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人員挑選了250種掠奪性期刊,從中各挑選出一份發表於2014年的論文,然後查找出每篇論文發表五年後的被引用的次數。一項分析顯示,發表在掠奪性期刊上的論文很少能引起研究者們的注意,被引用的次數也遠遠低於知名出版物。

一項分析顯示,發表在掠奪性期刊上的論文很少能引起研究者們的注意,被引用的次數也遠遠低於知名出版物。

掠奪性期刊是指那些向作者收取高額論文處理費,但不提供預期的出版服務(如同行評審或其他質量檢查)的期刊。研究人員和出版商長期以來一直擔心[1],這些做法可能會讓低質量的研究文獻氾濫,從而對學術環境造成損害。

但是,12月21日發表的一項分析[2]表明,在掠奪性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在研究者中讀者羣非常有限”,因此對科學幾乎沒有影響。

研究人員挑選了250種掠奪性期刊,從中各挑選出一份發表於2014年的論文,然後查找出每篇論文發表五年後的被引用的次數。

大約60%的論文根本沒有被引用,38%的論文被引用了10次。只有不到3%的論文被引用超過10次,沒有一篇論文被引用超過32次(上圖)。

作者還隨機分析了Scopus數據庫收錄的2014年發表在著名期刊上的1000篇文章。相比之下,這些文章的平均引用次數約爲18次,只有9%的論文未被引用

本研究的合著者Bo-Christer Bjork說,對掠奪性期刊文章的引用不足可能表明這些出版物造成的危害可能被誇大了。“如果人們不引用,就說明他們可能就沒有讀那些文章,那麼這些文章對其他人的研究影響就會很小。”

開放獲取出版商Hindawi的Matt Hodgkinson說,這個結果並不令人驚訝,沒有多少研究者認爲掠奪性的期刊論文被高度引用了,但他還說,這項研究的範圍很小。他說:“考慮到掠奪性期刊上文章數量,250篇的樣本量是很低的。”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論文發表在掠奪性期刊上。例如,在2015年的一項研究[3]發現,這類期刊的論文發表量從2010年的5.3萬篇增加到了2014年的約42萬篇(下圖)。

Bjork承認,本研究只關注了一小部分論文,因爲手動計算引用次數的繁瑣過程限制了數據量。但他認爲250人的樣本量已經足夠大,可以對研究結論抱有信心。

Hodgkinson強調,儘管有這些發現,掠奪性期刊仍然對科學性和學術出版構成威脅。他們誘騙研究人員和機構付款,不排斥有缺陷的論文,破壞合法的開放獲取期刊的聲譽。

由醫咖會與心聯喬治心臟健康研究中心(HHRC)聯合建立的心血管研究協作網絡及數據共享平臺(CDS)已經上線!

目前開放共享的數據爲“中國房顫註冊研究”,共有2.5萬多房顫數據,歡迎來申請使用數據,發表SCI論文!

平臺網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