接触。

而火车小包厢之间并没有通道,乘客们就像被关在笼子里一样,只要火车不停下,进出车厢是不可能的。如果小包厢里的乘客互相熟识还好,问题是19世纪的火车旅客往往来自人际关系复杂的大城市,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和陌生人长时间对坐,目光相接往往非常尴尬。

于是,人们开始习惯在上火车前带一本书,书店成为火车站的标配也是从这时开始的。

除了社交尴尬外,封闭的小包厢还有更严重的安全问题。在行驶过程中,外人完全无法知晓车厢内发生什么事。一旦火车启动,那么在接下来的几小时里,包厢内无论是发生火灾还是凶杀,都无法被制止。

1861年,一列火车驶入巴黎车站,一节小车厢的门却仍旧关闭着,当铁路职员跑去开门时,却发现车厢内躺着一名死去的法官,而同行的另一位乘客却不知去向。警方没有找到凶手的任何线索。相似的案件,在1864年的英格兰又发生了一次。

这种包厢谋杀案引起了欧洲中上层阶层的恐慌,苦恼的欧洲人认识到,为了避免火车包厢成为完美犯罪的温床,完全封闭的包厢必须改变

由于社会阶级的分化,欧洲人非常注重隐私。对于欧洲的中产阶级和上流阶层来说,包厢是必须的,安全当然也很重要,所以铁路公司必须在包厢的安全和隐私之间找一个平衡点。

为了这个平衡,欧洲人不断开脑洞,比如在包厢内安装警铃,或者在包厢之间开一个窥视孔。最后他们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就是在小包厢的侧面加一条走廊,哈利波特在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乘坐的那辆火车就是这样的。

这车厢看着很眼熟吧,跟现在咱们软卧车厢的设计差不多吧。除了软卧车厢,我们硬座车厢的设计也是借鉴了外国的火车。

在大洋彼岸,美国人的车厢跟欧洲完全不同。如果说欧式车厢是马车的进化,那么美式车厢就是内河蒸汽船的进化。在19世纪初期,美国没有欧洲那样的道路网,只有少数大城市之间才有公路和公共马车,1836年,在美国广袤的内地旅行,主要依靠的是乘坐蒸汽船。

所以美国人设计火车车厢时,自然模仿了蒸汽船的设计。美国人习惯在火车上也和蒸汽船上一样走来走去,就连美式车厢的尺寸,也和蒸汽船舱差不多。

相比欧洲,美国没有王公贵族阶级,所以社会阶级分化状况不严重。乘客们可以待在一个共同大车厢里,中间有一条过道,两边各布置长椅,每张长椅坐两名乘客。在跨越北美大陆的漫长旅途中,乘客们可以随意的在车厢里走动,就算想去买点桔子,也是没有问题的。(误)

看着又眼熟了吧?这就像英国车厢的设计模仿马车,美国的车厢设计参考蒸汽船一样。中国火车的软卧车厢设计学习了欧洲,而硬座车厢则学习了美国,新出现的高铁则是更多地参考了民航飞机的座位设计。

座位设计的变迁,只是火车历史众多叙述线的冰山一角。这是打开影史大门的影片《火车进站》,它搭载着人们闯入荧幕世界。

这是莫奈笔下的《火车出站》,火车将印象派画家带往更广阔的天地;

这是英国的海滨度假小镇,它在1890年修建了火车站,火车带动了海滨旅行热潮的同时也掀开了泳装变迁的裙摆;

火车虽是冷冰冰的工业运输工具,但它和人类社会发生关系的那一刻起,便不再冰冷。

火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被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文化塑造着。它既是版图上的路线网,贯穿起国与国,地与地间的关系,又是打破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场域,盛放着无数个体的离合。

蒸汽机车的汽笛拉开了近现代史的序幕,而今天的不断提速的列车也将载着人类文明继续更迭下去。

今年你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回家?

[1]《铁道之旅:19世纪空间与时间的工业化》光启文景丛书

[2]《方便面市场消费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市场》2017年第32期

[3]《2017年中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高铁客运量及高铁通车里程分析》 中国产业信息网

[4]《试论 19 世纪美国交通革命》,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9月第五期

THE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