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借着张红岩老师的两部素人综艺《新相亲大会》与《我们恋爱吧》正在江苏卫视热播,1号替读者朋友向张红岩老师讨教一番如何释放真情实感的巨大力量。张红岩说,「《新相亲大会》可能是目前最难的素人节目」。

如果说,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将会影响他一辈子的情感生活,那么,一个人的履历前史也将会影响他一生的创作风格。

比如,本文的专访对象——张红岩。

张红岩 聚仁小美创始人之一、《新相亲大会》《我们恋爱吧》制片人

操盘过《非诚勿扰》《最强大脑》《四大名助》《有话非要说》《新相亲大会》与《我们恋爱吧》,挖掘过素人情感面、智力面、综合面等的各方各面的她,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素人综艺首屈一指的王牌制片人。

而她之所以手握「素人综艺」的这张王牌,则与她民生新闻出身的经历紧密相关——

因为这份经历,她才真正深知素人的力量有多大、真实的力量有多大,因为信任这种力量,才能通过节目释放这种力量。而这份对人间真实的信任正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做好素人综艺的基准;

因为这份经历,她才拥有一套具有新闻人品格的电视综艺逻辑,不能狗血、悬浮,必须夯实、严谨、不浮躁,心中有强烈的道德秩序、社会情怀,节目中则有鲜明的价值输出、观念引导。而这份新闻品格的综艺逻辑则是决定一个素人节目能做到怎样的高度。

当我问她,「您认为怎样的内容最能打动观众?怎样的内容最有传播价值?」

她说,她真心认为就四个字——「真情实感」,她又补充道,「但是很难」。

难在要拆除素人的防备才能做到真情实感,难在要破除包装的技巧才能做到真情实感,难在要舍弃讨巧的捷径才能做到真情实感……

借着张红岩老师的两部素人综艺《新相亲大会》与《我们恋爱吧》正在江苏卫视热播,1号替读者朋友向张红岩老师讨教一番如何释放真情实感的巨大力量。真情实感如何为《新相亲大会》带来新鲜感?

在张红岩的观念中,真情实感几乎是以不变应万变的解决一切综艺难点的法门——

如何让《新相亲大会》做出新鲜感?答案是,真情实感;如何让《我们恋爱吧》做出差异化?答案仍是,真情实感。

那么,在模式相似、配方熟悉的前提之下,真情实感为什么能让第二季的《新相亲大会》不但做到有持续的新鲜感,还有比第一季更高的收视率呢?

答案非常简单——

因为没有生活、没有细节的故事,仿佛就像分集大纲、可能千篇一律;然而拥有真情实感的故事,便能挖出人性的隐秘、社会的深度,它便成了有血有肉、有皮有相的经典,世界上再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故事。同时,能够挖掘到内里的故事从来寥寥无几,它从来都是电视荧幕的稀缺品,自然不缺新鲜感。

但是,要用真情实感做出新鲜感,执行过程却说易行难——

首先,筛选之难。

张红岩说,「《新相亲大会》可能是目前最难的素人节目」。因为它的择选标准不仅仅是个人条件满足,而是家庭条件满足,既要有上镜感、表达欲还要有代表性,要符合主流价值,又要具备探讨价值,还要有一定引领价值。所以,这个节目在筛选的,其实是中国婚恋市场最有代表性的家庭,以此组成一个微缩社会。

因此,筛选难度极其之大,在2000个家庭中往往也只有1-2个家庭符合这个标准。为此,张红岩团队找到了一个破局之法,便是依托短视频平台进行渠道拓宽。新增这个渠道,也在于张红岩认为短视频是民间力量的一个巨大蓄水池,而他们则可以通过有效提取,激发更大的素人表现力。

其次,调研之难。

「调研」二字,似乎比之综艺,更经常出现在科研、学术领域。但是,这就是张红岩团队能够做好素人综艺的法门。为了做好参与家庭的调研工作,四五次的走访是稀松平常的,八九次的上门也是情理之中的。但这个「调研」不是冰冷刻板的,而是亲友家常的,在吃饭、闲聊中让节目中素人变成私下的朋友。

而这些调研的内容,则成为了《新相亲大会》的「剧本」。张红岩说,「我可以开诚布公地告诉你,《新相亲大会》的『剧本』上都有什么」,她说,每期的《新相亲大会》「剧本」的前三分之一,是关于本场6个家庭的介绍,各个家庭分别来了哪些人?有什么家庭故事?有什么核心诉求?有什么择偶标准?父母是否离异?是否幸福?是否与祖辈发生婚恋冲突?而「剧本」的后三分之二,则是关于嘉宾个人的更加复杂、细致、全面的内容。

最后,组局之难。

整季的《新相亲大会》是一个大型中国婚恋市场的社会微缩,而每期的《新相亲大会》则是一个小型中国婚恋市场的社会微缩。

所以,基于前期非常夯实的调研之后,导演组需要花大力气思考要如何搭配场次与家庭——

一方面,需要考虑到呈现出一个微缩社会的横截面。所以,要搭配好各种类型的家庭,有高知家庭、有普通家庭、有基层家庭,由此以相亲作为外衣进行深度的社会观察;

另一方面,则需考虑到为节目的话题、佳缘的促成埋下伏笔。既把在婚恋价值观可能有明显冲突的家庭放在一个场次当中,让他们可能产生出激烈的话题探讨,也把具有结合可能性最大的家庭放在一个场次当中,让现场可能爆发情感大戏。

张红岩分享了一个让她记忆深刻的案例,有一位叫做王富贵的嘉宾,他与太太的牵手成功其实就暗藏了节目组的伏笔。节目组在资料库中发现这个女孩和他妈妈非常相像,于是节目组便顺势推进了解这两个家庭的背景,发现两家都在北京、两家故事很有共鸣,便有心安排两人出现在一个场次,果然现场爆发了感人的一幕。

虽然,不是所有埋的伏笔一定都会兑现,但是这里我们却洞察到了为什么每期的《新相亲大会》在没有台词的「剧本」下,能有这么多的话题、这么多的故事。

而故事,并非节目的落点。张红岩想要完成的,是借着故事,输出文化价值——

她观察到了两大现象:

一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原生家庭对子女情感生活有着太过深刻的影响,「一个人的品质、优点、缺点都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这甚至远超过本人意识,我们以为后天成长会改变个人,其实全都留有家族烙印。」

二是子女与父母的沟通,在这个「留守父母」成为社会病的当下,父母与子女在情感选择上的沟通是欠缺的、甚至回避的,所以,见父母往往是婚恋的最后一站,那么,能否通过这个节目让见父母成为婚恋的第一站,让爱情成为可以进行代际沟通的话题。

张红岩认为,之所以婚恋可以成为前置的代际沟通话题,也是因为如今的中国式家长不再是大家长式的了,他们是可以沟通的、尊重子女的、开明豁达的,这也是《新相亲大会》之所以「新」的所在。

真情实感如何让《我们恋爱吧》做出差异化?

张红岩说,「想要打动年轻人,主要两个方向——要么帮助他们脱离现实,给你高甜、给你爽感、给你看偶像剧;要么帮助他们归回现实,就像《都挺好》那样,让你看清现实、认识现实,并且接受现实。」

《我们恋爱吧》就是后者,这也是它在恋爱观察的品类之下的最大差异化特点。网友甚至给它取了一个别名,叫做《人间现实》。张红岩笑称,网友们甚至打趣地评论道,我差点被你们的颜值劝退了,但又被你们的真实给劝回了。然而,现实的素人就应该是现实的颜值,哪里有这么多公主与王子?这也是张红岩决心要用这些「真素人」的原因。

交谈之间,笔者与张红岩老师共同提炼出了《我们恋爱吧》的核心价值——「真实纪录+专业观察」。

「真实纪录」,最大的特色在启用「邮轮」这一场景。为什么邮轮能够帮助节目做到真情实感呢?

一方面,它的录制难度巨大、信号完全切断,这就让录制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无法干预、影响素人,所以,《我们恋爱吧》其实在一个节目历程中完成的是两层观察——第一层是在场的即时观察,第二层是观察室的延时观察。两层结构的独立观察给节目的价值观点输出提供了更多视角。

另一方面,邮轮的空间特性,让它成为一个具有压迫感的、失去安全感的特殊场景,在切断一切与外界联系的条件之下,让素人能够真情实感地、注意力聚焦地谈一场不被干扰的纯爱。

「专业观察」,因为这个节目可能是最专业、最资深的一个情感观察团。

观察团的过半数,都与情感专业相关,情感作家、情感专家、情感主持人,尤其是「孟非+黄菡」的组合,其专业程度全国应该无人能出其右。同时,他们两人代表了典型的男性视角与女性视角,根据优酷数据显示,两人的辩论也成为网友回看比较多的部分,这也说明,这些观察、探讨与辩论,是激起了观众的参与与反思的。

张红岩说,这个观察团的作用,不应该是简单的吃瓜群众、八卦聊友,而是需要做到「现实恋爱、有效观察」,用这个观察团在情感阅历上的专业性提供给当下年轻人真的观念和真的成长帮助。而这种能力与功底,也只有在情感领域专业主持和专业评论上阅人无数的团队可以真正完成。

1号结语

采访下来,笔者最大的感受便是说易行难。

四字简单的「真情实感」,其实背后是千分之一的层层遴选,是长篇累牍的调研资料,是经年累月的素人资料库运营,也是十年一剑的品类深耕。

这世界上有很多捷径、有很多技巧,做电视节目更是如此,明星、资本、包装,都能更加省力。独独要做好真素人节目,需要最深沉的守拙。但恰如张红岩所说,「我不追求大红、爆红,但一定要有社会价值」。

她能手握「素人综艺」这张王牌,便是她在其中找到了她所追求的社会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