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期一直被視爲中國最屈辱的一段歷史,那個時期的中國不斷被列強欺辱,流失了大量的錢財,割掉了大片的國土,人們把晚清失敗的根源歸結於裝備武器落後,於是清兵使用弓箭打洋人的飛機大炮、清水兵使用木船去進攻洋人的鋼鐵戰艦這樣的鏡頭常常浮現於人們的腦海中,但事實上,晚清時期軍隊的武器裝備並沒有那麼落後,清兵用弓箭打洋人更是子虛烏有,真實的歷史是怎麼樣的呢?

首先矯正一個誤區,清朝時期的中國處於冷兵器向熱兵器過渡時期,清八旗軍作戰也並非全部依靠弓馬騎射,在清雍正、乾隆時期,原始火槍三眼銃、單管火銃,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鳥槍在軍隊中十分常見,這種原始火槍在清朝軍隊的普及率大約在40%到50%之前,清朝真正的失敗在於對於武器的研發完全停滯,以至於在1840年鴉片戰爭時期,清朝軍隊還是使用200年前的鳥槍與洋人作戰,清軍用打鳥槍怎麼能敵過洋人的滑膛槍呢?

清朝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慘敗後,意識到了裝備武器的重要性,於是發起了學習西方"器物"的洋務運動,李鴻章、張之洞是洋務時期的代表人物,他們在內地開辦礦場、通商局、製造局、機械局,模仿西方建立現代陸、海軍,名震一時的"北洋水師"就是誕生於這個時期,此時的清朝出現了短暫的繁榮時期,史稱同治中興。

經過洋務運動的發展,清朝軍隊也已經換上了現代化的武器,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的中法戰爭,清朝軍隊中的刀、弓、鳥槍早已被廢棄,清軍配備的是由德國生產的雷明頓M1882式步槍,這種步槍屬於當時世界較爲先進的武器,清軍如果單從武器上來講,已經是一支標準的現代陸軍,但清軍最終還是敗給了法國。

到後來的中日甲午戰爭,清朝不論是從海軍、還是陸軍的裝備武器絕對不落後於倭寇,但還是難免於全軍覆沒的悲劇。

歸結原因,晚清戰爭的失敗,不是敗於裝備武器,而是敗於訓練方法與戰鬥意志,晚清的失敗,不失敗於器物的落後,而是敗於思想與民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