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了阿德勒說的自卑與超越外,社會學家庫利還提出了鏡中我理論,來說明人的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與機制。但在這個過程中,有些人因爲不斷地失敗而變得極度自卑,最後患上“自卑情結”。

原標題:我們爲什麼怕出醜

大多數害怕上臺演講的人,究其根由就是怕出醜而已。

更嚴重的說法就是自卑。精神分析學家阿德勒說: 所有的人都是自卑的,人類文明的進步是對自卑的超越。

自卑,就是自我評價過低,自己瞧不起自己,自己不如人的感覺,擔心自己笨拙,對自己價值的懷疑,是一種失去平衡的行爲狀態。

同時自卑常常會以一種消極防禦的形式表現出來,如自欺欺人、焦慮緊張、不安嫉妒、猜疑、羞怯、孤僻、遷怒等。

他認爲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爲每個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人對成功的追求,其實就是希望通過成功來不斷消除內心的自卑感。

但在這個過程中,有些人因爲不斷地失敗而變得極度自卑,最後患上“自卑情結”;也有人走向另一極, 通過對成功不擇手段地追求,而變得極度自信,但這種被稱爲“優越情結”的狀態其實只是對內心自卑的掩飾。

極度自卑自然不妥,但適度的自卑卻能夠給人帶來行動的勇氣和動力。

要超越自卑,首先我們要敢於坦然地承認自卑。當我們瞭解全世界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之後,我們不妨坦然地承認,進而深入地反省我們的自卑。然後在自己身上發現特質、獨一、不同性,相信自己有其獨特性,纔可以找到內心的安全感。

除了阿德勒說的自卑與超越外,社會學家庫利還提出了鏡中我理論,來說明人的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與機制。

庫利認爲一個人的自我觀念是在與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是其他人關於自己看法的反映。

人們總是在想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觀念。他人的姿態就如同一面鏡子,從中可以看到並衡量自己。

當然,一個人的自我意識的形成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當其基本形成之後,自我意識也會在與他人的互動過程中不斷地調整、變化。

所以演講其實是一個打破和重塑鏡中我的過程,第一次、第二次,你漸漸習慣站在舞臺上,展現自己的出色一面,你也漸漸把在這種習慣融入你的生活中,從而變得越來越好。

出醜這是一個主觀恐懼,就像尷尬一樣。你自己體會到尷尬的時候,其實基本上沒有人能與你感同身受。所以放下自己爲自己戴上的枷鎖,勇敢說出來吧!

想要有好的演講口才與技巧我們願助你一臂之力,每週免費分享學習gong zhong hao:唾沫文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