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的诗坛,边塞诗派是主要的流派。在盛唐国势鼎盛、崇尚勇武的背景之下,不少诗人都有浓烈的边塞情节,涌现出了众多的边塞诗人,其中较有代表的是李颀、高适和岑参。作为盛唐边塞诗的杰出代表,李颀、高适和岑参的歌行、律绝虽皆有佳作,但他们更擅长七言古体,如李颀的《古从军行》、《古意》,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这些诗作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体现了盛唐边塞诗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的美学风格。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李颀的《古从军行》,此诗记叙了边塞将士戍边的辛苦,表达了诗人对将士的深切同情,充满了非战思想。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饮马:给马喂水。

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白天用以煮饭,晚上用来敲击巡更。

蒲萄:即葡萄,西域特产,汉武帝时入贡。

这首诗是借汉武帝的开边,讽刺唐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是篇借古讽今的讽刺诗。全诗记叙从军之苦,充满非战思想。

诗的前四句写塞外紧张凄苦的从军生活:白天要登山观望四方有无烽火报警,黄昏时候又到河边上让马饮水。行人在风沙弥漫中只听得见刁斗声和幽怨的琵琶声,这些景象是多么肃穆而凄凉!接着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大雪荒漠,夜雁悲鸣,一片凄冷酷寒景象。通过“野云”“雨雪”“大漠”“胡雁”“胡儿泪”等意象,从多方面刻画了边塞的荒芜、酷寒和凄冷,通过这些侧面描写,表达出边塞将士从军生活的艰苦,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结尾四句以葡萄感慨作结,巧用典故讽刺当朝皇帝的用兵策略。由上文的描述,诗人不禁感叹:如些恶劣的环境,戍边的将士怎么受得了,本应让他们班师回朝。然而“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两句,使诗人的想法彻底破灭。这两句诗,诗人借用汉武帝时期李广利攻打大宛的典故,表明战事不能停,将士们只能拼命作战,用胜利结束战斗。“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年年”牺牲了无数人的性命,换得的只有区区的蒲桃而已,如此对比,讥讽统治者穷兵黩武、草菅人命、好大喜功。

全诗气格雄浑,乃盛唐人本色,是一首难得的充满反战思想的边塞诗,值得深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