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为作了讽刺变法弊端的诗作,以“谤讪朝廷”之罪名,被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四个多月后,苏轼被贬黄州,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一日到达贬所黄州,至公元1084年(元丰七年)六月移汝州,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苏轼谪居黄州时,正处盛年,仕途虽落入低谷,但他的文学创作却达到高峰。《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就是苏轼被贬黄州后的一首佳作,此词借咏孤雁抒写政治失意的孤寂忧愤之情,表现词人不甘流俗、清高自守的品格,为苏词中名篇。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是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漏:古代盛水滴漏计时之器。漏断,漏壶水滴尽了,指时已深夜。

省:明白,了解。

此篇是词人被贬居黄州后的抒怀之作,借咏孤雁,表达了他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片写词人寓居定惠院所见所闻所感。“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半轮残月高高地挂在梧桐树梢,漏壶已尽,夜已深,四周一片寂静。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力渲染出一片凄冷孤寂之境,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在这样孤寂的夜里,“谁见幽人独往来”,谁能看见那幽居人独自往来呢?他隐约出没,就像那“缥缈孤鸿影”。后两句写幽人、孤雁,两个意象在同一场景中出现,暗示词人借雁喻人,“独”“孤”体现出词人孤高的心境。上片通过对月、桐、人声、鸿等事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下片承接上文,借雁抒怀。“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明写孤鸿,暗写自己。词人写孤鸿流离失所,惊魂未定,可恨无人了解,宁愿留在寂寞寒冷的沙洲之上,也不愿栖息高枝。这正是词人此刻心境的写照。词人以“孤鸿”自况,通过写孤鸿的遭际,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的内心孤苦及仍坚持操守、不甘于流俗的情怀。

这首词词境与心境相一致,达到了一种物我交融的境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为词中名篇,值得好好读一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