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按

作为中国现有最长寿的音乐类综艺品牌,《歌手》在其行业价值之上一直承载着娱乐之外更多的希冀和期待,不论是节目品牌打造,还是歌手专业标杆的树立。

随着刘欢一曲融入已逝姚贝娜原声的《甄嬛》并一举夺得本季冠军,又一届《歌手》伴随着歌王之战的尘埃落定落下帷幕。每一届都说是最后一届,令主办方感慨命途多舛;每一届亦会有或大或小的惊喜存在,让观众不时赞叹神仙阵容。《歌手》就这样在跌跌撞撞之间,走过了它「七年之痒」的年份。

此前曾有数据方对各大卫视和互联网平台2019年综艺片单进行统计,占据总体近四成比例的27档音乐类节目,再一次印证着音乐题材在国综市场的巨头地位。但是相比此前整体市场的泡沫式膨胀,同质化严重的整体音乐类综艺市场正在逐渐趋于冷静。

一方面,垂直细分角度与领域成为核心关注点,不论是说唱、电音还是国风,强调原创与多元的小众文化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另一方面,在堪比「鱼与熊掌」之人与作品的抉择中,市场与资本似乎更倾向于前者的孵化和运营。

这或许从侧面反映出了《歌手》坚守的行业价值。这一被行业寄予「厚望」的舞台展现,依旧在挖掘优秀音乐的主题理念坚持和赛程设计等微创新的探索中,顶着高关注度与可观的数据成绩走完了这一季——根据骨朵传媒数据统计,截止至笔者发文之时,《歌手》2019共收获累计播放量22.8亿,微博话题#歌手#讨论超过220亿,足见其话题热度。而这背后是整整七年时间《歌手》品牌的打造。

《歌手》的品牌策略

节目品牌的打造,实则是一场内容生产与内容营销在坚守主题的前提下,不断重复摸索并相互配合反哺的过程。

挖掘优秀音乐一直是《歌手》系列节目的主题宗旨,每一季节目都能为观众留下几首单曲循环的中意作品。时至今日岳云鹏仍在自己的专场相声上提及自己在《歌手2017》总决赛时与李健合唱的《女儿情》。因此节目最大的意义之一在于不断完整节目模式和创新节目环节的基础之上,对节目主题的坚守。

内容生产对于《歌手》而言,最核心的部分便是艺人选择。无疑,《歌手》在选人角度上是多元维度呈现的:

其一,知名歌手突破固有大众认知的作品呈现。

国脸刘欢在《Far Away》作品改编中一反多年舞台形象,穿起了松糕鞋,梳起了摇滚辫,新旧结合地唱起了电子摇滚。而在《歌手》2019开播之前,齐豫的音乐仿佛停留在了上个世纪的录音卡带里,但这位蹦蹦跳跳的仙女姐姐,却通过一首首作品走进了年轻人心中。

其二,为小众歌手提供舞台,让其能够被观众和音乐圈认识,或重新了解。

笔者曾在《为何说

2019踢馆赛的行业价值远大于结果本身?》一文中详细介绍了今年「全民举荐歌手」踢馆赛制的改革,秉持着更强调原创与作品的初心考量,更多细分群体的歌者以踢馆歌手的身份走上这个舞台。

一曲欢快空灵的《Fly》,让观众认识这个名为ANU的藏族少年组合,重新感慨「或许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首唱给女儿的《可汗山》,成为了学院派歌手张芯的亮声之作,让观众重新记起这位早在1997年就荣获青歌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的实力代表;而一曲妇孺皆知却具备无穷演绎可能的《小河淌水》,为大众展现出了《忐忑》之外的龚琳娜,空灵吟唱直落心头,却在轻描淡写中展现无尽唱功……

其三,国际化策略的顺应和探索。

国际元素在综艺舞台上的融合,正在被逐渐纳入国际化传播和大国文化构建的领域范畴之中。从被誉为「中哈友谊使者」的迪玛希,到荣膺冠军的Jessie J,再到本季享誉俄罗斯「金色留声机」的波琳娜,与同样来自俄罗斯、年仅19岁的克里斯蒂安·科斯托夫(小K)……

《歌手》利用其品牌力吸引着更多优秀的国际歌手参与其中,也在引领和试探着中国观众对于世界音乐的接受度,甚至超越语言的理解,透过现场表演更为纯粹地搭建起台上台下音乐与文化的交流。

有人说,《歌手》处处是「套路」,不论是每一季风趣满满的音乐串讲人,还是无孔不入的广告植入,当然还有曾经的总导演、如今的节目监制洪涛在宣布排位名次时经典的喝水桥段……但在笔者看来,某种程度上,这不见得是一个负面评价。

一番又一番,不断重复间,是一个节目品牌深入人心的必经之路。#湖南卫视歌手#的官微已存在3年,节目制作方一如既往地坚持在品牌之下开启新一季节目的制作。这进一步说明,许多音乐类节目难成品牌、综N代延续难,并不应该仅仅归咎于更宽泛意义上的「创新」不足和观众口味刁钻,更重要的是去思考节目是否更长远得当成一个品牌去打造。为歌手群体树立行业标杆

对于神化自身舞台表演与探索展示风格的《歌手》,其行业价值不止面向音乐竞演类节目,以艺人选择为核心的品牌打造过程中,节目也在传递着一个重要讯息——什么才是专业歌手的职业素养?

扎实基本功下的抗压能力是最基础的。《歌手》一直在以各种方式强调其竞赛机制。每一期节目都能将#歌手排名#话题讨论送上微博热搜榜,如今#歌手排名#的微博阅读次数已超过30亿。这依旧是一个比赛,这也是为什么每一季的总决赛尽管令制作方各种紧张却依旧坚持采用直播呈现的原因。

而竞争赛制愈发强调了成熟艺人在歌唱竞技类节目中的表现度,这其中自然包括生命、时间压力等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因素的左右。在这样的情况下,参演歌手是否能够在高密集的真人秀记录下表现地职业与专业?

思想则体现着歌手的生命力与发展力。漂亮脸蛋不是聚光灯的绝对中意对象,这是正向发展的娱乐行业所一直在倡导的。更加强调原创音乐的《歌手》2019尤为注重这一元素在专业歌手身上的体现。所谓知名歌手的多元性挖掘,也是向观众们展示出他们在选择歌曲过程中的思考过程。被歌迷催着制作新专辑的吴青峰也将专辑制作的概念融入在整季竞演之中。

另有,直面挑战的沉静与自信。无处不在的危机感是演艺行业的一个重要特色,这激发着歌手们不断地挑战自己,刘欢唱起了电子,杨坤跳起了舞步,波琳娜学起了中文……《歌手》的这一方舞台好似乐坛的一个缩影,不进则退。

而通过对竞演歌手挑战自我的激励和记录,《歌手》节目本身也代表着、推动着,甚至逐步改变着中国电视观众对于音乐的审美。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方舞台正在逐渐改变着曾经的「高音崇拜」,也在逐渐克服着语言障碍。因此在《歌手》音乐舞台的神圣打造之下,展示音乐与欣赏音乐的电视表达朝着更为高品质的方向发展,进而形成了一种对用户、对行业以及对音乐本身的三重刚需。

《歌手》的未来猜想?

《歌手》又一季的完结是一次探讨未来音乐类综艺可以如何进一步做出新意的契机。

关注更垂直细分的方向与更多蓝海领域的挖掘,是广义层面上所有音乐类节目、甚至所有内容综艺都应该瞄准突围的方向。那就《歌手》而言,可以设置单集音乐主题,借鉴剧情类综艺长线下的单元叙事,强化整体品牌下各分集的独立和特色,例如爵士专场、乐器专场、不插电专场等等。

「永远都会有第一次」,总导演洪啸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说,「艺术性强的作品如果能被大众所接受并喜爱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同样如果暂时不能被观众所接受也并无大碍,这个需要时间和过程。」

跳脱节目之外,笔者认为《歌手》在其品牌之下或可以有更多操作的可能性:一或利用短视频Vlog等方式跟进后节目时期竞演歌手的发展;二或在官微上不时实现音乐推荐,甚至于各音乐平台在节目播出之后仍保持合作,进而利用其节目品牌力更好地打造其在音乐界的引领与权威;三或借鉴星素结合,以《歌手》之名在节目之外为音乐爱好者们搭建更大的平台,既不左右舞台的专业性,又更大地发挥着品牌的社会效益。1号结语

笔者是坚信《歌手》品牌力之下依旧会有下一季,意犹未尽,翘首以盼。

《歌手》品牌之下,既有节目对自身的吸收和改进,亦有更多的价值型作为。《歌手》不应仅仅局限设定为一个节目,而应该回归本初,是一份享受聚光灯下的光芒却也要认真努力对待的职业。同时《歌手》是中国音乐节目的缩影,探索挑战与反思前进并行。

「在问号的情况下,往往不知道下一季会是什么样子,甚至会不会有下一季。但是当我去筹备的时候,总会慢慢建立起信心。在那个时刻,一切都是未知的。我们也想多做几季,想一直做下去,但是这个确实会越来越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任何人都不能打包票谈未来,能够前行当然是会前行的」——借用总导演洪啸的表述,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个几乎已触及行业天花板的品牌团队在下一季带来更多的新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