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中,第一类和第二类合作方式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希望通过与「会念经的外来和尚」合作,不费吹灰之力就迅速推出一个「爆款」节目,然后实现收视、创收和影响力的大幅提升,带动频道和电视台整体「逆风翻盘」。根据合作标的、紧密程度等情况的不同,可以将电视台对外内容合作分为几种情况:一是面向社会征集节目创意方案,共同或单独制作。

近日,又看到几家二三线卫视对外征集内容合作,有的是「征集内容合伙人」,有的是「征集节目创意」。虽然合作方式和细节有所不同,但目的却是相同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希望借助「外力」来拯救自身愈加明显的颓势,就像苦难中的人们期盼「超级英雄」一样。

对外征集内容合作,并不是电视台自救的「良方」

但事实证明,在「工作总结式」改革的背景下,试图单纯依靠外力,并不是电视台自救的「良方」,反而有可能进一步推动电视台「空心化」和「空壳化」,延误最后的发展时机。

对外征集内容合作,并不是电视台自救的「良方」

(注:图片来自网络)


依靠对外内容合作,打造爆款「翻盘」的思路已经过时

根据合作标的、紧密程度等情况的不同,可以将电视台对外内容合作分为几种情况:一是面向社会征集节目创意方案,共同或单独制作;二是彻底的制播分离,引进一档完整的节目;三是拿出整个频道的资源进行合作。

其中,第一类和第二类合作方式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希望通过与「会念经的外来和尚」合作,不费吹灰之力就迅速推出一个「爆款」节目,然后实现收视、创收和影响力的大幅提升,带动频道和电视台整体「逆风翻盘」。但现阶段这一思路早已过时。

首先,「爆款」节目需要与平台特质有较高的契合度,是对平台忠实观众喜好长期摸索的结果,单次的、偶然的合作就产生「爆款」的可能性并不大。彻底的内容制播分离只会掏空电视台,推动优秀制作人才离开,且内部人员缺乏锻炼机会从而导致制作能力进一步下降,形成了「饮鸩止渴」的恶性循环。

即使是「财大气粗」的三大视频网站也在不断加强自身的内容自制能力,建团队、改机制,为的就是能够真正的做出满足平台需求、体现平台特色的「爆款」节目。即使是引进制作公司的节目,也都是长期固定合作的伙伴,比如爱奇艺与《奇葩说》的米未传媒。

其次,二三线卫视平台之所以落后,不只是内容创意和制作能力的缺乏,而是营销策划、操作执行等一系列配套能力的落后。这种情况下,仅凭一个好的创意、一个质量还不错的节目,是很难获得与之对应的播出效果的。毕竟,一颗明珠照亮不了整个黑夜。

最后,新媒体强势竞争的态势下,电视平台产生「爆款」节目的难度已经极大的增加。而且,节目与平台之间的关联性正在减弱,观众只关心看到的是什么内容,并不关心是从什么平台、什么渠道看到的。凭借一档「爆款」节目,拯救整个频道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第三类合作方式中,卫视拿出整个频道的资源进行对外合作,诚心可鉴。但某卫视与上市公司合作等案例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至今没有看到频道影响力有突飞猛进的提升。

过度依赖对外合作的深层次原因是「工作总结式」改革

既然多个案例都已证明,单纯依靠「外力」很难取得突破性效果,那为什么还是不断有二三线卫视对外征集内容合作呢?

归根到底,是内部改革推动不力,或者说未能真正下定决心进行改革,只想着借助「外力」搅动一下儿这滩「死水」。表面看上去,电视台确实在「努力」自救,年终总结上可以作为「靓丽」的一笔大书特书,但对外内容合作所起到的实际效果并没有人真正的关心。

对外征集内容合作,并不是电视台自救的「良方」

(注:图片来自网络)

这种改革方式,可以叫做「工作总结式」改革。电视台每天都在讲,要将改革推向深入,要学习先进台做法,推行工作室制度、实现人员能上能下、做中央厨房推动媒体融合等。但执行的过程中,都停留在了「照猫画虎」的概念层面。

电视台并没有真正的考虑过这些制度是否合适自己,这些改革的措施会不会真正有效果。只在乎的是,在年终工作总结汇报的时候,有话可说——你看,我们学习了先进台,推进这样或那样的改革,作了很多的工作,但电视台还是没有起色,这就说明,是大环境的原因,是新媒体竞争太激烈了,是观众抛弃了我们。总之,电视台的现状不是我们的原因。

这种「工作总结式」改革的结果就是所有的举措都流于形式,没有效果,错失一次又一次的「自救」机会。

同样面对新媒体的竞争,湖南台为什么依旧领先?不仅湖南卫视平台竞争力高企,还培养出了芒果TV这一网络平台,实现了盈利。归根到底,湖南台的改革措施是追求实效的,是真正的在进行「改革」摸索。

现有团队和内容生产潜力才是电视台核心资源,有效开发是关键

山东广播电视台台长吕芃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当然通过社会力量来共同制作节目这本身不是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我们应该倡导的一个方向。但问题在于我们不缺队伍,山东广播电视台本身具有庞大的节目制作队伍,问题在于我们缺的是技能……那么我们的位置在哪?我们的成果在哪?我们的技能在哪?我们的专业尊严在哪?——没有。

「我们现在遇到的最大的瓶颈就是专业能力不足,我们过去只会通过出卖平台资源,出让时段时间来换取我们生存发展的条件。而不是通过我们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准来赢得我们自己的生存与发展。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脱离了这一点,不能重塑专业尊严,不能重塑专业能力,我们只能饮鸩止渴。」

电视台真正的核心资源到底是什么?以上这段话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电视台自己的内容制作团队,曾经是传媒行业最懂电视、最懂内容、最懂观众的一批人,无论是思想觉悟还是专业技能都曾是行业内独一无二的。而且,在现有体制下,只能带上所有人一起「过河」,所以,盘活这一巨大的存量资源势在必行。

并且,随着广告创收的下滑,很多电视台已经难以承受「大投入、大产出」的生产模式了。而人的创意、思想是免费的,不需要太大的投入,关键在于如何激发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比如:湖南卫视的《少年说》节目,没有流量明星,没有超高的舞美和技术投入,「天台告白」的节目形式简单到了极致,完全符合「小正大」的要求,却取得了巨大的影响力,依靠的是制作者的创意、思想和深度的人文关怀。

对外征集内容合作,并不是电视台自救的「良方」

因此,现阶段电视台要做的就是通过适合自身状况的各项改革措施,充分激发内部员工的创新积极性,这才是真正的「自救」。

4月20日的《快乐大本营》节目中出现了一个有200万粉丝的抖音网红,而她的身份同时是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的主持人。她背后,是成都广播电视台旗下全资子公司——云上新视听。所以说,只要鼓励创新,提高员工积极性,传统媒体做MCN签约网红,抢占短视频红利,在新媒体时代赢得竞争等,都不是没有可能。

对外征集内容合作,并不是电视台自救的「良方」


1号结语

当然,本文并不认为所有的对外内容合作都是不可取的。关键在于,要充分地认识到电视台自己的核心资源是什么?需要「外力」带来什么?追求什么样的结果?合作过程如何监控?这些问题都要考虑清楚。

现阶段,传统电视台内忧外患,轻描淡写的「工作总结」式改革将会延误最后的「自救」时机。何去何从?影响深远。

对外征集内容合作,并不是电视台自救的「良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