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是历代文人墨客们都热衷描写的主题。凄怨、哀凉、酸楚是自古以来送别诗的主要格调。但是,盛唐的送别诗却一反常态呈现出豪迈浪漫的美学风貌,主要表现为语言清新动人、意境雄厚道劲、思想昂扬向上特点与特征。这些送别诗让我们感受到诗人们广阔的胸襟和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如唐朝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一典例,此诗描写西域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雪中送客之情,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全诗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草:西北的一种牧草,晒干后变白。

辕门:军营的大门,临时用车辕架成,故称。

瀚海:沙漠。

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受命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那一日,岑参冒着风雪送其前任武判官回京,写下此诗,诗中描绘了边塞奇异瑰丽的雪景,如画出了一幅绝美的风雪送别图。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诗开篇由猛烈的风带出飞雪,点出下雪的时间,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胡天八月飞雪的惊奇。“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此句以春花喻冬雪,比喻新颖奇特,颇有浪漫色彩,不但给人以色彩的美,而且把视觉和嗅觉并用,给人以馨重,为千古咏雪名句。接着四句写雪后严寒。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描写了外部天气突然变冷,账内也是一派冰冷景象,突显天气的寒冷。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勾勒出一片广袤的塞外雪景,“愁”字是诗人为“云”添加的感情色彩,是诗人此时心情的映衬,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两句是诗人对账内送别宴的场景描绘,颇具边疆特色,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

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诗人在傍晚送武判官出营门的情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诗人与武判官直到黄昏时才依依惜别,此时雪还在下,辕门的红旗在寒风中被冻住,风吹不动,再言边塞天寒地冻。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写诗人送武判官一程又一程,直到轮台东门,此时雪愈加紧了,诗人望着武判官远去的背影久久不愿离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尾句用平淡质朴的语言描写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眷恋之情。

全诗以雪生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方面,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唐边塞诗的绝唱。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