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食物界亞馬遜”的願景在前,機器人做披薩,顯然已不再是Zume的主要業務。2020剛開年,硅谷又一家明星機器人公司倒下,名叫Zume,一度以“機器人+披薩”而知名的公司,還獲得了孫正義旗下軟銀願景投資。

(原標題:孫正義下重金的機械臂獨角獸夢碎:估值最高40億美元,做披薩太難喫)

幹明 十三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道 | 公衆號QbitAI

寒潮一來,也能知道誰在裸泳。

2020剛開年,硅谷又一家明星機器人公司倒下,名叫Zume,一度以“機器人+披薩”而知名的公司,還獲得了孫正義旗下軟銀願景投資。

在最近一輪籌集融資中,估值宣稱達到40億美元,目標要成爲“食物領域的亞馬遜”。

可以說是春風得意,欣欣向榮。但誰能想到,調整來得如此之快。

在一系列高管離職之後,Zume終於傳來裁員消息:400多人,比例高達80%以上。

其核心明星業務——用機器人做披薩的Zume Pizza已經正式關停。

這時,距離它傳出以40億美元估值籌集新一輪融資的時間,只有不到2個月而已。

如此劇情,堪稱高速行駛下踩剎車。

而且因爲一度高調宣傳的“機器人+披薩”、“AI+披薩”,也在國外被冠以“AI死亡”之名。

但真相究竟如何?我們詳細看看來龍去脈。

砍掉核心業務:披薩機器人

根據CNBC報道,Zume創始人發佈內部信稱,爲了推進公司最新發展願景。

決定關閉公司的核心業務——Zume Pizza。

這也是Zume最出名的業務,也是他們用“藉助機器人與自動化顛覆視頻行業”的試驗檯。

一度成爲硅谷前沿科技的代表之一。

但現在,再打開Zume Pizza的網站,已經不能再下訂單,而是留下了一段話:

After four great years, we’ve served our last slice of pie. Thanks for following our journey to make and deliver better pizza. Happy eating!

偉大的四年過去了,我們已經奉上了最後一塊披薩。感謝您陪伴我們一起走過這段旅程。喫得開心!

伴隨着業務調整,Zume也迎來了大裁員。

據外媒Business Insider報道,被裁掉的400人,大多集中在公司的技術、運營和發展部門。

其由工程師組成的西雅圖辦公室,也將在這次裁員中完全撤掉。

根據其CEO Alex Garden的說法,Zume倒下之後並沒有徹底死亡,接下來會專注於食品包裝與配送服務,比如給另一家以披薩知名的傳統公司“必勝客”供應餐盒。

至於曾經名噪一時,爲Zume賺足了眼球或者是融資的機器人披薩業務,已然成爲歷史。

也意味着這條路線、這個故事,明確失敗了。

軟銀加碼,一度估值40億美元,要做食物領域亞馬遜

Zume成立於2015年9月,起初宣傳上聲勢兇猛,稱致力於用機器人來解決傳統披薩行業效率低的問題。

在公開宣傳中,Zume表示利用機器人廚師來製作披薩,1小時之內就可以製作並送出數百個披薩,要比人類廚師效率高太多。

2016年4月,首批披薩交付後得到了狂熱追捧,順勢在硅谷吹起了一陣“人類將會被機器人取代”的焦慮風氣。

贏得開門紅之後,Zume迎來了快速發展階段,一方面將機器人送入更多的餐廳,另一方面則是將披薩製作流動起來。

2017年,Zume推出了烤箱車,每輛車配備6個烤箱,在車輛行進過程中就可以製作披薩,還申請了配送卡車上的自動化披薩烤爐專利。

官方宣稱,通過這樣的方式,僅需要20分鐘,就能夠將披薩送到消費者門前,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在美國配送一份披薩通常需要50分鐘起步。

與此同時,各種前沿技術,比如大數據、機器學習、物流管理也被加入其中,創始人兼CEO Alex Garden還曾放出豪言:在用戶下單前,就能知道他們想喫什麼樣的披薩。

同年10月,Zume Pizza完成新一輪融資,總額達到4800萬美元,一時間風頭無兩。

其野心也開始顯露出來,喊出了“食物領域的亞馬遜”。

並在公司架構上進行了調整:披薩業務以外,Zume新成立了Zume母公司,表示將擴展更多新的品類和品牌。

這種想要顛覆全球餐飲業的宏大願景,自然也逃不過孫正義的小眼睛。

2018年11月,軟銀願景基金3.75億美元投資了這家披薩機器人公司,估值被推到10億美元,晉升獨角獸。

而在此之前,Zume的估值僅爲2.18億美元,所有融資加起來也只有7100萬美元。

跟軟銀願景的諸多投資案例一樣,Zume宛如巨嬰公司,就這樣一下子被催熟了。

這也是Zume最爲高光的時刻。但也正是這個時候,埋下了機器人披薩業務轟然倒下的種子。

“食物界亞馬遜”的願景在前,機器人做披薩,顯然已不再是Zume的主要業務。

公司基本上轉向了一種企業模式,藉助在利用機器人做披薩的經驗,轉型爲數據和物流供應商,並與廚房、披薩店、外賣配送商達成了合作。

一起看起來都非常美好。

就在2019年12月份,軟銀深陷Uber、Wework泥潭之時,還有消息報道稱,孫正義準備對Zume進行另一筆投資,讓它的估值達到40億美元。

這什麼概念?

要知道,門店無數的必勝客和達美樂,其估值也才80億美元和110億美元。

一家落地有限的公司,靠“概念”就能達到這樣的估值?

這不合商業本質。

高速發展背後,主營業務被拋棄

當時,Zume利用軟銀願景這筆鉅額投資,迅速開始了擴張公司規模、增加員工人數。

原本設想的路線可能是這樣:靠機器人、AI的故事,“顛覆”,打響名氣;融資、擴大規模,實現複製;最終真正實現顛覆。

然而,Zume的宏圖沒有實現,因爲作爲一家食品公司,擴張中被曝出核心短板:

機器人做的披薩難喫。很多嘗過披薩的用戶更是直言,麪餅的質地和味道喫起來像是在嚼紙板。

澆頭也很少,和網站上色彩鮮豔的蔬菜相比沒有任何相似之處。

說是將自動化應用到披薩生產,但對於稍微複雜的工序,例如給披薩加料,還是需要人工的操作。

至於其核心競爭力——配送速度,也有用戶親身體驗:訂單最初的顯示的交貨時間是27分鐘,但最終卻花了50分鐘才送到家。與Zume20分鐘內將披薩配送到家的願景相差甚遠。

於是,泡沫吹破、故事講不下去,也只是時間問題了吧。

僞AI、僞機器人經不起考驗

Zume的披薩機器人倒下,也引起更多討論和思考。畢竟2019年來,這已經不是第一家倒下的AI、機器人公司了。

機械臂、機器人不算新事物,但AI隨着深度學習復興以來,成爲了“軟硬一體化”的重要載體,被重新定義,一切機器人、機械臂公司,也進入了AI序列,贏得了更sexy的活法。

於是更加“理想美好”的故事也開始層出不窮。披薩機器人,就是其中代表。

Zume發家講故事,說的是利用高效機械臂來替代昂貴人工,降本增效,還可以“移動化”,把披薩流水線搞成一輛移動的餐車,讓生產、製作和配送都大大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而且,披薩還能利用用戶反饋和大數據,越來越“個性化”,不斷迭代,越來越好喫。

是不是願景似曾相識?“披薩”可以換成很多其他名詞代詞?

然而,行情好的時候還能融資,拿不出貨又遇到寒潮,就要“打鐵要靠本身硬”了。

並且無論是AI+、機器人+,最終交付的產品也得經受住考驗纔行啊。

一家做披薩的公司,披薩不好喫,誰管你機器做還是AI做?

機器做的披薩就需要被“理解萬歲”嗎?

當然,商用、規模化落地和營收方面,也進一步經不起檢驗。

一輛酷酷的“原型”披薩餐車,或許還好做,想要規模化複製就難了,核心技術路線,也沒有通過市場落地的考驗。

市場規律千萬條,價值規律第一條。這樣的公司和業務,豈有不破之理?

歸根結底,這樣的公司跟AI、機器人公司似乎也沒啥關係,不過拿着“AI”和“機器人”來僞裝的故事型公司……

每個新技術時代都有那麼幾個。

有拿着“互聯網思維”重塑煎餅的,有拿着“數據驅動”搞咖啡的,而AlphaGo之後,拿着AI和機器人外殼的越來越多。

現在,經濟週期檢驗,市場檢驗,到了清算和擠泡沫的時候了。

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這些“僞技術”公司而鳴,爲不解決本質問題的業務而鳴。

你還知道這樣“僞技術”的公司和案例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