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通常被稱作世紀病,20世紀如是,21世紀或許依然如是。這種界定雖源自媒體表述,但卻有助於吸引人們來關注這一極爲普遍、極爲痛苦的精神疾病。事實證明,這種疾病古已有之。所有的文明裏都有它的蹤跡:極度憂鬱,厭倦生活直到強烈渴望死亡的地步,痛苦的悲傷,沒完沒了的充滿焦慮的抱怨,難以忍受的令人絕望的精神痛苦,這些特徵數千年來在西方傳統上被稱爲“憂鬱症”,一百多年前又被更名爲“抑鬱症”,這個聽起來過於委婉且平庸的詞卻導致了無數成見和錯誤認識。

抑鬱症患者常說這三句,是你嗎?

1.“我睡不着。” 抑鬱症擾亂了生物節律、睡眠和食慾。最爲常見的是抑鬱症患者在半夜或凌晨醒來,情緒低落或焦慮(“在靈魂的漆黑的夜裏永遠是凌晨三點,日復一日”,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傑拉德在他的短篇小說集《裂縫》中說)。睡眠不是斷斷續續就是醒了之後再也無法入睡,黑夜顯得無比漫長。

2.“我沒胃口。” 胃口變差,甚至出現厭食,體重迅速下降,在幾天或幾周之內就能掉幾公斤。抑鬱症還有另外幾種相反的表現,如嗜睡,比平時更貪喫(尤其是甜食),導致身體發胖。

3.“沒意思。”許多抑鬱症患者同時患有焦慮症,表現爲煩躁不安、心悸慌亂、多愁善感、胸悶不適、消化不良、渾身發抖、不停出汗、膽小怕事、憂心忡忡、焦躁不安、什麼事都尋求雙重保險。 憂傷就寫在抑鬱症患者的臉上,他們的肢體語言貧乏、目光無神。他們的臉部輪廓和姿態失去了活力。他們穿的衣服顏色黯淡,不引人注意。有時大白天的就會莫名其妙地哭上幾通,對未來、對世界和對自己的悲觀看法也能讓他們垂淚。抑鬱症患者自我貶低,認爲自己沒能力或不配,甚至把一些莫須有的錯誤都攬到自己身上。他們把自己看作社會和他人的負擔,對自己的狀況自責,也爲給家人和朋友帶來煩惱而愧疚。這些想法有時會變成一些譫妄性的話句。

抑鬱症患者喜歡獨處,不願跟人接觸。他們不願意出門,對周圍的世界、對當前發生的事和能觸動親朋好友的重大事件都不感興趣,也沒有娛樂活動。他們陷在自己的思考裏,一切和外界的接觸對他們來說都難以忍受:“……他流浪在阿雷俄斯平原,孑然一身,心力交瘁,避離了生活的艱雜。”古希臘的遊吟詩人荷馬在他的憂鬱的敘事史詩《伊利亞特》中寫道。

抑鬱症患者在學校或工作中常常會出現效率降低或無法工作的情況。這會加重患者的罪惡感和他本來就過低的自我評價。患者對時間的認知也徹底改變:每一秒對他來說都如同永恆,他無法投入未來。他的時間視野完全被封閉了,每天都像是無盡的折磨。 在疲憊不堪、缺乏慾望、拒絕做事、無所適從的狀態下,患者有時就陷在牀上,對一切都漫不經心:洗漱、刮鬍子、穿衣服、做家務、做飯,這些都變成無法克服的重任。

抑鬱症的診斷通常很複雜,需要豐富的臨牀經驗和對病人精神狀態進行深入評估。日常語言尚且試圖分辨“消沉”和“抑鬱症”,這簡單反映了在醫療領域中診斷所有精神病(特別是抑鬱症)常會遇到的困難。所以,我們要保持微笑,擁有一顆開朗的心態。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